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物联网集群培育对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2024-07-29 00:00张淑贤
中国信息化 2024年6期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2024年江苏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无锡物联网集群多年探索发展,在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集群发展服务网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卓有成效,对江苏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卓越产业链两项重要抓手,江苏建设了“1650”现代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多类集群数量全国第一,重点培育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0%,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2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新型研发机构555家,成为全省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推动江苏构建了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综合优势。目前,江苏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在全面发展跃升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关键问题:

一是技术蝶变后劲还不够强硬。现阶段,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一定位置。而对标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领域)、德国斯图加特汽车集群、慕尼黑生物医药集群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仍存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自给率不高,高精尖仪器、触感传感器、ICLIP技术(药物研发)对外依存度偏高等问题,制约了集群和优势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是集群创新网络还不够完善。首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强。江苏科技工作者多集聚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数据显示,企业从事基础研究人才全时当量仅是广东的1/4、山东的1/3;2023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约7.9万件,占全部专利的20%,仅约为广东企业发明专bBCjfj9bwo/bRJXbmlq50g==利(15.2万件)的52%。其次,江苏“产学研”合作创新仍需强化。全省48个国家双一流学科一半与江苏省内产业领域直接关联不强,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等问题长期存在。

三是龙头企业领航效应还不够突出。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可观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但仍缺乏辐射带动力强的领军型和链主型企业,尤其缺乏像华为、比亚迪一样具有生态主导权的企业,集群市场话语权和标准定制权较弱。

二、无锡物联网集群的主要成效与做法

无锡市物联网集群于2021年以首批第二名成绩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入选“2023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典型案例”,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徐一平更是被聘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50人论坛专家。2023年无锡市物联网集群营收实现4511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省物联网产业规模比重接近50%,位居全国前列。汇聚了超3500家大中小企业,形成覆盖信息感知、传输组网、计算存储、应用处理的完整物联网产业链条。物联网集群品牌优势凸显,累计获得国家级试点示范称号28个,集群企业在全球80个国家、830多座城市承接物联网工程项目。无锡培育物联网集群的关键做法有:

一是大力支持产业科技创新。自2009年国家传感网示范区落地无锡以来,市委市政府注重科技引领,培育创新力强的物联网产业链。建设物联网特色小镇,打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创建“国字号”创新载体近200家,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太湖实验室、中电58研究所等重点科研机构提供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支持;建成超50个物联网公共服务重点平台,涵盖物联网公有云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技术中介服务平台、标准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平台等,吸引博世、优必选、雪浪数制等多家知名企业在无锡布局。

二是优化集群发展服务网络。无锡市委市政府在2018年成立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作为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建立集群赋能综合体。促进中心聚力打造了“高水平的研发团队、集聚活力的创新工场、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专业化的产业基金”等集群发展五大支撑体系。促进中心自主投资建设了先进感知研发中心,为深海、深空、深地和高温、高压、高精度传感器提供开放协同的产品开发、打样和试制服务;联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共建了技术创新基地、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平台,为集群打造关键技术策源地;通过联合设立研究院,汇聚21位两院院士和51位知名专家,建成集群高端智库;注重落实集群公共服务,通过加强与行业协会、联盟组织等沟通,联合开展技术研讨、应用推广、合作配套等交流活动,构建系统性协同服务网络。

三是场景牵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产业惠利政策和最佳营商环境支持、强化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基础上,无锡深度把握“市场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突出典型场景市场化应用牵引,以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及案例遴选为抓手,立项实施了车联网、环保物联网、气象物联网、财税物联网等多领域项目,通过先行先试引导应用模式向市场主导转变,利用技术和市场运作孵化优质产品和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无锡试点了“数字化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场景示范应用,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放大“智改数转网联”效能。

四是打造集群发展融通生态。围绕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注重要素资源的高效集聚和融合应用。建立了“产业基金+银行信贷+保险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成立基金小镇,产业基金通过广泛合作撬动社会资本,深化金融与物联网产业融合发展。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物联网大会、中国物联网上市公司峰会、中国先进感知产业生态大会、现代通信与物联网国际论坛等在无锡举行,品牌矩阵活动要素互通、资源共享,为企业打造了高端的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尤其2023年10月举办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参展企业有500多家,53个重大项目签约,合作金额近1080亿元。

三、推进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科技创新引领,提升集群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一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复制推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经验,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内建设一批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应用产学研用创新合作网络模式,配合产业技术路线图“全景式”扫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根植于集群制造业基地,助力“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紧密融合。二是丰富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渠道。支持集群完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协同国家实验室、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多方力量,形成自主可控的循环供需体系,破解江苏在基础材料、精密元器件、高端芯片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难题。三是塑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建议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阵地,顶层规划引领,优化要素集聚机制,强化汇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支撑江苏加快突破量子科技、类人机器人、新型储能等前沿技术,配合创新场景应用示范,助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服务思路。发挥市场驱动作用,鼓励建立集群专利池和集群科技大市场服务平台,培育嫁接市场化转移机构,服务专利开放实施许可、转让,力推科技创新在工程化和产业化突破。

加快数字化转型,锻造集群竞争力新优势。一是开展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借鉴无锡物联网集群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引导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优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补助的精准性和力度,配合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产高端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推广应用,打造一批集群数字化转型样本。二是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鼓励集群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支持龙头企业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于集群内应用,向中小企业提供整体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全面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三是强化前沿应用示范。以场景应用为导向,推动YJko5b29MbiiXXUHbpWQ8w==南京人工智能先导区、苏州人工智能试验区、无锡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无锡国家传感网示范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区与全省范围先进制造业集群融合应用,为数字化技术提供从“0到1”的市场机遇。特别是推动AI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应用于制造业,塑造集群产业大脑,构建集群发展新范式。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集群网络协作体系。一是深化培育集群领航企业。以具备优势的特色集群入手并示范推广,如南京智能电网、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无锡物联网集群等,集中力量培育创新力强和产业整合能力强的头部企业,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以市场化手段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形成一批具备世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上下游对接、供应链网络体系建立等,强化其与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的联系,助推产业链整体创新,释放龙头企业的创新领航作用。二是提升促进组织网络化协同能力。鼓励促进组织借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验,通过科技园区、众创空间等载体运营,配合产业链精准招商,支撑强链补链延链固链发展需要,并加强与高校院所、协会联盟、创业孵化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交流,引导各类主体与集群企业、企业与企业间建立紧密联系,织密集群协同合作网络。三是加速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转化。引导江苏全省高校院所力量向省内重点产业领域牵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知识产权运营、企业孵化、中试熟化等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方有效对接转化应用,深化校企、院企“联姻”的广度和深度。四是加快集群跨界合作。建议出台并启动集群全国及全球伙伴关系战略,通过促进组织搭建跨集群交流平台,促进集群间项目合作,服务企业跨行业跨区域业务拓展,建立集群全球化合作网络。

营造优质产业生态,赋能集群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完善“孵化载体+人才培训+产业基金+特色园区+公共服务”的综合体建设运营,推动一批众创空间开展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综合体认证、遴选与评价,加强综合体服务能力和跨区域联动能力,探索与国际一流的综合体合作构建“飞地”服务,升级创新生态。二是探索集群整体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集群融资服务机构围绕集群整体融资需求,以组合融资、投贷保联动、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提供集群整体融资服务解决方案,破除单个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深化落实各区域分类人才引育计划的实施。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后劲所在。配合紧缺型人才动态清单和产业人才地图,引导各地完善人才支持政策,鼓励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单位提供丰厚的“引才育才留才”条件,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汇集“高精尖缺”人才,深化产才融合发展;同时,灵活运用“专职+兼职”模式,精准引进产业科技攻关急需的创新人才,壮大集群的专家团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