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提高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我国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为八大行动之一。202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提出,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信息化条件下师生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要从“物”和“人”两层面协同推进,面向未来教育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与背景
信息素养国内相关研究最早在1989年,国内学者熊扬华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实践中加工、传递和吸收利用信息的一种潜能。从世界范围看,信息素养提出已逾40年,期间出现了“媒介素养”“信息胜任力”等提法,直至当下的“数字素养”,它们在结构上高度重合,仅因侧重点不同和时代背景而增加不同元素。
(二)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对高校而言,师生的信息素养是具备一定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必备素质,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信息伦理与安全、专业发展等要素组成。近年来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要素的综合素养。
面对师生信息素养这一课题,江苏警官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成立师生信息素养调研组,通过走访5所公安院校与同城高校,采取个别沟通、填写问卷等形式开展了师生信息素养现状调研。发现教师信息素养有不同程度差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不相适应,学生则因处于青少年学习阶段,存在着层级性差异等若干问题。
为避免误解,本文以A、B、C命名3所公安院校并予以分析。
(一)A校情况
A校高度重视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工作。一是组织教师围绕网信新技术、新理念开展学习调研与主题分享。二是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专题培训,通过视频、图解等形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三是注重信息化队伍的素养提升,通过加强人员技能培训,鼓励提升学历,提高聘用人员准入门槛,增强队伍专业能力。
(二)B校情况
B校认为师生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提升信息素养主要采用三类方式。一是加大教师数字技能培训力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方式,发挥数字资源共享和交互性,使教师具备管理自身产生数据的能力、评估和判断信息来源的能力。二是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技术人员自主学习,包括调研实践与参加研讨会。三是挖掘学生资源,发展学生技术创作团队。
(三)C校情况
C校发现师生信息素养的层次差异来自多维度。一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灵活性与创新性不足,教学实践中出现信息化和教育教学“两张皮”。二是信息化建设存在“酒好也怕巷子深”痛点,部分信息化教学科研新系统宣传推广不够,教师较难使用,少数教师甚至不知有此类系统存在。三是学生对数字技能的掌握重实践轻理论。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将数字技能与学业结合的能力,较多使用教育教学资源库、企业微信、一卡通、学工系统等数字平台,仅少部分关注数字技能发展前沿理论。四是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面对新形势,建议高校聚焦师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推动师生主动适应信息化新技术变革,积极打好师生信息素养培育提升这套“组合拳”。笔者将结合该校在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江苏新实践阶段的探索实践给出六条对策。
(一)建立信息素养培训制度机制,突出政策性、常态化、全过程要素
一要突出政策性。将信息素养培训及考核评价作为高校教师的入职与进修必备课,将信息素养考核与教学评价、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合理关联。二要注重常态化。充分发挥教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资源优势,依托智慧教室、会议平台、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或QQ群等平台,开展信息素养培训。该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现教)面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服务队伍,组织教育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场所设备与系统的使用培训。
(二)强化信息素养提升内驱动力,激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成果
一是深入宣传信息素养对教师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重要价值。二是举办将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于教学科研的竞赛,对信息素养水平突出、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三是统筹资源,通过培训讲座、观摩教学,为教师传授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科研的先进经验。这一方面,该校连续多年组织教师参加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领航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竞赛,多次荣获省级奖项。近三年组织在线课程建设24门,获批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6门,位居公安院校首位,国家精品在线与省级在线课程14门。
(三)持续深化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厚植师生信息素养培育应用沃土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感知交互、控制管理、数据分析等多种信息技术综合加持于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为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了沃土。这一方面,该校结合智慧校园规划与公安实战,近三年累计建设智慧校园项目41项。今年遴选出“刑事案件现场痕迹物证处理虚拟仿真系统”等13个项目,涵盖办公、区块链、虚拟仿真等硬件设施与应用系统,持续升级智慧校园应用服务。
(四)丰富信息内容创作与推广,主动提供多样化信息技术服务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信息部门需要紧贴教育教学现实需求 出技术服务支持新路子。这一方面,该校现教历时60余天创作近10部教学场所设备使用指导系列微视频,浏览学习师生超千人次;修订《江苏警官学院大数据教育教学资源库常见使用问题解答》,累计收录答疑86个。建成“数字化教育技术研习空间”与“信息化素养培育空间”。建立线上服务交流群、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答疑研讨。
(五)培育学生技术服务社团,筑起师生联合实战高地
近年来,结合三全育人要求,该校依托技术优势组建培育了学生技术服务社团,面向学生举办新闻摄影、短视频摄制等10余场技术培训、参训人员300余人次,社团在会议活动、宣传教育课件视频摄制、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服务支撑与保障辅助作用。
(六)锻造信息化人才铁军,夯实信息化专业队伍基石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队伍建设,打造技术扎实、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专业队伍,建立适应信息化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一方面,该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决策的贯彻落实,承担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在各中层部门配备信息化建设负责人、联络员和网络安全管理员,定期组织培训形成闭环。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基金项目: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BRA2017443);江苏省教育厅《公安院校面向实战教学“教育元宇宙”环境构建、教学设计及策略制定研究》项目(2022SJYB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