摘 要:能力培养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要求,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设计教学所要遵循的必要教学导向。地理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围绕地理学科能力做出针对性分析,形成有效性更强的地理教学设计,推动学生的能力发展。文章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就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优化的策略方法做出了分析,并联系五方面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出了相应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能力培养;初中地理;学科优化;方法革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6-0139-04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设计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学过程。基于这一要求,地理教师应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做出研究,尝试着找出优化地理教学、推动学生能力有效发展的策略,以此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革新设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探究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构成,五方面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和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从五方面能力出发做出拓展,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过程。
一、 关注读图能力,优化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资源,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读图能力的基本发展,并从地图的阅读与分析中获得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优化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发展,并以其为导向做出拓展,设计对应的读图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学习地图阅读的有效方法,让其达成有效读图。
(一)开发网络资源,选择多样地图
教学资源的丰富度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读图教学而言,教师需要选择丰富的地图资源做出展现,引导学生对地图的特征与类型进行分析,让其实现有效读图。在过去,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地图资源主要来自教材,这使得教师能展现的地图类别与数量都很难得到保障,学生的读图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读图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在当前,为了做出优化,教师可以做出网络资源的开发,用互联网检索访问地图资源站点,获取相应的地图资源。
例如,在“地图的阅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联系教材中的地图教学专题单元做出地图教学的搭建。为搭建有效的地图教学,发展学生的地图读图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利用搜索引擎访问资源站点获取对应的地图。一般而言,为帮助学生实现对地图的初步了解,教师要选取常见的地图做出整理。其中,教师可以将“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等作为关键词键入搜索引擎,搜集对应的地图。为保证地图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将清晰度和准确度作为考查地图效益的标准,剔除一些清晰度不足的资源。此时,在教师做好资源的开发工作后,丰富的地图资源便为教师的地图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做出展示引导,帮助学生读图
读图教学的开展也是确保学生读图能力发展的要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读图能力发展需求,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搭建读图教学过程。通常而言,展示是教师实现读图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综合选用地图主题和类别做出地图的展示,让学生从地图的比例尺和特征入手进行分析,再结合地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观察思考问题,使学生从地图中得出所需的相关地理信息。待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后,教师也可以围绕练习的开展设计一些读图任务,推动学生做出实践。
例如,在“地图的阅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做出展示,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地图。在实际的展示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预先搜集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中包含的元素,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发现其中的比例尺,而后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做出说明,让学生明确比例尺的含义,并了解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精确程度的影响。在实际的展示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提供的拉伸放大功能来为学生放大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中包含的元素。作为拓展内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地图软件“高德地图”,让学生观察这一类地图软件中所使用的地图与常见的地理学地图的差异,帮助学生达成有效认知。如此一来,借助合理的展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地图,这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着力探究能力,革新教学方法
探究能力是学生需要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这一能力的强弱会对学生探究分析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地理学需要培养的能力中,探究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构成。为推动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发展其探究能力,教师要注意为学生留出探究的空间,创建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其在实际研究和思考中获得相应能力的有效发展。落实到方法上,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从小组探究和趣味提问两方面做出调整。
(一)形成探究任务,推动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为落实能力导向的教学优化要求,推动地理教学的优化构建,教师要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搭建做出分析,从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入手形成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从具体构成来看,为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小组的构建,形成同组异质的学生小组,然后再从当前的地理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理的拓展点形成探究任务,用探究任务推动学生的探究学习。
例如,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围绕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来完成学生小组的构建与探究任务的设计,为学生的小组探究打好基础。其中,针对学生小组的搭建,教师可以开展一次摸底测试,对学生现阶段的地理探究能力及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将学生按照实际表现做出排列。在完成排列后,教师可以从排名的首末位选取学生搭建小组。在顺利完成小组的规划后,教师便可以从本课的主题出发形成探究任务。一般而言,探究任务可以设计为“观察我国气温图,分析等温线的分布”“观察相关的温度数据,说一说影响地域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等。借助这些任务的设计,教师就可以推动学生的小组探究。
(二)构建趣味问题,引导探究思考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用问题导学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真正地进行思考与学习。为实现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教师应围绕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考虑趣味性和探究性,形成探究价值较高的思考问题,在问题的提出上,教师则要重视问题展示的方式和形式,选用合理的途径做出问题的展现,以此实现学生探究思考的有效引导。
例如,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的教学中,为推动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便可以从趣味问题的构建与提出做出研究,并进行有效引领。在问题的设计上,为凸显趣味性,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形成一些趣味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为什么南北方的气温不一样呢?”“为什么晚上的气温低呢?”“为什么冬天的气温低呢?”等。在问题的提出上,教师则可以结合实际的问题做出分析,从问题的特点出发展示相应的问题。以“为什么南北方的气温不一样呢?”为例,教师在展示这一问题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冬天时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再对比展现南方的鸟语花香,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在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充分调动时再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借助合理的方式设计并提出问题,教师就可以发挥问题的效益,实现对学生的引领。
三、 立足求解能力,开发生活元素
生活元素的开发可以帮助教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为学生搭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这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地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带领学生去认识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地理问题,进而推动学生实际问题求解能力的发展。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教师便需要从生活元素开发和学生研究引领两个方面做出设计,构建对应的教学过程。
(一)开发生活元素,联系学科实际
生活元素的开发是提出生活化地理问题的基础,也是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提升地理教学效益的关键。为实现教学的调整与革新,教师要关注课下研究,借助思考分析的进行就当课的教学内容做出分析,然后再联系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探究兴趣选择相应的延伸点,搜集并整理对应的生活元素。在完成生活元素的搜集与整理后,教师便可以完成生活化问题的拟制。在初步拟制问题后,教师还要对问题的可能回答进行预设,做好实施学生帮扶的准备。
例如,在“美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主题做出分析,选择合适的角度开发生活元素,形成对应的生活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应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应用自己的地理学知识进行解决。旅游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从旅游出发联系美国做出引申设计。其中,教师可以形成实际问题:“如果你选择去美国旅游,在不考虑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你应该如何准备才能更好地体会美国的风景呢?”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旅游攻略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尝试着搜集并讨论美国的著名城市和景点,并结合美国气候和我国的差异探讨需要准备的内容。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时差的问题,并以拓展知识的形式展示时区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二)做出元素展现,引领学生研究
为推动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教师应联系学科实际做好实际生活问题的展现。在实际的展示中,教师要在展示问题的同时显现一些拓展元素,为学生创建问题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兴趣。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出一些思路和观点上的引导,推动学生的分析研究。
例如,在“美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美国相关的元素,并结合中美文化景观的不同引导学生做出研究,探讨如何解决“如果你选择去美国旅游,在不考虑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你应该如何准备才能更好地体会美国的风景呢?”这一实际问题。在展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旅游的要点,并让学生分析去哪里可以观赏到美国独特的景色。其中,教师可以结合“自由女神像”“黄石国家公园”等著名景点做出展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四、 围绕实践能力,设置研学旅行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维度构成,也是学生需要发展的一个关键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校实际条件出发,形成相应的研学旅行活动。从构成来看,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教学主题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出选择,形成相应的研学旅行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教师要关注准备工作的开展,形成相应的设计。
(一)结合教学主题,选择研学主题
研学旅行活动的构建需要教师做好研学主题的选择,教师应在课程规划阶段做出研究,对当前的单元教学主题做出分析,选择合适的研学主题。一般而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宜选择的研学主题有学生团队课外实践、学生素质拓展、学生团队调研、学生互联网合作检索活动等。在选定了研学活动主题后,教师便可以从主题出发做出拓展,形成相对应的活动设计。
例如,在进行“河流”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围绕本课的内容做出拓展,为学生选择研学的主题。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的教学主题为河流,其涉及的内容为我国相关河流的介绍与河流的相关知识,而从河流中拓展的研学主题可以是河水基本情况实地调研,这一活动属于“学生团队调研”的构成。针对这一研学活动,教师便可以做好规划,合理设计研学计划。
(二)做好准备工作,助力活动开展
研学活动相较于一般的实践活动更强调学生的实际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好地体验合作探究环节,也会经历更加真实的研讨活动。但与之相对的,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会更高。为做好防范,教师要强调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从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活动内容、用时、交通方式等做出逐一梳理,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例如,在“河流”的教学中,为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河流实地调研作为研学旅行的实际内容。围绕这一内容,教师需要准备的内容有具体的目的地、交通规划、调研规划、便携医疗箱、紧急通信安排等。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协同其他教师做出探讨,在每个学生小组中都安排一名带队教师。在学生研学旅行结束后,各个小组都需要结合实际调研发现出具一份研究报告,记录其研究。如此一来,借助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五、 注重自我认知,优化评价设计
评价是教学完成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评价的设计不但可以推动师生交流,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发展情况,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这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教师要做好评价的优化调整,从学生评价出发做好规划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评价的方法,发展评价的技能。在评价的调整上,教师也要联系新课标的要求,树立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做好学生的能力发展点评工作。
(一)引入学生评价,推动学生自评
学生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借助学生评价的实施,不但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发展其相应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当前,教师要舍弃传统评价的设计,将学生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并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让学生评价发挥其实际效益。
例如,在完成“水资源”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学生自评,让学生做出评价探讨。为给学生提供评价依据,发展其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给出其评价的参考量表,在其中规范本课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以此实现有效评价。
(二)开展过程评价,关注能力发展
过程评价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发展的教学评价,其强调学生的过程表现和能力发展。在当前,新课标提倡教师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将过程评价作为评价的要点进行设计。为做好过程评价,教师要就过程评价的切入点做出分析,选择合理的方向来设计评价内容,用评价的实施来推动学生的反思,让其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再借助针对性建议的提出与引导实现学生的调整,推动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过程评价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做出点评。在评价实施中,教师应评估学生读图过程、探究过程的实际表现,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层次给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在提出评价意见后,教师也要给出针对性的评价建议,推动学生的革新调整。
六、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优化的目标做出针对性调整。基于这一调整目的,教师需要做出学生能力的分析探究,围绕具体的能力做出拓展构建,形成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在实际中,读图能力、探究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自我认知能力都是学生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构成,教师可以联系五方面能力做出针对性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方向和途径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兵兵.以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与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3.
[2]黄颖.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教师,2022(12):78-80.
[3]王科中.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新课程,2021(2):183.
[4]于建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0):34-35.
[5]杨晓霞.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1(10):69,71.
[6]雒彩霞.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浅谈[J].读写算,2020(35):64-65.
作者简介:常杰(1974~),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中学,研究方向: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