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自然美景 感祖国河山

2024-07-30 00:00:00李玉
考试周刊 2024年26期

摘 要:新课标构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主要依据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性进行设计,以此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与大单元教学的对接。在整个小学期间,三年级为习作教学的重要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喜欢表达、乐于动笔等是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统编版语文教材给予读写结合充分重视,并于三年级阶段植入读写例话与写作。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文章旨在通过合理教学设计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习作能力得以夯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单元;任务群;祖国河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6-0032-05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在具体启动阶段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设计能力与学生的理解力、承受力,因为很多教师与学生习惯采用分课教学方法。在对单元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时,既要严格遵循分课设计背景又要将任务群元素有机融入各个部分,既要有主任务又要有具体学习活动,既要突出重点内容又要兼顾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既助力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又让学生有丰富的亲身实践。因此,教师在具体设计中要精准把握科学方法,适时提供有力支持,灵活转变教学模式。

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解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统编版教材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给予充分重视。“祖国河山”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为学生留置的习作内容也是让学生围绕“关键语句”来写。

(一)人文主题——祖国河山

本单元共收录《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这儿真美”和《语文园地》。“祖国,我爱你”是本单元的导语,整个单元编排独具匠心。其中,《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是《古诗三首》的内容,分别描绘了长江两岸东梁山、西梁山的雄伟壮观与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惟妙惟肖地描摹了西湖晴天的晴和之景与雨天的独特韵味,生动细致地勾勒了中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的山色美景,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杰作的衷心赞美与热爱。还有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令人流连忘返的海滨小城,以及绮丽壮观的小兴安岭。学生放眼纵览,便可以从书本上将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充分感受国土的幅员辽阔、丰富物产、美丽风光,从而产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认真梳理教材,不难发现“段”的教学首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因此“段”为教学重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在理解词句时对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并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用简洁的语句进行叙述,这些都为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富饶的西沙群岛》每一段落的关键语句几乎都集中在段首,《海滨小城》课后第2小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子理解一段话,《美丽的小兴安岭》分别描绘了不同季节小兴安岭的美景并让学生明白段首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为关键词。本单元“习作”内容也在引导学生“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也是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深层次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完成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创中学,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彰显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单元语文要素作为重心,在此基础上逐一学习关键核心知识点,相关学习成果要通过学习任务群系列活动来形成。

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任务设计思路

(一)学习主题

结合本单元的文体特点并对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可看出其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似相通之处较多,均为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较高的审美体验,逐步夯实文学创作基础。本单元“段”的教学首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认真梳理整个教材不难发现“段”是搭建“句子”与“篇章”的坚实桥梁,向前承接了本册第四单元要求的“借助关键语句对一段话意思概括”,向后启发了本册第七单元的“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由句至段、由段至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合理过渡,可以看出“段”在本单元中的作用非常显著。基于上述原因,本单元将“赏祖国山河”作为学习主题,并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创设“畅游大好河山”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欣赏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领略海滨城市的优美、感受小兴安岭的迷人风景,让学生通过学习内心油然生出骄傲自豪,将诚挚的热爱化作一粒种子深埋在心底,用理解与感动浇灌。

(二)学习目标

本单元教学遵循“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并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结合制订如下学习目标:①能够流利准确且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能深刻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秀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文学语言魅力进行深刻感悟,借助丰富想象提高审美认知;②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每篇课文的不同结构形式,引导学生在对一段话意思进行理解时学会找出“关键语句”,并借助其进行体味,对作品的基本特点充分了解;③鼓励学生在摘抄本上整理并积累优美词句,结合亲身体会进行评价,开展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进行沟通探讨;④让学生通过熟读后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向别人介绍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⑤指引学生对某处景物细心观察,让其围绕关键语句写出一段话,在习作中尽量多用所积累的合适词汇,尝试创意表达。

基于上述因素,本单元决定采用以“人文主题”为主的设计,为了促使整个单元学习任务更加顺畅,对每首诗歌、每篇文章所描写的不同地方在地图上做出醒目标记,从而将整个完整的“畅游”路线深刻烙印在学生心中,同时启示学生借助丰富的语言文学对不同地方的美景进行充分想象,并结合希沃白板展示的图片、音频等内容感受祖国秀美辽阔的大好河山,通过单元任务群设计为学生学习设置“美好境遇”,激发学生对这些美景生出游览的愿望,从而为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奠定扎实积极的情感基础。

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任务群内容教学流程

在进行单元任务群设计时,要以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等为中心,基于生活实践与语言活动主线,将学习任务作为重要载体并与学习内容、教学情境、教材资源等要素相整合,本活动以“赏祖国河山”为核心任务,创设“畅游大好河山”的学习情境,共设计出“探索地图上的大好河山”“描绘古诗中的大好河山”“欣赏书本里的大好河山”“书写家乡美丽风景”四个主学习任务,而且在每个主任务下还设计出包含不同内容的子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完整的学习方案认真阅读、积极思索、主动感悟。具体任务群如下:

(一)单元主要任务

任务一:探索地图上的大好河山。学习活动一:探寻大好河山路程并做标记。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与《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希沃白板对中国地图认真观察,与学生共同找寻并标记出地图上位于安徽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的天门山、杭州西湖、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的洞庭湖、南海西北部的西沙群岛、广西北海市的海滨小城、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重庆市的白帝城等大致位置,引导学生在作业本上勾画出本单元的“景点行程路线”,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遍布每一处地方,从而生出对祖国的热爱;在授完课后,教师可为学生留置从网络或者图书上搜集与天门山、西沙群岛等相关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借助文字介绍对这些美丽的地方进行初步了解。学习活动二:获取了解美好河山“直通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采用多样化方式读通读顺,比如灵活掌握快慢节奏的自由读、每小组选派优秀代表的比赛读、小组默契配合的合作读等,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中出现的具体省份、地市名称、景点名字等进行认读,并圈画和风景相关的生字词强化识记,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合作学习课文内的其他生字词;带领学生认真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将“识字加油站”作为重点,让学生认真分析两组词语的构成特点,说出“虫”字旁与“鱼”字旁的字代表的意思,并再列举几个同样偏旁的生字。假如同学们能够顺利通过识字关,就可换取一张了解美好河山的“直通票”。

任务二:描绘古诗中的大好河山。学习活动一:在美好诗韵意境中遨游“大好河山”。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发白帝城》四首古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文,通过“思”画面、“想”画面、“谈”画面的方式,用心描摹雄奇壮丽的天门山水,想象空蒙曼妙的西湖之韵,感受皎洁月光下祥和宁静的洞庭之美,体味白帝城拔地倚天陡然耸立的气势之高及一日千里的舟速之快。学习活动二:对比鉴赏。带领学生精读四首古诗,找出诗中描绘具体山水景物的关键词,并将诗文中的内容进行上下串联,借助书本插图、课下注释、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体会,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具体景色,从而对诗人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并更进一步体味作者的壮志豪情。引导学生对《望天门山》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使用对比鉴赏法学习其他三首古诗。学习活动三:制作分享诗集。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搜集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描写的古诗,让同学们制作图文并茂的“河山诗集”,为每一首诗配以相关文字说明,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古诗赏析会”,在班级会议上对学生的诗集进行评分,肯定学生的付出并提高其自信心。

任务三:欣赏书本里的大好河山。学习活动一:“悟”丰富物产。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出“跟着课本旅行”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沉浸于美丽的西沙群岛中感受其浪漫风情。教师可通过聚焦内容结构、填写表格内容、认识关键语句的方法为学生讲述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引导学生从波澜壮阔的海水、神秘梦幻的海底、物种丰富的海岛等方面逐层深入地感受西沙群岛的魅力,并紧紧围绕“关键句”细致了解西沙群岛鸟多,带领学生“潜入海底”欣赏鱼美、体会鱼多等特征,通过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投入身心,让学生明白“关键句”的作用。同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开头与结尾进行认真阅读确定文章结构为总—分—总,圈画出描述物产与风景的语句,并制作出表格进行归纳,使得整个文章结构内容更加清晰明朗。带领学生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2~5自然段进行细读,学习描写景物的优美语言并掌握关键语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观察课文中给出的几幅图片,尝试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句式和段式进行描写创作。学习活动二:“寻”美好景物。引导学生在学习《海滨小城》时进行积极沟通交流,了解课文结构、总结课文具体描述的场景、精准把握课文内容,对作者描绘的海上风光与海滩美景借助关键语句进行体味,从而全面了解整个段落的意思。让学生找出“关键句”并用心欣赏“海滨小城的美景”,深刻体会庭院的美丽舒适、公园的热闹欢快、街道的干净美好,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感觉比较好的句子,在摘抄本上积累优美语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出海滨小城的导览图,担任导游并结合导览路线写出欢迎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导览图解说,解说过程可配以图片或短视频。学习活动三:“说”优美风光。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说”出对小兴安岭的感受,在美好想象中细致勾勒美丽画面,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体会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美景。让学生将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便于对课文上下文进行联系,对作者在描写不同景物时的用词特点进行总结,还可采用换词做对比的方法进行体味。

任务四:书写家乡美丽风景。学习活动一:“寻”美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征集“家乡美景”的活动,学生可从网络中搜集家乡美景图片、视频及文字介绍,用叙述的方式讨论家乡气候特征、人文风情、特产等,将自己积累的与描写家乡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小卡片”。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本单元任务群中“关键语句的理解与表达”这一重要概念,以“说美丽家乡”为具体情境,同时巧妙融合读、说、写等方法聚焦重点,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家乡的美景图片,并对印象深刻的景物运用创意表达进行记录或描绘,在山水美景中厚植对家乡的热爱。学习活动二:家乡代言人。在班级内召开“赞美家乡”的发布会,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家乡的美食美景,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习作主题拟定为“这儿真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例子进行仔细阅读,并结合实际感受进行思索,提示学生可以运用积累本中积累的优美词汇。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告知学生习作要求,尽量做到整篇文章构思完整、结构清晰、语言用词准确合理,引导其结合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展开叙述。比如,参考《美丽的小兴安岭》季节变换顺序对风景的描写,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模仿作者对景物的具体特点描写,对景物形状、景物大小、景物色彩、景物数量的写作方式,对景物动态变化的描写等,在上述灵活应用基础上描述家乡丰富物产与美丽的风土人情,以此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当然,教师也可采取每学一段就让学生及时总结再仿写的方法夯实写作基础,也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资源,让学生用心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与具体表现手法,从而架起坚实桥梁促进由“读”到“写”的过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其丰富的语言表达,及时总结写作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写作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找美景”,指导学生通过拍照或手绘方式走进美好的现实生活,从而激发浓郁的写作兴趣。待完成习作后,教师可挑选出优秀习作展示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将习作发下去让学生结合具体感受进行修改。学习活动三:畅谈话吧。与同学们一起对《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进行交流,让学生结合词语在脑海中进行想象构思,并选择出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句子。认真梳理整个单元的作业,聚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通过解读、解说、启思等方面以“话吧”形式开展交流,在具体交流中紧扣语文要素、关注语言形象,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美”的感受,做到读写融合、读写进阶,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二)单元作业设计

本单元任务作业包括绘制景点行程路线、获取“直通票”、遨游“大好河山”、积累优美词汇、绘制家乡美景、畅谈话吧等,既夯实了语言基础又凸显出自主探究性,作业内容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绘制景点行程路线这项作业让学生跟随不同作者足迹欣赏祖国美景,并借助相关资料对这些城市或景区进行初步了解;获取“直通票”作业巧妙融入单元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认识单元生字与词语;遨游“大好河山”则让学生结合本单元每首古诗的注释、意思领悟诗人的情怀;积累优美词汇可助力学生提炼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积累语言能力并为习作做铺垫;绘制家乡美景作业引导学生对某处景物细心细致观察,尝试在一段话中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进行描写,并大胆与同伴分享;在畅游话吧作业中,鼓励学生结合“兴冲冲”等词语展开丰富联想,并尝试运用这些形容词写句子。同时,还为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等作业,让学生尝试画出思维导图,从而对本单元每篇文章的结构脉络了解得更加透彻深刻。在“赞美家乡”发布会作业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与喜爱,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厚植家国情怀。整个单元作业设计,既凸显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又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有滋有味、轻松愉悦地学习,从而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任务反思

新课标指出,要结合课程标准与语文素养进行单元任务教学,在设306a6da608d651315b49477620a53c466222981601b4b17316b1f4939808b71f计任务群中要精心整合语文核心观念、精选重组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中要转变以往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性变革提升整体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促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高质高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助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研究中的单元学习任务群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主,并通过“探索地图上的大好河山”“描绘古诗中的大好河山”“欣赏书本里的大好河山”“书写家乡美丽风景”四个主学习任务落实任务路径,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先引导学生在不同课文中充分感受祖国河山的秀丽壮美,再引领学生借助关键语句对一段话进行理解,从而抓住现代文的学习重点,最后鼓励学生在描绘家乡美景时围绕关键语句进行书写。在设计具体任务群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的特点,一方面要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创新性,另一方面还要带领学生不打折扣地落实好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

五、 结论

由上述可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希望我们在设计时围绕大概念教学进行整体化运行,强化突出教学情境并巧妙对接教学目标,落实每一项具体任务。当然,在实际过程中教师不能唯任务是从,要将任务服务于人,关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助力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设计任务群时需要遵循新课标建议,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讲故事等多样化方式提高其学习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

[2]余向阳,施茂枝.单元系列学习任务的组合——语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材单元与大单元的对接[J].语文建设杂志,2023(1):83-85.

[3]施光宏,朱娉娉.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3(26):14-15.

[4]谭畅.寻找童话中的温暖和明亮——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3(Z3):52-55.

[5]郭小丘.留心观察,主动积累,用心表达——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3(Z3):63-65.

[6]沈丽君.小学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中国教师,2023(7):73-76.

[7]戴晨曦.基于学科大概念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J].天津教育,2023(7):167-169.

作者简介:李玉(1985~),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