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探究

2024-07-29 00:00:00何洪英
艺术评鉴 2024年8期

【摘 要】乡村音乐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因为这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乡村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音乐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8-0177-06

党的十九大报告①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涵盖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其中,文化振兴由于其与产业、人才、组织、生态间的紧密联系成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和内生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乡村音乐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例如,列文笔下阿勒泰地区的图瓦人,就用自己的歌声记录着一种生活和一种价值观。祝云以泸州地区的民间音乐为例,给出了音乐对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并以义务教育为切入点,提出了音乐文化传承的建议,这些充分展现了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大影响力。

然而,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传承形式的多样化、传承内容的创新化、传承队伍的年轻化、传承环境的总体改善等。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人才不足、传承环境受到强势音乐文化冲击等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从而勾勒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全貌。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音乐文化传承

(一)乡村振兴为乡村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为乡村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乡村振兴不仅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重视和支持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乡村音乐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乡村音乐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根基。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音乐文化,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同时,乡村音乐文化也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三)乡村振兴与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乡村振兴为乡村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和精神动力。同时,乡村振兴与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如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传承方式单一等,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

二、乡村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中国的乡村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它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音乐风格上,其旋律优美和谐,歌词深刻且意境深远,常常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在传播方式上,它往往是通过家庭内部的长辈向晚辈口传心授式地传授技艺和经验,主要是在家族内部进行传承。这种音乐形式往往与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相关联,是农民们表达情感、传递文化、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也彰显了乡村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深远影响。

(一)传统乡村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乡村音乐是乡村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传统乡村音乐的保存与传承得到了有效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通过举办音乐节、建立音乐档案、开展音乐教育等方式,积极推动传统乡村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不过,也应该看到,传统乡村音乐在保护和传承上存在两面性。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活的冲击,传统乡村音乐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许多传统的乡村音乐形式和曲目逐渐失传,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离世更导致乡村音乐传承的断层。同时,年轻人对传统乡村音乐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和传承的动力,这也让乡村音乐的传承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乡村音乐。例如,提倡乡村文化年的“大地欢歌”②,举办“唱响原生民歌 谱写时代华章”中国原生民歌节③,将乡村音乐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对乡村音乐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推广乡村音乐文化,鼓励乡村音乐演出和比赛等。这些措施不仅为乡村音乐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也激发了更多人对乡村音乐的兴趣和关注。

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在积极参与乡村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他们通过组织演出、比赛、培训等活动,为乡村音乐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一些音乐家和学者也在对乡村音乐进行研究和挖掘,为乡村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因此,虽然中国传统乡村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在不断努力中得到改善和发展。为了推动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二)现代乡村音乐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乡村音乐的兴起与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推动:一方面是国内音乐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音乐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乡村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逐渐受到城市听众的喜爱。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为乡村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现代乡村音乐开始逐渐兴起。它借鉴了传统乡村音乐的元素和风格,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现代乡村音乐的歌词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生活,表达了人们对乡村、家园、爱情等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中国现代乡村音乐的兴起与发展,既体现了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满足了现代人对多元化音乐的需求。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乡村音乐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乡村音乐文化传承的机遇

(一)传承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主要依赖于口传心授和家族式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传承方式逐渐式微。现在,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例如,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开设了乡村音乐课程,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担任教师,向学生传授乡村音乐的技艺和知识。此外,一些社区也组织了乡村音乐演出、比赛等活动,为乡村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二)传承主体年轻化

传统的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主要依赖于老一辈民间艺人,他们承载着丰富的音乐记忆和文化传统。然而,随着老一辈艺人的逐渐离世或年龄过大,乡村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音乐文化保护的重视和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中来。他们通过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艺,成为乡村音乐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三)传承内容创新化

传统的乡村音乐文化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传承内容相对固定和单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乡村音乐文化传承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一些年轻的民间艺人将传统乡村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音乐作品。同时,一些地区的乡村音乐也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这些创新性的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乡村音乐文化的内涵,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四)传承的社会经济环境明显改善

传统的乡村音乐文化传承环境相对封闭和落后,缺乏专业的音乐器材和演出场地等基础设施。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对乡村音乐文化保护的重视,乡村音乐文化传承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些地区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和演出场地,配备了先进的音乐器材和音响设备,为乡村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此外,一些地区还加大了对乡村音乐文化传承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乡村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四、乡村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神层面的追求受到了许多人的高度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乡村音乐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要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非易事,其中依然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一)传承生态被破坏

文化的传承生态主要是指,对于所有文化而言,其传承和延续通常是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进行的。因此,就我国乡村音乐文化来说,其传承生态通常情况下都是基于平民百姓的民间信仰、衣食住行和生产劳作等。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人们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和思想追求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世界各国贸易越发频繁,我国也涌入了许多西方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民众的思想观念,民间音乐的传统生态因此受到威胁。许多传统的礼仪和习俗也在逐渐被人们淡忘、弱化,这对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极为不利。

(二)传统音乐人才流失

根据我国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乡村音乐文化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通常位于传统的村寨。在这些地区,人们主要从事的是农林牧业,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滞后,尤其与城市相比,发展速度较慢。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大中城市,而不愿意留在乡村,最终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对于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其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但随着整体人数的不断减少和老一辈音乐人的离世,乡村音乐的受众越来越少。久而久之,优秀的传统文化便面临着消失的风险,而传承文化的人才匮乏将导致文化断层,使得乡村音乐文化无人继承和发扬。从长远发展的层面来看,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我国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更会对整个国家传统文化的弘扬带来巨大的威胁。

(三)遭受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前,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如贵州、四川、云南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每到传统节庆或者闲暇时,老百姓就会邀请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爱好者聚集一堂。他们拉起自制的二胡、竹笛、芦笙等,哼唱起具有当地特色的山歌、小调,一些地区甚至还时常有花灯表演等不同的乡村文化展现形式。然而,现在这种场景几乎不复存在。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各行各业的发展均获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数字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我国,人们可以欣赏到的音乐类型愈加丰富,形式也越发多样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使用平板、手机、电脑等各种设备欣赏其他国家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们可以欣赏到的音乐文化元素不断增多,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闲暇时,人们消遣的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如抖音、快手、游戏等,这导致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失去了以往更多人的支持。许多地区传承乡村音乐文化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参与传承乡村音乐文化的青年人越来越少。因此,乡村音乐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四)传承内容单一

我国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特殊的生活习惯、风土民俗以及民族气节,使得乡村音乐更加特殊也更具魅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乡村音乐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现阶段,越来越多具有乡村音乐文化的区域开始将文化旅游向深度融合推进,建设起不少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特色景区。在部分区域,人们也开始关注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但是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大部分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现有的创新往往停留于表面,且音乐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内涵更是缺乏深度,无法引起文化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若不改变当前的现状,乡村音乐文化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五、乡村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从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角度来看,创新也是极其关键的策略。因此,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来分析,乡村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一)竭力保护乡村音乐文化传承生态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任何地区都应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并以此为基础保护音乐文化,努力确保乡村音乐文化可以实现长远发展。首先,各地区可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打造文化生态园,这不仅能为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基础阵地,还能通过文化生态园进一步凸显当地的音乐文化特色。其次,各地区需要高度关注音乐传承人的保护,尤其是要做好思想层面的引导和鼓励,促使他们积极培养更多的青年音乐人才。在此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比如专业技术支持或资金支持等,形成完善的文化传承链,提升文化传承效果。最后,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言,应坚持讲、弃、存、扬、活的原则,除了努力弘扬我国的文化之外,也可以参考学习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并去其糟粕,将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发挥出来,增强我国乡村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二)建立健全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保护机制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脊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时代高科技的飞速进步,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传统民族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说,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必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挖掘、传承、保护和创新机制。首先,各区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就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建立专门的协会,确保协会内相关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且积极履职,以收集整理该文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将其内在价值挖掘出来。其次,文化的传承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如建立民间音乐文化交流网站,促使全国各地的音乐文化爱好者在该平台上交流沟通。这也能吸引更多的兴趣爱好者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人员支撑。最后,也可以建立专门的音乐数据库,生成专业性的乡村音乐文化档案,以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防止文化流失。

(三)培养专业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人才

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学校不仅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对于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说,也应该发挥学校的作用,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中小学阶段,需要加强传统乡村音乐教育。首先,学校和教师应重视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积极开设有关课程,切实做好文化传承教育工作。其次,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保证教师能使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最后,定期主办和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以及创新发展相关的活动,例如举办乡村音乐比赛,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乡村音乐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传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这无疑增加了传承的难度。其中,人才紧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若不及时解决,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恐将后继无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老一辈音乐传承人的引导和鼓励,促使他们积极与青年音乐传承人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其传承和创新意识,还能使他们更加明确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价值,培养其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民俗风情和不同文化特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制定人才培养战略时,应该实事求是,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以确保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充分的人才支撑。

(四)跟随时代创新传承方式

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利器。信息技术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对于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而言,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使传承和创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从而实现预期的传承和创新目标。首先,相关人员应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明确信息技术的价值,能主动将其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合二为一,弥补线下方式的不足。其次,应合理使用当前流行的各种软件媒介,比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QQ、微信和调频小广播等,定期推广乡村音乐文化相关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音乐文化,使乡村音乐文化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企业助推乡村音乐文化,不仅为基层音乐人才创建了“爱乐之家”,还有效弥补了乡村器乐缺失的短板。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文化馆便引入有文化情结的企业予以各方面的支持;在培训人才、研学和实践内容上,根据对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新尝试组织不同年龄阶段的文艺人才进行组团研学、辅导;利用企业提供的场地和其他有效资源,创建了习水县文化馆馆外器乐养生基地,并成立了三支基层民乐队长期开展训练和传承,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点赞。这一举措迅速将当地民族器乐学习的氛围营造得非常浓厚,乐队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不仅在各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各类重大节庆活动、送文化下乡和景区演出等场合都有精彩表现。

(五)加强音乐教育普及

通过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设音乐课程,加强对乡村音乐的教育普及,提高年轻一代对乡村音乐的认知度和兴趣。同时,鼓励音乐教师深入乡村,传授音乐技艺,培养更多的乡村音乐人才。

(六)融合现代元素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乡村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和创作理念,推动乡村音乐的创新发展。鼓励音乐创作者深入乡村生活,挖掘乡村音乐的内在价值,以创作出更具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

(七)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展乡村音乐的传播渠道,提升乡村音乐的影响力。通过线上演出、音乐比赛、音乐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乡村音乐,为乡村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六、结语

民族民间乡村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但是,根据当前的现状来看,民族民间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依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既影响了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此,本文展开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紧跟时代潮流合理使用创新手段、培养专门的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人才、优化传承生态以及健全传承机制等,以使新时代乡村音乐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传承和创新形式也更加多样。然而,我国乡村音乐文化传承及创新仍任重而道远,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范建华,秦会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J].思想战线,2019(04):86-96.

[2]秦会朵,范建华.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理论月刊,2022(06):76-82.

[3][美]西奥多·列文,[俄]瓦莲金娜·苏祖克依.在那山水歌唱的地方:图瓦及其周边地区的音乐与游牧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1.

[4]祝云.记住乡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5]诸晓丽.用音乐赋能乡村振兴——以宁波打造中国新乡村音乐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2(22):145-147.

[6]杨彦丽.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中国果树,2022(08):132.

[7]郭雯慧,桑素萍.乡村振兴战略下新乡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黑龙江粮食,2022(03):111-113.

[8]张帆,张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08):145.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②“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方案: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12/content_5741284.htm。

③中国原生民歌非遗保护传承成果: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11/content_6914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