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云南傣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聚焦傣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探讨,指出全球化为傣族舞蹈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与特色流失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傣族舞蹈主要通过传统社区与家庭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方式进行传承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传承与普及的难题、文化与商业化的冲突,以及资金与政策支持不足的困境。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从傣族舞蹈的传承、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具体建议。
【关键词】傣族舞蹈 全球化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8-0075-06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正面临着冲击和考验。全球化在推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然而,这种交流伴随着文化的同质化趋势,导致一些独特的民族文化逐渐消失或被边缘化。傣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凝聚了傣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傣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傣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傣族先民便以舞蹈为载体,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随着时间的推移,傣族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孔雀舞”已经成为傣族舞蹈的代表之一。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承载着傣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美好向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然而在全球化时代浪潮中,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年轻一代对傣族舞蹈的认知和兴趣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传承环境的变迁使传统传承方式逐渐式微。因此,深入研究傣族舞蹈的传承发展不仅是对傣族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在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傣族舞蹈这一纽带,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傣族舞蹈Gmudyl/DVv7F+A3UmFR4dw==的创新与发展,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傣族舞蹈的传承研究
(一)傣族舞蹈的传承方式
1.家庭传承
舞蹈艺术常伴随着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家庭传承是傣族舞蹈传承中最为直接和深入的方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舞蹈世家,如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家族,世代以舞蹈为业,家族成员自幼便沉浸在舞蹈的氛围中,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掌握舞蹈的精髓。这种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传承方式,有助于确保舞蹈技艺的精准传承,使傣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得以深入人心。
2.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作为傣族舞蹈传承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傣族地区,许多著名的舞蹈大师通过师徒制度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例如,著名傣族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舞蹈经验和技艺,她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将自己的舞蹈技艺传授给弟子们。在杨丽萍的指导下,弟子们不仅可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傣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种基于师徒关系的传承方式,有助于确保舞蹈技艺的延续,推动傣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
3.学校传承
傣族舞的学校传承方式在保护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中起着积极作用。一些傣族聚居区的学校已经将傣族舞蹈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邀请专业的傣族舞蹈教师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韵律和文化内涵。一些学校非常重视培养能够教授傣族舞蹈的专业师资,致力于培养出既具备舞蹈技巧,又深谙傣族文化,能够有效地传授舞蹈技艺和文化知识的舞蹈教育专家。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例如每年的泼水节,大多数校园都会有盛大的傣族舞蹈表演,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并促进舞蹈技艺的交流与提升。
(二)傣族舞蹈的传承内容
1.舞蹈动作
傣族舞蹈的动作特点是柔美而富有力量,其一般以手部动作为主,如摆动、绕圈、翻腕等,配合脚步的移动,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为例,她所表演的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就是傣族舞蹈的杰出代表。在该舞剧中,刀美兰通过手指、手腕、手臂、腰部等身体各部位的细腻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孔雀的优雅与灵动。比如,当音乐节奏缓慢、柔和时,她运用扇形手型,表现出柔美的形态和优美的舞姿;而当音乐节奏加快、热烈时,她则运用荷叶手型或者香蕉手型,来表现舞蹈的激情和热烈。这种舞蹈动作的传承要求舞者具备高超的舞蹈技巧,并深入理解傣族文化的精髓。
2.音乐
傣族舞蹈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乐器的运用和曲调的创作上。乐器方面,常用的有葫芦丝、象脚鼓等,音乐多采用五声调式,结构自由、变化多样,将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例如,舞蹈《嘎光》所配的音乐就具有鲜明的傣族特色。其乐谱是傣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也是对傣族音乐风格的继承。舞者通过学习和传承傣族音乐,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节奏和韵律,进而更好地诠释舞蹈的内涵。
3.服饰
傣族舞蹈的服饰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为舞蹈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因此,舞者所穿的服饰充分展现了傣族服饰的特色。例如,女子的舞蹈服饰一般是上身着各色紧身露脐背心,下身着花色窄长裙或短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在发饰上,通常是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发簪或者鲜花,还有的会包头巾,戴高筒形帽或尖顶大斗笠。而男子的舞蹈服饰一般是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服装的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发饰和服饰相搭配,形成协调统一的美感。服饰有助于增强舞蹈的视觉效果,其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服饰的延续,也是对傣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有助于舞者突显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进而更好地展现傣族舞蹈的表演效果。
4.神韵
傣族舞蹈的神韵是其最为独特和珍贵的部分,体现了傣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傣族舞蹈中,舞者通过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传递着一种独特的神韵。比如傣族舞蹈的基本功“三道弯”,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 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舞者如果能够掌握这一动作的标准,就能较好地体现出东方女性柔美、雅致的神韵。这种神韵的传承,需要舞者深入理解傣族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舞蹈表演中。著名傣族舞蹈家杨丽萍所表演的《云南映象》就充分展现了傣族舞蹈的神韵,让观众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傣族舞蹈的发展研究
(一)全球化对傣族舞蹈发展的影响
1.加速了傣族舞蹈文化与其他舞种的融合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傣族舞蹈也因此受到了其他舞蹈风格的影响。在现代傣族舞蹈中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现代舞的元素,它使傣族舞蹈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杨丽萍的舞蹈《凤凰》和《龙舞》,均以傣族舞蹈为基础,并在其中融合了现代舞中的跳跃、旋转、身体折叠等动作元素,以此来表现舞蹈作品的灵动性和表现力。此外,全球化还带来了世界各地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到傣族地区进行交流和学习。比如云南省定期举办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民间歌舞爱好者和相关专家前来参加活动,为傣族舞蹈提供了与其他舞蹈文化交流融合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傣族舞蹈的传播和发展。
2.媒体扩大了傣族舞蹈的传播范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傣族舞蹈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傣族舞蹈通过短视频平台、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比如傣族舞蹈传习专家马文静,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传授傣族舞蹈,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这种传播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傣族舞蹈的知名度,同时也为其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傣族舞蹈的发展模式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傣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不断吸收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例如,杨丽萍在傣族传统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不仅将现代音乐融入傣族传统舞蹈中,还将原本柔美的动作创新成甩头、抖肩等具有速度和力量的动作,将“柔美的孔雀”进化成“活泼的孔雀”,让傣族舞蹈文化变得鲜活起来。这让一直流传的孔雀舞能够以年轻化的舞步走近大众,形成了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气息的孔雀舞变种。
2.民间与专业的互动
傣族舞蹈起源于民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民间舞蹈与专业舞蹈团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民间舞蹈为专业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而专业团队则通过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傣族舞蹈的艺术价值。例如,很多高校舞蹈院校和专业舞蹈团队深入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区采风,学习并提炼民间舞蹈元素,然后创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傣族舞蹈作品。
3.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傣族舞蹈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比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等节庆活动,都将傣族舞蹈作为重要的表演项目。这种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既促进了傣族舞蹈的传播,又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全球化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傣族地区体验当地文化。傣族舞蹈作为文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比如《云南映象》《丽江千古情》等舞蹈节目,在展现舞蹈艺术造诣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观看,进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傣族人民对自身舞蹈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愿。
(三)全球化语境下傣族舞蹈发展的困境
1.传承与普及存在困境
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这使得傣族舞蹈的传承面临后继乏46eb07389ed3d9b2fde78ff5be0116ec37b24c0ff16ff16081e8646368103652人的挑战。此外,傣族舞蹈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和师徒制,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导致传承效率低下。在傣族舞蹈的普及方面,由于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代表性和艺术特性,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其普及难度较大。比如傣族象脚鼓分长象脚鼓、中象脚鼓、小象脚鼓三种,每一种都配有相应的手上、脚上的动作和摆鼓、甩鼓、晃鼓的舞蹈动律,这一复杂的体系增加了其传承和普及的难度。
2.文化与商业化形成冲突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与商业化的冲突日益凸显。对于傣族舞蹈而言,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化运作会对傣族舞蹈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会对傣族舞蹈进行过度包装和改造,使其失去原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种“快餐式”的消费文化无法真正推广傣族舞蹈,反而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商业化运作会导致傣族舞蹈的过度商业化。比如,在一些旅游景区或商业演出中,傣族舞蹈常被作为一种招徕游客的表演项目或商品进行捆绑展示和销售。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行为,容易使傣族舞蹈失去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对当地的文化生态造成破坏。
3.资金与政策支持不足
在资金方面,由于傣族舞蹈的传承和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却相对有限,这使傣族舞蹈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有潜力的舞蹈项目和活动,常常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开展或难以为继。在政策支持方面,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保护与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但对于傣族舞蹈这样的具体艺术形式而言,其政策支持仍然不足。例如,在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傣族舞蹈的发展。
三、全球化语境下云南傣族舞蹈的传承发展策略与建议
(一)全球化语境下傣族舞蹈的传承策略
1.加强传承人培养与激励机制
针对傣族舞蹈传承人短缺的问题,需要设立专门的传承人培养计划,选拔具有潜力和热情的年轻人进行深入学习。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掌握傣族舞蹈的精髓,并将这一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此外,为了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例如,为傣族舞蹈传承人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确保其能够专心于舞蹈的传承与创新;设立传承人荣誉制度,对在传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传承人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形式上,可以借鉴其他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设立傣族舞蹈传承人工作室,为传承人提供创作和表演的空间,并为其提供与其他艺术家、学者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傣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2.保护与改善传承环境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傣族舞蹈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傣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从而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同时加大对傣族舞蹈传承环境改善的力度。例如,修复和保护傣族舞蹈的表演场地和设施,为传承人提供良好的创作和表演环境;加强对傣族舞蹈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为传承人提供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傣族舞蹈文化节等相关活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以此来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傣族舞蹈,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舞蹈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3.推广与普及傣族舞蹈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可以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傣族舞蹈的传播渠道。例如,培养一批李美静一类的傣族舞蹈传承人,并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傣族舞蹈的演出信息、教学视频等内容。同时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提高傣族舞蹈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傣族舞蹈的普及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傣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鼓励青少年参与傣族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活动,培养其兴趣和爱好。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傣族舞蹈进校园”活动,使更多学校将傣族舞蹈纳入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感受傣族舞蹈的魅力。
(二)全球化语境下傣族舞蹈的发展策略
1.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拓宽国际视野,积极推动傣族舞蹈参与国际舞蹈节、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地的舞蹈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例如,云南傣族舞蹈团赴欧洲、美洲等地参加国际舞蹈节,与各国舞蹈艺术家同台演出,展示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外舞蹈团到云南进行交流演出,让傣族舞蹈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傣族舞蹈。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国外舞蹈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形式,引进先进的舞蹈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傣族舞蹈的教育水平,为傣族舞蹈的传承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2.引入创新元素,丰富傣族舞蹈表现力
傣族舞蹈需要引入创新元素,丰富其表现力。首先,可以在舞蹈编排上引入现代舞、街舞等流行元素,使傣族舞蹈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例如,在傣族舞蹈中融入街舞的动感和节奏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其次,可以在音乐、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创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可以尝试将傣族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感染力的音乐效果。服装和道具可以尝试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来制作,使傣族舞蹈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
3.拓展演出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拓展演出市场对于提升傣族舞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十分重要。因此,傣族舞蹈可以与旅游业紧密结合。例如,在景区内设置露天舞台,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傣族舞蹈的韵味。此外,傣族舞蹈还可以与商业机构合作,通过举办各类商业演出活动,如品牌发布会、企业年会等,将傣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傣族舞蹈应积极寻求与国外文化机构、演出公司的合作机会,比如组织傣族舞蹈团赴国外演出,让更多外国观众感受到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三)全球化语境下傣族舞蹈的具体建议
1.政府层面:制定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
政府在傣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为有效推动傣族舞蹈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策略。比如设立专门的傣族舞蹈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傣族舞蹈的挖掘、整理、创作、演出及推广活动。每年拨款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资助优秀的傣族舞蹈作品创作和演出,以及支持傣族舞蹈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活动。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场地租赁优惠等,降低傣族舞蹈团体和传承人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
2.传承人层面:提高自我修养与创新能力
传承人是傣族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了持续推动傣族舞蹈的繁荣,传承人应持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舞蹈知识和技艺。为此,传承人应不断学习和深化新的舞蹈理念、技术和表现手法,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例如,可以定期参加国内外舞蹈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此外,傣族舞蹈传承人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关注国内外舞蹈艺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借鉴其他舞蹈艺术的优秀元素,丰富傣族舞蹈的表现力。
3.教育机构层面:加强傣族舞蹈的教育与培训
在傣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中,现代化手段关注家庭和师徒传承的同时,教育机构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强傣族舞蹈的教育与培训就需要从完善课程设置着手。教育机构需要完善傣族舞蹈的课程设置,将傣族舞蹈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傣族舞蹈教育。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学生学习傣族舞蹈。同时,教育机构也可以开设傣族舞蹈专业或方向,培养专业的傣族舞蹈人才。教育机构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傣族舞蹈教师,邀请知名傣族舞蹈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授课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演出机构层面:创新演出形式与市场推广
演出机构是傣族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其发展,应创新演出和市场推广形式。具体而言:一是创新演出形式。演出机构应积极探索新的演出形式,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同时,跨界合作也是创新演出形式的有效途径。傣族舞蹈可以与现代舞、街舞、音乐剧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舞蹈作品。这种跨界尝试能为傣族舞蹈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二是演出机构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傣族舞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四、结语
全球化为傣族舞蹈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交流与展示平台,推动了其国际化市场的扩展与商业价值的提升,也为其艺术创新与文化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如今更加需要注重对傣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在傣族舞蹈的传承方面,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引入创新元素,丰富傣族舞蹈的表现力。同时,应拓展演出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在全球化语境下,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舞蹈传承人应提高自我修养与创新能力;教育机构应加强傣族舞蹈的教育与培训;演出机构需要着力创新演出形式与市场推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傣族舞蹈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实现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洁颖旋.傣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及民族文化内涵探究——以傣族舞蹈《邵多丽》为例[J].大众文艺,2024(06):97-99.
[2]陆心怡,路倩.傣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J].戏剧之家,2023(35):118-120.
[3]杨开周,刀娜塔吉.南昔傣族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紧那罗舞为例[J].戏剧之家,2023(14):128-131.
[4]冯琬婷.舞蹈教育视角下孔雀舞的发展与传承[J].艺术评鉴,2021(14):52-54.
[5]沈优优,柏慧.瑞丽傣族孔雀舞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42-144.
基金项目:本文为三亚学院2023—2024年第三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大型晚会编导艺术,项目编号:SYJKSZ202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