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数字鸿沟的现状、负面影响及弥合路径研究

2024-07-30 00:00刘建仙王见李钰萍韦荣芳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7期

摘要: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很多弱势群体不能享受数字红利,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发展差距,使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更加明显,因此如何缩小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在接入、使用和知识三个维度的现状,以及对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城乡物流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数字鸿沟 负面影响 弥合路径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进展,各国都在积极抓住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各个国家的不同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数字鸿沟现象也随之出现。数字鸿沟是一种不平衡现象,存在于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胡鞍钢,周绍杰2002),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综合性差距(薛伟贤,刘骏,2010)。而城乡数字鸿沟是数字时代下城乡经济结构差异的体现,是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中的一类。城乡数字鸿沟首次在《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对美国城市和乡村信息穷人的调查》被提出,即城乡居民在信息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差距。数字鸿沟普遍被分为接入沟(Attewell P,2001)、使用沟(Hargittai,E.Hinnant,A. 2008)和知识沟(韦路,张明新,2006)。城乡之间的接入鸿沟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在物质层面上接入互联网的差异上,使用鸿沟是指数字技能和使用上的不同造成的差异,知识沟是指由于网络接入与使用方面的差距,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知识获取存在巨大差距。造成鸿沟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城乡的二元结构、个体信息素养的差距、信息类人才匮乏以及信息意识的差距等。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会对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城乡物流和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现状

我国在城乡数字鸿沟凸显后,立即采取了措施加以治理。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数字鸿沟已经明显缩小,但仍存在,并且治理难度增大。这里我们主要从接入、使用和知识三维度来分析现状,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一)城乡地区接入现状

城乡之间的接入鸿沟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在物质层面上接入互联网的差异上。互联网接入设备数、宽带接入数、互联网普及率是衡量城乡接入鸿沟的重要指标。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的深入实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各种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推动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83.3%、66.5%,相比2022年12月城镇、农村地区分别提升了0.2、4.6个百分点。虽然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呈现逐步增长趋势,但是农村地区截至2023年互联网普及率与城镇的差距有16.8%存在较大的差距。截至2023年12月,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设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3.9%、30.3%、22.5%和26.6%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手机的使用率高达99.9%较比去年高了1%,宽带接入数也从2019年的4.49亿达到2023年的6.36亿,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已达1.92亿户,增长速度比城市宽带用户高出了1.3个百分点。此外以上分析说明我国互联网接入已得到明显改善,接入沟有了明显的缩小,但是城乡之间仍旧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弱势Bt8eGy/MQUBSGdgXOAAQZNjg67n+gLrv8k87jUjytzc=群体对数字活动参与意愿较低,导致城乡数字鸿沟在该群体中更加显著。

(二)城乡地区使用鸿沟现状

城乡使用鸿沟表现在数字技能和使用上的不同造成的差异。互联网应用用户使用率成为衡量城乡使用鸿沟的重要指标。截至2023年12月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个人比例达到90.6%,网约车、短视频、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较2022年分别增长了20.7%、4.1%、8.2%、8.7%、4.7%,虽然对互联网的使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非网民也不少,较2023年6月的农村非网民59.0%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已经减少了7.2%,促进非网民上网的因素是便利获取专业信息,比如医疗健康资讯;方便与家人或亲属沟通联系;帮助增加收入,例如通过农产品销售等。我国城镇网民数量达到了76.6亿人,占总网民数的70.2%;而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为32.6亿人,占总网民数的29.8%,农村与城镇的网民差距高达40.4%存在巨大差距。非网民主要是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据51.8%,比城镇地区高出3.5 %,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和设备不足。城乡居民在信息意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城乡数字鸿沟的一个重要表现。农村居民对互联网使用意识较弱,更倾向于解决温饱问题,与城镇居民有所不同,我国的互联网使用率、网民数有了提高,城乡使用沟有了明显的缩小。但在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城乡地区知识鸿沟现状

知识鸿沟是由于互联网的可及性、使用方式和技能差异而导致不同社会群体在最终获取知识方面存在差异。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的问题、网民遭遇各类网络诈骗的问题、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是衡量知识沟的重要指标。截至2023年6月与2022年12月相比,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比例增加了3.6%,设备中毒、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没有遭受以上网络安全的比例减少了2%、0.4%、3.5%。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中,虚拟中奖信息诈骗、网络兼职诈骗、冒充好友诈骗和钓鱼网站诈骗的比例较2022年12月相比减少了6.0%、1.7%、4.4%。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共受理举报数量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12.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所以没有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网民有所减少,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网络诈骗,国家加强了反诈骗工作,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就有所减少,由于网络的维权意识的增强网络举报部门共受理举报数量也有所增加。虽然我国的整体的知识鸿沟有所缓解,但由于我国农村网民与城镇网民相比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对骗局敏感度不足、监控不完善容易遭受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等问题,所以城乡知识鸿沟仍存在很大差距。

二、当前城乡数字鸿沟造成的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势必会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城乡物流、新型城镇化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给它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阻碍了涉农企业数字化转型

涉农企业是指经营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养殖业、种植业与林业等业务的企业,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农村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必然之选。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快步伐,但是涉农企业面向的市场是农村,城乡之间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会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涉农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拓展销售平台,错失了许多商业机会;进而使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困境,涉农企业就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阻碍了涉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中小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因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数字化人才缺口较大、融资困难。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引入了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涉农企业创新投入和缓解涉农企业融资约束能够打破空间限制,让金融服务惠及广大的农村地区,也为涉农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互联网的普及让金融机构能够更充分地获取涉农中小企业的信息,同时涉农中小企业能够运用数字技术销售更多的农产品实现收入增长,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涉农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促进涉农企业数字化转型。但是农村互联网发展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也会限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政府扶持力度对于农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抑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新型经营主体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关键作用。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起步较晚,导致数字农业领域的人才短缺。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涉及新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因此需要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来提供指导。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主体面临数字素养偏低、数字观念模糊、数字基础薄弱、数字平台功能分散等问题。主要是因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为主,与城镇相比农村居民素质较低,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难以实现数字农业技术的创新,网络上的信息繁杂,真假参半,一些年纪较大的生产者容易相信虚假信息并受骗,尽管我国已经在5G网络覆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只达到了66.5%,但现有数字设施基础仍不能满足乡村全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农村地区数字接沟、使用沟以及知识沟都存在难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例如会导致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根据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显示,只有13.4%的农业经营主体表示他们没有遇到融资困难;2022年仅有3.4%(即13.4万个)的家庭农场得到了贷款支持。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但是数字鸿沟的存在会阻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而抑制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三)对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产生限制性影响

城乡物流一体化是指有效协调和整合城市与农村的物流资源,通过融合方式促进城市物流带动农村物流发展,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了城市能够享受数字红利,农村地区却很难享受到(甘紫藤,2023)。乡村物流的短板主要是乡村物流体系不完善网点覆盖率低、基础设施落后,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城乡物流信息不流通问题、智慧物流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为此引进了数字物流,数字化物流是利用数字技术,针对物流系统的各个要素和整个过程进行优化,以实现物流管理过程、手段和技术的数字化,从而提高物流服务和效率水平(王术峰等,2021)。但是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互联网的建设成本以及建设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农村数字物流发展的硬件设施要求,数字物流主体之间存在信息隔阂问题,例如在数据资源方面很难有效地进行协同和共享。农村地区的居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数字技术知识的老年人和妇女较多,因此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了解有限,这对数字物流发展不利。

(四)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指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到2023年17.9%增长到66.16%,这是世界城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严重的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是导致城乡数字鸿沟出现的关键因素,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涉及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政务办理、公共文化参与、医疗服务利用、教育资源获取以及日常消费等多个数字化领域。数字素养低下会扩大城乡数字鸿沟,会加剧收入和财富差距,加强市场垄断,并降低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都是不利的(周慧珺,邹文博,2023),阻碍经济城镇化发展;农民工群体数字鸿沟的泛化和深化会加剧该群体产生就业鸿沟、创业鸿沟、财富鸿沟、交往鸿沟、权利鸿沟等不利于该群体实现市民化身份的转变(刘传江,刘思辰,2023),阻碍人口城镇化进程;数字鸿沟阻碍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加剧城乡数字教育资源不平衡和社会阶层分化,影响社会民生福祉(冯志坚,2022)阻碍社会城镇化发展;数字鸿沟的存在阻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何丽丽,刘成坤,2023)进而阻碍城乡协调发展。

三、弥合路径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有效解决城乡信息技术滞后最后一段的问题,让城乡居民平等分享信息技术成果,直接关系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效果。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解决城乡数字鸿沟对涉农中小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城乡物流、新型城镇化的负面影响,可以从政策倾斜、人才队伍、基础设施、数字素养等方面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政策倾斜,有效支持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活动

政策倾斜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更多地关注传统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和从事养殖种植业的涉农企业。加大对这些地区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和资源倾斜,强化他们的优势并补齐短板,为涉农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真正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实施过程中实行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要因城施策,推动缩小数字鸿沟。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在技术研发、数据保护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对于一些落后的地区,先提升贫困地区网络基站的覆盖率,确保网络速度稳定。同时,可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来减轻农村居民在网络费用方面的压力,政府还应加强农村线上交易平台的建设,拓展电子商务渠道,并设计出适合涉农中小企业使用的应用软件,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二)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了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数字素养偏低、数字观念模糊、数字基础薄弱、数字平台功能分散和融资问题,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实现数字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首先,提升主体经营者本身数字素质,可以举办课堂培训、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或者当地生产经营经验丰富的经营者举办交流会、建立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网络共享平台等;其次通过改善就业环境、优化返乡创业政策,或者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吸引在外数字素质高的人才回流;最后培养本土人才,可以利用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以“互联网+”人才数字化培训为契机邀请高校教师、科技特派员等群体进行系统的数字技能培训,以提升本土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数字素养。

(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数字物流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数字物流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通过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加快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站和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偏远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推动县、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并有序推进农村地区的5G网络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融资模式实施税收优惠和加大补贴力度等吸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参与。其次,建立覆盖面广泛、时效性强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快信息交流,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构建以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为核心和依托,乡镇综合服务站为骨架,村级综合服务点作为延伸的物流设施系统。该系统具有设施、信息、运行“三位一体”特征,旨在提高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共用频次和规模,并降低运行成本;引入无人仓储、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实行“互联网+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

(四)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农户提高数字素养有助于他们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打破长期面临的信息壁垒,促进其收入增长、实现市民化身份的转变、提升幸福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并且要加强培训成果的落实效果。要加强农民数字素养首先要意识到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可以让返乡大学生、村委会、乡村网红等主体利用场景展示、微信群、短视频让协助农民了解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好处,体验数字技术的吸引力,让他们放下戒备心理,愿意融入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其次要完善培训体系,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上可以为农民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方便村民自学,线下培训要根据村民需求展开,例如,乡镇政府、村委会可以面向村民需求,开展短期的数字技能应用线下培训,提高村民关于电子商务、直播销售、客服技巧等专业技能或是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线上挂号等生活技能,帮助村民提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周绍杰.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社会科学,2002(03):34-48+205.

[2]薛伟贤,刘骏.数字鸿沟的本质解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12): 41-46.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 10.12.024.

[3]Attewell P.2001.The First and Second Digital Divides.Sociology of Education 3: 252-259.

[4]Hargittai,E.Hinnant,A.(2008). Digitalinequality.CommunicationResearch,35(5),602-621.

[5]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4):43-53+95.

[6]贾冀南,张艳丽.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小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J].广东饲料,2022,31(07):20-23.

[7]陈作光.数字普惠金融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DOI:10.27409/d.cnki.gxbnu.2022.001293.

[8]田霖,郭梦琪.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融资约束研究——基于涉农企业的实证分析[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2024-04-25].http://kns. cnki.net/kcms/detail/50.1023. C.20230914.0031.002.html.

[9]王志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商业经济,2023,(04):135-137.DOI:10.19905/j.cnki.syjj198 2.2023.04.047.

[10]李富宁,赵春,陈萍萍,等.数字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关键堵点、提升路径[J].当代农村财经,2024,(03):33-37.

[11]袁纯清,张峭,王克,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J].农村工作通讯,2024,(08):4-9.

[12]肖雪萍,王雪琳,孙蕊娟.数字普惠金融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路径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42(05):122-128.

[13]甘紫藤.数字经济背景下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策略研究——基于城乡数字鸿沟视角[J].物流科技,2023,46(08):82-84+89.DOI:10.13714/j. cnki.1002-3100.2023.08.023.

[14]王术峰,何鹏飞,吴春尚.数字物流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数字物流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06):3-16.DOI:10.14089/j.cnki. cn11-3664/f.2021.06.001.

[15]周慧珺,邹文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鸿沟的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03):60-67. DOI:10.13253/j.cnki.ddjjgl.2023.03.008.

[16]刘传江,刘思辰.数字化时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双重鸿沟”与跨越[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43(01):107-116.DOI:10.15896/j.xjtuskxb. 202301011.

[17]冯志坚.数字鸿沟如何影响居民幸福感?——来自CGSS2017的经验证据[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6): 140-148.DOI:10.13914/j.cnki.cn43-1453/z.2022.06.003.

[18]何丽丽,刘成坤.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信息红利还是数字鸿沟[J].河北企业,2023,(10):30-32. DOI:10.19885/j.cnki.hbqy.2023.10.043.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