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教学工作越来越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初中科学这门综合性学科来说,教师应当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中,项目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实践探究习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了项目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总结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其如何更好地应用于项目式教学方法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科学;项目式;核心素养;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6-0127-04
当前,基于项目式的初中科学教学方法早已渗透到初中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化、生、地等多个学科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它要求将各个领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在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是以有效学习学科知识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然后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优化,这不但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科学理念,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 项目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项目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问题导向的方式,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教学内容,该方式主要以对知识点内涵原理的探究为依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项目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在项目式模式下,教师应当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将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应用这些知识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对初中科学这一学科的项目式教学来说,重在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一模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现实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实现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 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普遍缺乏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但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普遍认为这一学科知识过于枯燥,因此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也不愿和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未能培养优秀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公布与执行,对广大初中科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更新与完善,他们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将课本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这种枯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多学生本来就对这一学科存在很低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消极态度,无法自主探究知识,他们往往只是应付考试,而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这种被动的状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另外,该学科所包含的物、化、生、地等知识很多都是枯燥的,很多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因此不得不采取刷题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举例示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但是仅靠事例是远远无法满足学习要求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略很多细节内容,使得教学和学习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水平。
(三)单纯讲授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操作
对初中阶段的科学学习来说,做实验是实现对知识产生直观体会的重要环节。通过涉及各个学科的实验活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牢固程度,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初中科学教师并不重视实验这一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他们大多关注于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缺乏对实践操作的充分认识。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陷入应试心态,进而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师应当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升项目式教学水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让课堂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各学科教师就应当掌握扎实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但是对科学这一门综合性学科来说,它是由多门学科合并组成的,涉及比较广的知识面,所以很多教师对该学科的教学内容理解得并不是十分深刻,这必然会影响到该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对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也不会起到太大的帮助。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工作,积极研究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最新的项目式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为初中科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有效的师资力量保证。
(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项目式学习理念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看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堂的参与度与活跃度直接决定了项目式教学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此,相关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对项目式教学和学习活动实现科学的认知。
通过对此前大量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后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大多是靠死记硬背来实现的。然而科学这一门学科涉及多领域学科知识以及复杂的知识点,初中生利用这种简单僵化的方式去学习该学科内容,无法取得优秀的学习成果,这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来说是不利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激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一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来。另外,当前的科学学科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工作,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升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效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真实的体会,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对其他学科成绩的提升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科学统筹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通过对若干教学案例的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应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科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和巩固。初中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等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这几门学科属于理科范畴,且需要大量实验活动进行验证与实践。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在实验之前,学生必须制订完整且可操作性强的实验计划,严格依据计划内容开展相关活动。一旦实验失败,学生必须深入分析总结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并且有效改进后续的实验活动直到最后成功。这一过程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为了保证科学学科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基于项目式教学理念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比如,一些涉及生物学科的实验往往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如果只是单纯等待其反应结束必然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展相应的实验准备工作,这样在课堂上能够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教师可以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总结,如此能够让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更加有效,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创设有效的项目情境,努力构建和谐高效教育课堂
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为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可以从生活化教学角度入手,创设项目情境,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深化其对所学项目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努力构建起和谐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例如,在教学“食物与营养”这一课时,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含量的测量,比如糖、蛋白质、脂肪,能够准确辨别出不同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主要功能。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例如可以展示一根面条,让学生思考挂面的作用并思考挂面是否可以被点燃。提问之后教师进行具体演示,努力用明火烤挂面,让学生思考:这一过程中能量发生了何种转换过程?通过现场真实的情境演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明白,挂面不但能够作为食物给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还富含一定的化学能,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然能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地学习后续内容。
(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广泛推行对初中的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让其能够试着用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起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优秀精神。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当首先了解本节课内容所涉及的具体理论知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验证,最后对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升华,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所学所得延伸到具体生活的应用中,从而真正实现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教学目标。
以“摩擦力”这一课为例,有关本课的实验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都有哪些因素对摩擦力的大小产生了影响以及摩擦力的具体计算公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指出具体的实验方向和要求,准备好毛木板、光滑木板、毛巾、绳子、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工具。首先让学生分别在木板和毛巾的表面放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在相同力度之下,对比木块在两种材质表面的前进幅度,以此来观察物体表面粗糙度与所产生的摩擦力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对比活动,用弹簧测力计使用更大的力度来拉木块,在确定能够让木块移动的最小力度之后,在木块上放上砝码增加其质量,再次对木块由静到动所需要的最小拉力进行测量,将两次拉动的最小力度进行对比,从中探究物体质量与摩擦力之间的具体联系。在此实验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把握科学学科教学活动程序的前提下设置教学评价目标、认知领域目标。要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实验活动得出的结果,来科学分析实验内容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独自完成所有实验操作流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精准和高效。另外,教师可以在配合学生完成第一组实验之后,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和项目进行科学联想,然后开展第二组实验活动,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验活动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拓展。
(六)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科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其中生物学科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其研究对象为广阔的生物空间,因此将学科教学限制在课本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授有关植物的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进行实地观察活动,观察校园里不同植物的外貌特征以及生存环境,鼓励学生在此期间提出问题,然后可以带领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解答或者合作探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关注所有同学的参与情况,保证他们都能够获取真实体验和思考探究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学校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以此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新兴的工具和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借助互联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手段,教师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七)努力实现评价工作的项目化、多元化开展
1. 评价要覆盖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科学学科教师开展的整个教学评价活动不但要关注广大学生的具体操作质量,也要重视学生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科认知和价值观、探索创新精神等指标内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具体实践能力,硬件条件优越的学校可以尽量让学生都能有独自完成所有实验流程的机会,或者让两人结对子,一个动手操作,一个从旁记录,然后互换角色,获得均等的实验操作机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保持巡视,对所有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与规范。同时,要丰富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地位均等的条件下对自己和同伴实现客观准确的认识,以此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评价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 以分层异步为原则,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活动
教师应当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水平出发,实现分层异步的教学评价活动。在对学生学科能力素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记录学生的主动发言数以及准确率,观察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把上述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整理之后,全面评价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以及提升实践技能方面的具体水平。同时,教师也不应忽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光要看其是否完成任务,更要重视其态度与完成质量,从课后练习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进行准确评估。另外,教师还应当放下身段、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交流,以此来获取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使后续的教学活动不盲目,也能够让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整体能力水平做出准确评价,为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实施更为有效的分层教学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式的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对项目式教学投以足够的关注,通过有效创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科学设置项目计划及问题内容、开展高效的教学评价等工作,有效引导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增强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燕平.基于项目式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10-11.
[2]曾秋艳.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0.
[3]刘勋.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4]叶衍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化教学策略探究[J].文学少年,2022(12):100-102.
作者简介:姜清华(1968~),男,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