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挑战与路径

2024-07-30 00:00李丽君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7期

摘要:“千万工程”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它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价值观。本文介绍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给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遇到的挑战,并针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分类施策,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坚持系统观念、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保护传统文化注重创新发展等5条建议。

关键词:千万工程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国 分类施策

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可以说,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学习应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千万工程”的内涵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这一工程自2003年全面推进以来,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实施这一工程,浙江省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同时,“千万工程”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经验启示。“千万工程”的核心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强调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在工程实践中,浙江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环境整治和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的目标追求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包括打造万千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秩序。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千万工程”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联合国授予其“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充分肯定了这一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千万工程”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为推动全球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千万工程”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成功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发展中。通过实施这一工程,浙江省不仅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设施环境,还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兴旺。同时,“千万工程”也为全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千万工程”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经验启示: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是注重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三是强化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四是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收相结合;五是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这些经验启示对于我们今后推进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千万工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挑战

(一)地域差异与适应性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存在差异,“千万工程”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因此,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千万工程”的实施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阶段,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农民主体地位的发挥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引导农民参与“千万工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等方式,提高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三)资金保障问题

“千万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因此,如何确保资金的充足供应和合理使用,防止因资金短缺而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这需要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四)技术支撑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如何在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

在实施“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保护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这需要在推进工程中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三、“千万工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实践。要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学习过程中,要避免简单照搬照抄或搞形式摆样子的情况出现。要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学习和运用。同时要加强对工作经验的宣传推广和交流合作促进全国范围内乡村振兴工作的共同发展进步。

同时,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注重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创新精神,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

(一)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分类施策

“千万工程”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由于各地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照搬“千万工程”的经验。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抓手,明确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特色,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加农民收入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把农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关切,着力解决他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这要求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二是要关注农民的生活成本,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升。三是补齐农村短板,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需要加大投入,补齐农村短板,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这包括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围绕“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目标,全面梳理“三农”发展的突出短板,并针对这些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这包括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三)坚持系统观念,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时,要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来谋划和推动工作。通过统筹兼顾、协同配合的方式,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需要合理安排财力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这包括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共享、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选择适合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等。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企业等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五)保护传统文化注重创新发展

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保护传统文化和创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创新工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保护传统文化方面,一是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二是制定保护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三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传承能力和水平。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新的传承人。四是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创新工作方面,一是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文化。二是发掘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振兴。三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同时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四是激发创造力:鼓励和支持当地人民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