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对电视剧《大宅门》中京剧打击乐的运用进行评述。首先,强调打击乐在京剧中的核心作用,它通过节奏的变化展现情感波动,以及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其次,介绍了《大宅门》的剧情背景,讲述了一个北京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作者分析了京剧打击乐在剧中的具体运用,展示了它们如何暗示人物身份、预示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心理、并渲染气氛等,推动电视剧情节发展。最后,总结了京剧打击乐在《大宅门》中的重要性,完美展现了京剧打击乐的魅力,为剧情增色。
【关键词】京剧打击乐 电视剧《大宅门》 锣鼓经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8-0014-06
京剧的配乐中,打击乐器扮演着核心角色,关键在于其节奏的运用。节奏是音乐表现的基础,通过有规律地组合不同长度和强度的音符,构建出音乐的框架,节奏也是整个乐曲的骨干,成为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曲子通过节奏变化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从而提升其音乐表现力。京剧打击乐中的力度和节奏被归纳为“轻、重、缓、急”四个原则,其中“轻”和“重”是指力度的强弱,“缓”和“急”则是指速度,即节奏的快慢。在影视剧的配乐中,运用京剧打击乐需要演奏者具备轻松驾驭乐器的能力,要为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提供全面、过硬和持久的技术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电视剧中实现京剧打击乐与剧情的有机统一。
京剧中的打击乐器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乐队中的领导角色。这套打击乐器通常包括板鼓(指的是檀板和单皮鼓)、大锣、小锣,以及铙钹这四种,其中板鼓是最关键的,在表演中它起到控制节奏和速度的作用,是核心乐器,板鼓通过与其他打击乐器相互配合,共同展现出一种紧凑而有力的节奏感。板鼓的演奏者作为领奏,并指挥整个乐队,其会根据演员的动作精确地调整敲击节奏和速度,以确保音乐与京剧表演的完美融合。大锣以其洪亮和高亢的声音著称,具有非常强的穿透力。在京剧表演中,大锣经常被用来表现打斗等激烈场景,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充满刺激的氛围,同时它也常被用来预示剧情转折的紧要关头。铙钹以其响亮和尖锐的声音为特点,通常与大锣及小锣一起配合演奏,创造出清晰的节奏感和层次分明的效果,从而展现剧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小锣的声音则清脆而明亮,适合展现角色敏捷的动作或剧情中的停顿和过渡。这四种京剧打击乐器的使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京剧表演中,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表演艺术领域,最常见的是作为影视剧的配乐使用。在影视剧中,它们能够根据剧情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戏剧情境,展现出京剧打击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目前在电视剧和电影的配乐创作中,运用京剧打击乐是一种普遍且有效的手法,可以增强画面的场景氛围。例如,在电影《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剧《大宅门》等作品中,京剧打击乐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剧中的情感表达,而且为特定场景增添了适当的情感色彩。这种音乐元素与剧情的进展和角色情绪紧密相连,使得剧情的展现更加生动和真实。
一、电视剧《大宅门》剧情介绍
电视剧《大宅门》这部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由郭宝昌导演自编自导的一部纯北京味儿的影视剧。这部作品叙述了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年间北京一家显赫的医药家族的沉浮故事。剧中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较量、情感纠葛,以及面对荣耀与屈辱、成功与失败时的决策,描述了一个大家族起起落落的生动生活画卷。整部电视剧中以主人公白景琦为核心,白景琦是一个自出生起就不会哭的人,他从小顽劣成性,无可救药,但又聪明绝顶。虽然他从小顽劣,但对父母孝顺。他的一生受两个人影响最大:一个是母亲白文氏,另一个是老师季宗布。少年时期的他不好好读书,甚至还气走了很多老师,直到季先生出现,他才开始心服口服地读诗书。长大后的他依然是一个不闹点事儿出来就浑身不自在的人,为了给季先生报仇,他还杀死一个德国兵,后来又与一个反战日兵结为好友,他的母亲白家二奶奶不得不狠心地把他和妻子黄春赶出家门,从此他开始闯荡江湖,独创家业。白景琦陆续发明了三十二个药方,为白家赢得荣耀,并扩张白家的医药事业。《大宅门》不仅聚焦于白家的家族事务,还通过白家与其他家族的恩怨纠葛,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色,以及人性的多样性。该剧通过描绘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冲突,一波三折的命运和悲喜交加的苦难生活,表现了老北京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它以地道的京腔京味展示了北京独特的风俗和举世闻名的中医药文化。整部剧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被广大观众认为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二、京剧打击乐在《大宅门》中的运用
京剧打击乐在《大宅门》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它对人物身份的暗示、故事情节发展方向的预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剧中的白景琦、季宗布、白文氏等角色,乃至百草厅匾额的呈现都起到了显著的示意效果,增强了这些人、事、物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例如在《大宅门》的第一集中,随着百草厅匾额首次映入观众视野,屏幕上就响起一段由京剧打击乐器大锣和铙钹演奏的“仓才才才才”……虽然演奏的时间不长,只有几秒钟而已,但是却向观众暗示了白氏家族百草厅的重要地位。不出所料,百草厅的兴衰成为整部剧情的主要线索。这段京剧打击乐的配乐专为场景的呈现而设计,不仅增强了场景的视听觉冲击力,而且在无声之中传达了匾额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价值,为剧情的展开增添了一份期待与神秘感。在第十一集中,百草厅重新回到白家手中,当百草厅的匾额再次出现时,京剧打击乐又一次出现,鼓点紧密但不紧张,给人以喜悦的感觉,更多代表轻松、自在、欢快与喜悦的场景,象征着白文氏在尔虞我诈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在京剧里,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通常称为锣鼓经,电视剧配乐中经常会使用不同的锣鼓经展现角色的亮相、动作或者情绪的变化。在《大宅门》这部剧中,锣鼓经的使用与传统京剧的运用方式相结合,为剧情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锣鼓经【四击头】【撕边】【急急风】等,通过使用这些不同的锣鼓经和节奏变化,观众可以体会到剧中角色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想法。同时剧中也会出现常常被用于交响乐中的西洋打击乐器定音鼓。在剧中,根据表现不同的人物身份、表达人物不同的情绪而更换打击乐器,通过巧妙地运用打击乐器,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衬托。通过这样的音乐设计,电视剧《大宅门》不仅在视觉上呈现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还在听觉上通过京剧打击乐的运用增强了剧情戏剧张力,使得整部剧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这种结合是传统京剧元素与现代影视艺术的创新尝试,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的观看体验,也使得《大宅门》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一)锣鼓经【四击头】在剧中的运用
京剧打击乐中的锣鼓经【四击头】通常用于演员登场,为其亮相增添一抹鲜明的色彩。在第一集中,为新生儿选定名字的庄重时刻,白家老爷挥毫泼墨,笔势雄健地在纸上题下“白景琦”三个大字。随着这一动作,响起京剧中标志性的锣鼓经【四击头】,在京剧中,【四击头】通常用于衬托剧情中的演员首次登场,充满力量与庄严。这段配乐由京剧打击乐演奏家们精心奏出,敲击力度适中,节奏虽然不难,但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如的氛围,使得主角白景琦在观众还未见到他的身影之前,就先通过音乐的配合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不仅为这一刻增添了一份传统的庄重感,而且为白景琦这个角色赋予一种预示性深度,预示着他在剧中将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第四集中,朱顺,兵马司的一名官员,接到命令去白府拘捕被错误指控的长子白颖园。当官兵们进入白家大院,他们井然有序地分列两旁,展现出一股不容小觑的庄严气势。当朱顺向白家老爷子说完来意,并从房间推门走出来时,锣鼓经【四击头】再次响起,在这里【四击头】以它特有的节奏特点平稳地进行,京剧打击乐器小锣与大锣互相配合,坚定有力地演奏。演奏家们将锣鼓的节奏型与演员的神情、内在情感、肢体动作及目光神态紧密结合起来,以契合剧情氛围。在画面中,朱顺步伐沉稳而坚定地前行着,随着他推开房门的动作,四周陷入一片肃静之中,只有他那清晰而响亮的命令声划破寂静:“带白颖园!”随着他的呼唤,音乐响起,与他的步伐和命令声共同营造出一种紧张而令人战栗的氛围。这种缓慢而有力的锣鼓节奏让观众的心情随之紧绷,心跳加速。它的运用奠定了白家院中迫在眉睫的基调,并与当时的严肃氛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人物的内心情绪充分表现出来。
紧接着在第十集中,白景琦成长至十几岁时,其顽皮淘气的行为让众多教书先生无法忍受,纷纷离去。而胡总管在宅中竭尽全力,终于成功邀请到了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季宗布先生。季先生首次踏入宅门正式亮相的瞬间,【四击头】又一次响起,他的步伐与锣鼓经的节奏完美契合地踏入大门。当镜头聚焦于他的特写时,恰逢【四击头】的锣鼓声落幕,那清晰而有力的鼓点与剧情的画面紧密结合,为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新鲜感。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鼓点,却向观众透露了一个信息:这位先生将在白景琦未来的成长旅程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引导者角色。
(二)锣鼓经【撕边】在剧中的运用
在演奏中,锣鼓经【撕边】虽然听起来只是由慢渐快地双手交替演奏,但实际上它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从而使两支鼓键非常精确地击打在板鼓上同一个位置上,达到音色力度的完全统一;并且要随着剧中人物动作变化精细地调整演奏时长,这是一种对技艺要求极高的演奏技巧,用来突出剧情中人物的动作。在第三集中,关少沂,白家的姑老爷,因自己孩子在白家不幸意外身亡,心生怨恨,企图让白家的幼子白景琦遭受同样命运。白文氏亲自将小白景琦送到他的手中,试探他的底线。在这一幕中,观众目睹关少沂怀抱着小白景琦,目光紧紧锁定在孩子天真无邪的面庞上,站立在屋内,似乎在沉思。尽管场景中没有对白,但他的内心戏无疑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是对失去孩子的深切悲痛,另一方面则是面对一个无辜生命的挣扎和矛盾。就在孩子被递交到关少沂手中,低沉的定音鼓声响起,而小景琦圆嘟嘟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一直对着关少沂发笑。当关少沂情不自禁地泪珠滴落在小景琦胖乎乎的笑脸上时,锣鼓经【撕边】响起,板鼓像是撕心裂肺的声音一般一声一声交替敲击,为这一紧张时刻增添了很多戏剧张力。演奏者的敲击力度十分强烈,鼓点紧凑而密集,这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情绪在里边。在十几秒钟的紧密鼓点配乐下,把关少沂失去孩子带来的深切悲痛与内心的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随着故事推进,配乐节奏也逐渐放缓,映射出角色内心的复杂变化。当关少沂将孩子快速交还给丫鬟并快步离开房间时,大锣和铙钹声响起,这凸显了他做出艰难决定的瞬间,随着铙钹声渐弱并逐渐消失,白老爷和白文氏也终于长舒一口气瘫坐下来。尽管这场表演仅持续十几秒钟,且全程无声,然而,正是通过鼓点鲜明的节奏变化,有效地表达了角色内心的情绪起伏。京剧锣鼓音乐在这一刻的运用深刻表现了角色的内心情感,同时有效地烘托了人物情绪,将京剧打击乐特有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锣鼓经【急急风】在剧中的运用
锣鼓经【急急风】在京剧中大多表现的是紧张激烈的一种氛围或者环境。在第八集中,摘匾的情节是整部剧中的一个高潮部分,其中打击乐的运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一段情节的配乐中,【急急风】运用了两次。随着白家二奶奶带领小景琦、胡总管等一众人物从家里出发,她的一声“走”,京剧锣鼓点开始响起,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二奶奶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霸气。镜头从宏伟的宅邸大门缓缓移动到百草厅的门前,马车缓缓停靠,白家二奶奶牵着景琦的手步下马车,而秉宽则将一把太师椅安置于百草厅的牌匾下面,随后二奶奶优雅地落座于太师椅上。京剧打击乐一直由弱到强、由慢到快地持续着,在这不仅需要演奏者精湛的演奏技巧,而且也能把观众成功代入戏中,感受到当时紧张激烈的情景,为剧情增添适当的情绪色彩。
正在药房忙碌的董大兴得知白家二奶奶要摘匾的消息时,慌张地丢下手中的药方,急忙向外奔去。此时,锣鼓经【急急风】又一次响起,再次把大家带入紧张的气氛当中。这段【急急风】的运用描绘了董大兴内心的焦虑与恐慌,这一情节进一步加剧了白董两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面对白家二奶奶的到来,董大兴原本计划利用三爷白颖宇入股的事宜作为筹码,以此削弱白家人的气势。然而,白家二奶奶镇定自若,从容应对,展现了她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时板鼓和京胡同时响起,气氛相当紧张,同时也暗示了董大兴的无可奈何。在摘匾的这一刻,由定音鼓奏出强有力的四声之后,京剧打击乐和京胡的快速演奏与交响乐团气势磅礴的音乐共同响起,共同营造出一种激昂而壮阔的氛围,把白家人胜利而归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在这场摘匾戏中,京剧打击乐虽然都是以伴奏形式出现,但是它却充分把白、董二人的矛盾和心理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戏剧带到高潮,更加丰富了演奏者的内心情感,把京剧打击乐特有的魅力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定音鼓在剧中的运用
定音鼓是西洋打击乐器,敲击出来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经常在交响乐队中使用。这部电视剧《大宅门》中也多次使用定音鼓来衬托剧情的转折或起到强调作用。在第一集中,当白家大爷白颖园缓步踏入宫中的东华门时,音乐随之响起,这时的音乐是两个渐强且非常不和谐的长音,伴随着非常低沉的两声定音鼓敲击声,巧妙地预示着这是个充满危险和纷争的场所,不仅为之后白颖园沦为宫廷阴谋的牺牲品预设伏笔,也如同安放了一枚定时炸弹,让人不禁为他的命运捏一把汗。在后来白家二爷白颖轩为大格格看病后向詹王爷透露“王爷即将迎来外孙”的消息时,詹王爷的面色骤变,此时定音鼓敲响紧凑的三倚音,之后变为单倚音,最后以后附点音符的节奏型由强渐弱地反复演奏12遍结束。虽然只有十几秒演奏,但这种不和谐的音色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紧张而复杂的情境,使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在第二集中,当白老爷让詹家赔马赔车时又出现了定音鼓强有力的敲击声,由四个音为一组的节奏型反复两遍;同样的节奏型也用在白老爷带着孩子们喝豆汁时听说詹王爷西征回来时,以及白老爷带领二爷给蒙在鼓里的詹王爷道喜时,定音鼓的演奏都起到强调和剧情反转的作用。简单而不枯燥的定音鼓演奏却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为观众带来一种紧张、恐慌和不安的感觉,这就是定音鼓演奏者为衬托剧情人物表演而表现的精湛演奏。
三、《大宅门》里京剧音乐所产生的意义与启发
《大宅门》的作曲家赵季平老师介绍,《大宅门》的音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纯音乐,一部分是作为背景音乐的京剧打击乐,要的就是京腔京韵。京剧打击乐的运用形成了京腔京味的音乐风格,这是与其他国产电视剧相比的独有优势,也造就了《大宅门》比起其他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在《大宅门》的音乐创作中,巧妙地吸收并融入众多京剧经典曲牌和打击乐的精髓,使得整部剧的音乐部分散发出浓郁的京剧风情。《大宅门》的音乐风格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这部作品作为京派电视剧的代表,其音乐具有浓厚的北京风情。无论是作为背景的乐曲,还是角色的对白和唱段,都充满北京的地方特色和韵味。特别是作为剧集高潮的片尾主题曲,它以一种类似歌曲又似戏剧的形式充分展现了音乐的民族特性。同时,京剧的打击乐器也彰显了其独特的地域风格。这些音乐作品中都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它们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的基本原则。在数十年传统文化的沉淀中,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孕育了丰富的音乐素材,这些流淌在中国老百姓血脉中的旋律,这些源自民间的音乐采集都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汇聚成为代表时代的声音。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与现代作曲技巧的巧妙融合创作出了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古代的宫廷音乐还是京剧,无论是古琴笙箫的高雅之音还是胡琴杂鼓的热烈节奏,都融汇于中华民族音乐之中。
从《红楼梦》耐人寻味和无穷的魅力,到《大明宫词》的抒情浪漫,再到《大宅门》和《乔家大院》的感人肺腑和震撼人心,这些作品展现了从仅使用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到融合中西方元素的新音乐形式,影视音乐已经进入一个新纪元,大胆地将民族乐器与纯音乐、西洋乐器相结合,给予人们更好的视听感受。这些杰出的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潜力和应用价值。音乐的本质是为了服务人民,民族器乐也应该朝着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欣赏,更应广泛地融入影视作品中,以一种微妙而深远的方式将中华民族风情传递给更广泛的观众。随着中国电视剧音乐的不断进步,已经从单纯强调主题曲的创作发展到注重对剧情细节的音乐描绘,以及更加广泛地传播中华文化,这使得电视剧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元,有效地增强了原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深入人心的音乐作品已经成为触动观众情感的重要记忆,有时甚至比电视剧本身更令人难以忘怀,一部优秀的电视剧需要一套精心设计的配乐加以渲染,二者相得益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个性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底蕴。在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不断创新发展,带来更多新颖而精彩的影视音乐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京剧打击乐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剧集增添了浓厚的京味文化氛围,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渲染特定场景气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艺术作用。它们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音色为人物的表演提供了强有力的音乐支持,还起到了刻画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作用。不同的人物在出场时伴随着不同的打击乐节奏,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为人物的亮相增添仪式感,而且暗示了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京剧打击乐还为《大宅门》中的某些关键情节提供了情感上的强化。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戏剧性的转折点或者情感高潮时,利用打击乐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剧情更具吸引力。在整部电视剧中,京剧打击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通过配乐的陪衬,使得剧中角色更加立体鲜明,戏剧的冲突更加激烈,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大宅门》中京剧打击乐的应用不仅彰显了音乐的艺术性,而且体现了其在影视制作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它为电视剧注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穆文义.京剧打击乐演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高新.中国京剧述要[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3]吴同宾.京剧知识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
[4]曹广壮.电视剧《大宅门》音乐民族化和地域化风格[J].电影文学,2012(19):129-130.
[5]张智华.音乐音响与电视剧叙事节奏[J].中国电视,2011(03):35-40+1.
作者简介:王静(1978—),女,天津师范大学打击乐副教授,器乐系主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器乐表演。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4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天津民间音乐“十番”的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2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