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化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绘画作品,作为人们精神领域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正逐步向数字化方向演变。对比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的艺术表现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创作实践方法,能够进一步帮助研究者传承传统绘画技法中的文化内涵,同时以数字化技术做支持,提升绘画作品的呈现效果。本文将重点针对数字绘画方式与传统绘画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阐明数字绘画方式的实践应用要点。
【关键词】数字绘画 传统绘画 艺术表现 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8-0057-06
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是绘画领域基于技术发展理念更新所产生的变化。从绘画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绘画的艺术表现力和表现效果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在研究中进行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以及艺术表现效果的对比,一方面能够体现出传统绘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人们感受数字绘画的技术含量。基于数字绘画技术对绘画作品视觉呈现效果的优化和提升,对比研究的最终目标也应当定位在实现艺术创作实践的创新和优化方面。另外,由于数字绘画方式在现阶段并未形成体系化的运行模式,因此更需要通过技术维度的研发、绘画效果需求方面的研究做支撑,对不同的技术元素软硬件设备进行筛选应用,以提升数字绘画质量,并进一步挖掘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一、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的特征对比
(一)艺术形式特征分析
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目前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绘画流派与风格。传统的绘画以水墨画、工笔画为典型代表。西方的传统绘画方式则以油画和素描为代表。传统绘画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笔触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画面的构图。创作者通常会运用画笔和颜料,通过绘画作品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并在其中融入一定的个人思想,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而数字绘画主要依托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绘图软件,借助鼠标或触控笔这类硬件进行数字化绘画创作。这类绘画作品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电子数据,它一方面更易编辑,另一方面在修改和保存的过程中也不会对原作造成过大影响。另外,数字化绘画作品可直接在信息量更大、传播范围更广的网络平台上直接传播分享。因此,在传播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上,数字绘画具有相对更强的优势。绘画者可利用数字特效和滤镜技术,保证绘画效果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从而体现出作品的科技感和现代感。
(二)创作过程特征
在创作过程的对比中,发现传统绘画作品通常需要创作者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良好的审美素养。只有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够为作品打好底色。同时,创作者还应当在绘画中善于运用色彩、光影等元素,敏锐地捕捉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使绘画作品的视觉呈现效果和感官震撼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种要求下,传统的绘画创作往往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同时,绘画创作的过程也相对曲折反复,无论是前期的构思还是后期的起稿、上色和细节调整,都需要创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相对来讲,数字绘画的入门门槛较低,普通人都可以尝试性地参与到数字绘画的艺术创作中。通过数字绘画软件,创作者可以直接调取相应的色彩和构图,并调整相应的功能模块,从而更加迅速且精准地选取合适的绘画元素进行组合应用。另外,数字绘画具有可逆性和可复制性。当创作者在初步接触数字绘画时出现了误操作,可自主撤回修复,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还能大大提高创作效率。
(三)技术运用特征
技术运用是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相比最为典型的特征。传统的绘画过程主要依赖手工创作和使用绘画材料。创作者只需选择适合的颜料和画笔等基础材料,就能够运用个人所掌握的绘画技巧,画出有层次、有质感的作品。另外,传统的绘画技术主要依靠创作者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只有绘画创作者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绘画创作效果。相对来讲,数字绘画技术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元素更加丰富。创作者可运用数字化技术和相关软件系统中的特效素材和滤镜素材,直接呈现出独特的画面效果。具体的特效与滤镜形式包括光影变幻、动态呈现、模糊呈现等。另外,数字化的绘画作品通常在色彩呈现效果上更加立体,画作的质感也更加细腻,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数字绘画也具有交互性和可编辑的特点。作为受众,能够通过互动装置参与到绘画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通过构建虚拟现实场景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的艺术表现效果对比
(一)绘画中的色彩表现力与丰富性对比
在数字绘画和传统绘画方式的艺术表现效果中,色彩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下文将详细分析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在色彩维度下的艺术表现效果。首先,在数字绘画背景下,色彩的表现力相对更强。色彩的生成主要基于色彩管理系统,因此理论上可实现无限的色彩组合。利用软件中的功能,创作者可直接调整色彩的各项关键指标,如亮度、饱和度、色相等。另外,数字化背景下的色彩深沉也可实现创造性,即可根据创作者的主观需求,通过不断调整生成一种独立的色彩形式。创作者可通过调整色彩的曲线和色彩平衡工具,对色彩进行细化调整。它一方面可提升画面色彩的丰富度,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更加细腻的角度,使绘画作品的色彩处理更加精准。能够实现这一效果的软件是Adobe Photoshop。除此之外,在数字绘画背景下,色彩可进行复制,且这种复制效果具有精准性的特征。它可基于不同色彩的参数进行全面复制,从而保证色彩的运用,并在精准度上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数字绘画中,色彩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这有利于避免材料或绘画技法等引发色彩运用的偏差。例如,在数字绘画背景下,创作者可直接复制出古代名画细部的色彩效果,从而发挥出为艺术研究提供辅助资源、为文化传承提供重要动力的作用。具体来讲,一些以梦境或光影效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都是以数字化技术做支持的典型作品。例如,在描写梦境这一主题的绘画作品中,色彩运用会更加细腻。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饱和度、色相等色彩指标,运用渐变和叠加的方式,使绘画作品呈现出梦幻感和氛围感。通常情况下,这类作品常用的颜色包括红色、蓝色或绿色。这些色调通过交织的方式形成独特的视觉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梦境。而以光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则更加注重色彩在光影变化过程中的表现力。这类作品主要通过运用光影的明暗对比和色彩的变化,使画面中的细节得到充分呈现,从而体现出生命力。例如,从深邃的蓝色到明亮的黄色的变化,或者从柔和的粉色到炙热的红色的变化,都是数字化作品中以色彩为基础、优化作品视觉呈现效果的数字绘画方式。
而在传统的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力会受到颜料和绘画材料物理属性的影响。不同的颜料在色彩的范围和色彩保持的持久性上存在差异。另外,绘画所用的材料也会影响到色彩的呈现效果。但传统绘画作品的色彩呈现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例如,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应用相对独特,对于提升作品的表现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例,这幅作品以青绿山水为主题,色彩运用极其丰富且和谐。画面中的山石、树木、建筑等都被赋予了细腻的色彩层次,从深绿到浅绿,再到青蓝、赭石等,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山水之间的深远与辽阔,又赋予了画面生机勃勃的活力。
而在有浓厚传统文化艺术色彩的锦灰堆绘画创作中,色彩的应用不仅展现了物体的真实感,更通过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层次处理,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其名称即体现了其色彩运用的特点。这里的“锦灰堆”并非指真正的锦缎和灰烬,而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用以描述画面上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特点。在锦灰堆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极为讲究,艺术家们通过精细的调色和上色技巧,将各种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彩效果。
第一,锦灰堆绘画在色彩的选择上追求自然与真实。艺术家们会根据所描绘对象的实际色彩,选用相应的颜料进行描绘。例如,在描绘山水时,他们会选用青、绿、蓝等色彩来表现山水的清新与宁静;在描绘花卉时,会选用红、黄、紫等色彩来表现花卉的鲜艳与娇媚。这种追求自然与真实的色彩选择,使得锦灰堆绘画作品在色彩上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真实可信。
第二,锦灰堆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注重层次感和立体感。艺术家们通过不同深浅的色彩搭配和渲染技巧,将画面上的色彩分为多个层次,使得整个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和空间感。这种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营造,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也使作品的艺术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在锦灰堆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还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艺术家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理念和情感体验,对色彩进行独特的处理和运用。例如,在描绘秋景时,他们会运用大量的黄色和棕色来表现秋天的萧瑟与凄凉。在描绘春天时,则会运用大量的绿色和粉色来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追求,也通过色彩传达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理念。
(二)绘画表现与创作实现的对比
绘画表现的对比分析,是艺术表现效果的对比中非常典型的元素。在绘画表现方面,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即数字绘画主要借助技术手段进行作品的表现。虽然其中也包含一定的传统绘画技法做基础,但其具体的绘画实践中更为出彩、更具科技感的环节,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由此可见,数字化绘画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能够模拟传统绘画媒介的效果,并且通过一键生成的方式保证绘画作品的完整性。例如,油画的质感、水彩的氛围以及素描的精准度,都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润色,从而达到传统绘画的效果。例如,数字绘画可利用图层、蒙板等工具,实现画面效果的叠加、融合和修改,从而使画面效果的个性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传统绘画方式主要通过画笔、颜料、纸张等媒介,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形象。传统绘画强调手绘的笔触和质感,追求画面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在传统绘画中,艺术家需要掌握各种绘画技法和材料特性,并通过巧妙运用来表现画面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油画作品以其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细腻的笔触著称;水彩画则以其轻盈透明和色彩淡雅见长。传统绘画在表现画面的细节和质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和直观的视觉感受。
例如,以数字绘画作品《数字幻境》和西方经典油画作品《蒙娜丽莎》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数字幻境》是一幅典型的数字绘画作品,画面中的色彩丰富多变,光影效果细腻而生动。艺术家通过数字绘画软件,运用各种工具和效果,创造出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感的数字世界。相比之下,《蒙娜丽莎》则是一幅传统的油画作品,画面中的色彩柔和而富有层次,笔触细腻而生动。达·芬奇通过精湛的油画技法,将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两幅作品在绘画表现方面各具特色,数字绘画以其独特的科技感和多样性见长,而传统绘画则以其真实感和生动性著称。
在创作绘画作品时,相对于传统的绘画方式,数字化绘画可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库和模板,供画家选择适当的素材进行创作。另外,数字绘画作品也可直接实现分享、传播,从而更大范围地获取受众的反馈意见,并与受众形成直观的互动交流。而传统的绘画方式基于不同作品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上相对更加复杂。另外,传统的绘画作品一旦创作成功,修改调整的余地相对较小,这对创作者的专注度和技术水平有着相对更高的要求。并且其传播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往往需要借助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实体空间进行展示。尽管现阶段VR技术已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中得到应用,但这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绘画作品的传播造成一定的局限。
(三)创作过程与创作效率的对比
数字化绘画作品与传统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和创作效率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在创作过程方面,两者都强调艺术家的创意思考和技艺运用。无论是数字化绘画还是传统绘画,都需要艺术家对色彩、光影、线条等元素有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此外,两者在绘制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但在创作效率上,两者则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绘画依赖于画笔、颜料等实体材料,绘画过程较为耗时,每一笔都需要精心描绘,且修改和调整相对困难;而数字化绘画则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绘图软件,大幅度提升了绘画的效率和便捷性。绘画创作者可通过软件进行色彩、线条和布局的优化,实现快速修改和完善。此外,数字化绘画还支持图层编辑、滤镜效果等功能,进一步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因此,虽然数字化绘画和传统绘画在创作过程上有所相似,但在创作效率上,数字化绘画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数字化绘画作品和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还会受到创作过程和创作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见,在创作过程方面,数字绘画创作由于应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创作主题前卫新颖,而且创作效率也相对较高。具体来说,Photoshop或Illustrator属于能够有效应用的专业软件,这些软件可建立独立的画布,然后利用各种绘画工具完成绘画过程。而传统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则更加依赖画家的手绘技巧和观察能力。从创作效率方面来讲,在数字化背景下,作品创作能够利用图形技术,将不同类型的素材直接叠加应用,采用分层绘制的方式。这不仅能够提升数字化绘画作品创作的效率,还能够通过精准的图层设置快速地完成绘画创作的过程,同时一体化地实现色彩、构图、布局等方面的调整。相对来说,传统的绘画作品创作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大幅的、讲究细节的绘画作品的创作,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按照构思、提纲、上色的基本步骤进行绘画创作。例如,以清代画家石涛的《黄山图》为例,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构思、起稿、上色等步骤。在构图上,需要考虑画面的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在色彩运用上,则需要通过反复尝试和调试,找到最合适的墨色和色彩搭配。这种繁琐而耗时的创作过程,使得传统绘画作品在数量上相对较少,但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但从客观上来讲,数字化作品所融入的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绘画作品,虽然时间成本相对较高,但在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三、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的创作实践要点研究
(一)数字绘画的创作实践要点
数字绘画创作的实践要点需结合数字化技术和软件的特征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其关键要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熟悉并掌握绘画软件。数字绘画的创作依赖于专业的绘画软件。除了上文所述的Photoshop,还可应用SAI、Clip Studio Paint等软件。艺术家在创作前需要熟悉并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以便更好地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创作。例如,Photoshop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画笔工具、图层功能、色彩调整工具等,创作者可通过这些工具创作出各种风格独特的数字绘画作品。二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数字绘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能够快速修改和调整作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尝试不同的构图、色彩和笔触效果,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另外,数字技术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和滤镜效果,艺术家可以将其运用到作品中,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三是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和个性。虽然数字绘画依赖于科技工具,但作品的原创性和个性仍然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创意,避免过度依赖素材和模板。例如,创作者可通过独特的构图、色彩搭配和笔触效果来展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二)传统绘画方式的创作实践要点
传统绘画方式基于不同的作品以及作品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创作实践中也需要追求不同层次的目标,这也是传统绘画作品的实践要点。具体来说,传统绘画方式的创作实践应当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传统绘画方式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方面的技巧。创作者在创作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以掌握这些技巧并运用到作品中。例如,在素描方面,艺术家需要掌握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空间感;在色彩方面,艺术家需要了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原则,以表现出作品的色彩层次和氛围。二是注重观察与感受。传统绘画方式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艺术家需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并将其转化为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三是追求意境和气韵生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氛围的营造,以表现出作品的意境和气韵。例如,在中国画中,艺术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处理,表现出画面的意境和气韵生动,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例如,在我国传统绘画作品锦灰堆的创作中,需要通过精准感知和观察,完成艺术创作。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捕捉,更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度挖掘。创作者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对象的形态、结构、色彩和光影变化,捕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例如,创作者需要观察锦灰堆的质感、纹理及其在光线下的不同表现,从而准确地把握其形态特征和光影效果。
只有把握以上几个关键要点,才能促使作品的创作更加真实生动。另外,在锦灰堆绘画中,感受是对观察结果的深化和升华,需要绘画创作者将个人情感、审美理念和创作技巧融入作品的过程。绘画创作者在观察锦灰堆时,会产生各种情感反应和作出审美判断,这都需要将这些感受和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从而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结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的艺术表现效果因绘画技术、辅助资源和绘画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需要基于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的差异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具体作品创作过程中数字化绘画与传统绘画方式的异同点,力求在实践创作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保留传统绘画方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以提升绘画作品的艺术呈现效果,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杨林通.传统绘画意境在数字艺术中的重构——“峡的女儿”系列创作解析[J].美术观察,2024(04):158-159.
[2]陈昊.数字绘画在花鸟画创作中的运用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3(12):120-122.
[3]王思慧.国风数字绘画在校园文化墙中的应用及美育探索[J].中国音乐剧,2023(04):77-80.
[4]刘涛,晏琳莉.数字时代下插画的艺术表现与应用——以数字插画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14):174-176.
[5]肖玺.新文科背景下本科绘画专业的数字化探索——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中),2023(05):109-111.
[6]迟鸣,周金月,郝磊.数字绘画“伪厚涂”法在民族连环画角色造型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美术,2023(01):78-83.
[7]李勤学.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的冲突与融合[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04-110.
[8]李志勤.数字绘画对高校专业构图课程的影响——以《捣练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22):115-118.
[9]李夏如.传统水彩数字化仿真技法的发展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