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村的李德志和邻居王晓明两家是多年的冤家对头,最近却握手言和了。
这天,正在工地组织施工的李德志突然接到邻居打来的电话,说他九岁的儿子小亮被车撞了,叫他赶快回家。
李德志开上车风驰电掣地赶回村,老远就看见一帮人围在家门口。
到了家门口,他顾不得下车,急忙问是怎么回事。邻居告诉他,得亏王晓明出手相救,要不然小亮麻烦可就大了。
原来,这天是周日,小亮和几个小伙伴在街上玩砸纸片子的游戏。
突然,一匹高大的枣红马拉着一辆马车拼命地飞驰而来。几个孩子四下逃散,小亮正要跑,只见马车直冲他而来。他立时惊呆了,直愣愣地站在路中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晓明正好从院子里出来,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一把拽起小亮的胳膊奋力甩到了路边,他自己却被撞倒了,伤得很重。
小亮昏迷不醒。邻居们急忙打120把王晓明和小亮送进了医院,村支书杨华陪着去了医院。
李德志急忙开车赶到了医院。他气喘吁吁地来到急救室,杨华告诉他,小亮只是惊吓过度,胳膊脱臼,轻微擦伤,人早就清醒了,胳膊已经复位,没有大碍。
王晓明的两根肋骨骨折,面部擦伤,已经住院了。医生已经给他做了手术,估计得恢复一段时间。
最后,杨华说:“看来远亲不如近邻啊,王晓明是好样的,村里得给他申报见义勇为奖。”李德志忙说:“是啊,没想到,他真够意思,唉!”
李德志在杨华的陪同下领着小亮来到病房,看到躺在床上的王晓明半边脸贴着纱布,正在输液。李德志拉过小亮,说:“快来谢谢救命恩人。”
小亮怔怔地问:“叫啥?”
“叫叔叔呀!”
小亮上前鞠了一躬:“叔叔,谢谢您!”
王晓明说:“谢什么,都是邻居,孩子没事就好。”李德志听了,心里七上八下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说来李德志和王晓明本是邻居,李家住在王家的东面。可是两家却多年不相往来。
其实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起因是李家在院子靠西墙根栽了两排杨树,树小的时候谁也没在意,可是过了几年,随着杨树越长越高,更加枝繁叶茂,挡住了阳光,王家院子一个上午都见不到阳光,阴森森的。
王晓明希望李德志把树砍掉,李德志当时答应了,可是因为有人给李德志的弟弟介绍对象,两人本来相中了,可是到定亲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女方却打了退堂鼓。
原来,女方是王晓明的叔伯小姨子,李家就怀疑是王家说了坏话,两家人为此吵了一架。李德志还动手把王晓明打得鼻口出血。因此,两家就结下了梁子。树自然就没砍。王家没办法,就搬到门房住。
后来,王晓明靠东院墙盖了一个大猪圈,养了二十多头猪。
这下李家可就倒霉了,猪圈臭气熏天,特别是到了夏天,西南风一刮,臭气直往李家屋里钻,闹得李家人寝食难安。
实在没办法,李家也盖了门房搬进去住,六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就长年空在那。
就这样轮番较劲,平时谁都不接言,怪不得小亮都不知道管王晓明叫啥。李德志做梦也没想到王晓明会舍身救他儿子。此时,他自然是百感交集。
第二天上午,杨华叫上李德志到王家,问一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杨华指着阴沉沉的院子说:“阴暗,压抑。”李德志脸红了。
王晓明住院期间,李德志隔三岔五往医院跑,每次都买一大堆营养品。一天上午,他提着水果刚走到病房门外,就听王晓明说:“当时情况紧急,我也没多想。我想,就是换谁都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
又听杨华问:“据说以前你们两家的关系不太和睦,为啥?”
“没啥大事。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也有过错。”
“生活中,邻里之间发生点矛盾纠纷在所难免,但只要忍一忍就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邻里和睦,百事方便。”
“杨书记你放心,我和德志哥会和好的,一定为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
李德志悄悄来到医院楼下的小公园,坐在长椅上抽烟。杨华和王晓明的话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他想:两家闹矛盾主要责任在自己,大树遮挡了人家采光本来就不对,弟弟说亲不成说人家从中作梗也只是怀疑,自己还动手打人,现在想想真后悔。
王晓明出院回家慢慢养着。出院那天,艳阳高照。他一进大门,感觉院子特别亮,仔细一看,东院高大的杨树不见了,火红的太阳照得院子亮堂堂,他感觉心里特别敞亮。原来,李德志把树木都砍了。王晓明握着李德志的手说:“哥,让我说什么好呢?”一旁的杨书记说:“说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冤家宜解不宜结,只要互谅互让,自然冰释前嫌。你俩这不握手言和了吗?”大家一听都笑了。
过了半个月,人们都在抢收玉米,只有王晓明家还没动静。他家有四亩多玉米早就该收了,庄稼有的已经倒伏,獾子、老鼠糟蹋粮食叫人心疼,可是他家得雇人收,最近人难雇。
这天晚上,皓月当空。王晓明家玉米地里,两辆三轮车拉来十几个人,有的掰玉米,有的装袋子。这一切被邻村一个晚上出来看地的人发现了,知道这是王晓明家的地,怀疑是偷玉米。于是他躲在暗处给王晓明打电话:“喂,有一帮人正在偷你家河东地里的玉米,快收一大半了。”
我没在家呀。我和媳妇都在我姨家参加婚礼呢,谢谢你。”王晓明立马给镇派出所打电话报了警,然后就打车往回赶。他刚到地头,警察也到了。一个警察说:“这不对呀,贼偷粮食,怎么还把秸秆割了?不像是盗窃。咱们回村查一下吧。”
他们赶到王晓明家,进院一看,一大垛玉米棒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院子里。
李德志家的灯还亮着,听着有动静,他就出来了,趴墙头一看,来了警察,就笑着说:“这贼是我。”
王晓明全明白了,是李德志白天做工程没空,晚上带工友们帮着收秋呀,实际人家完全可以不管,因为肇事车主已经给了医疗费和误工赔偿费。
一天上午,王晓明收到村里发的一张《建设美丽乡村倡议书》,要求村民讲究环境卫生,邻里和睦,共建美丽乡村。他看后,心想自己家这猪圈应该拆除。他找到杨书记,说他要建一个大一点的养猪场,一来搞规模养殖效益好,二来……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杨书记抢着说:“不臭邻居了?”他红着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您帮我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建场。”
“基本农田不允许建房,只能在河滩开荒地上调换,还得人家自愿。”
过了几天,杨书记乐呵呵地给王晓明打来电话说:“那块地调换成了,你马上写申请报批,好赶在上冻前把猪场建起来。”
时间不长,王晓明就在村河滩地建起了一个养猪场。村子里的空气清新,人们拍手称快。从此,李王两家人握手言和,你来我往,亲如一家。
原来,杨华一直想缓解李王两家的矛盾,只是没有机会,当王晓明救小亮以后,他不失时机做工作,先是领李家父子谢王晓明,再带李德志到王家体会“阴暗”之苦,砍伐了遮阳的树木,又发倡议倡导爱护环境,促使王晓明拆猪圈,李德志帮王家收秋,并为王家建猪场换地,最终使两个冤家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