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文豪“搭班子”当县官

2024-07-26 00:00徐海蛟
领导文萃 2024年14期

吴承恩赴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上任县丞时六十多岁,差不多是别人退休的年纪。几乎和他同时到任的长兴知县,也就是吴承恩的顶头上司,也是一名新官,年近六十,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知名人物,被称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

强势改革

县丞吴承恩主要负责粮草、马政等工作。

知县归有光到长兴后,推进的第一项强有力的改革就是厘清冤案。他发觉此地背山面水,民风彪悍,县衙里的监狱人满为患。小小一个县,何来这样多的犯人?当时长兴县山区、湖边盗贼极多,之前官府曾乱抓了一批无辜者,归有光上任后用计擒获了真正的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多人得以获释。归知县还广开言路,敞开公堂,亲自审案。公正的惩罚大概是最重要的一项民心工程。

紧接着,归知县着手改革征粮方案。其时,征粮的方式采用里递制,就是让地方基层组织里的里递直接充任征粮者,每年秋收后,由他们负责征收粮食。由于里递没有实权,却要承担这样沉重的任务,往往没有人想当,朝廷就强制挑一些中小户担当里递,毕竟大户往往豪横,强龙不压地头蛇,地方官谁愿意惹他们呢?

连朝廷都不愿意去惹大户,里递们征粮的着力点肯定是比自己更小的小户,或者将纳粮的平均额度提高,或者实在收不足粮食,被逼无奈,只好自己想尽办法将缺口补上。这样一来,有势力的大户成了惯于偷逃粮税的“硕鼠”,辛劳的升斗小民日子却更拮据。归有光很快看到了这项制度的弊端,他要改革,但谁都知道,这可是上头的规定,不是长兴县一地如此,整个江浙都是这么操作的。归有光铁了心,要动一动这些地主豪绅的“奶酪”。

经过调研,知县和县丞一致决定,颁布《长兴县编审告示》,由知县亲自指定县里大户轮流征粮。大户们就这么好惹,这么听话?他们当然十有八个不愿意,不过知县在这封告示中已经将话说绝了,大概意思是,你们这些大户有大宅,有奴婢,有好吃的好喝的,小民们终年耕作,到头来糊口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给小民们留条生路,每年征粮你们带头完成缴纳,也就是在身上拔根毫毛的事,请求你们当粮长,就当是支持本县工作了。话说到这里,又以文告的形式发到每个人手里,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在这般强势政策的推动下,县丞吴承恩在第一年任上算是顺利完成了征粮工作,到了年末总结的时候,他长舒了一口气。

妖风四起

知县归有光的强势改革,为他赢得了民心,却得罪了当地的地主豪绅,也得罪了上级,湖州府多次责令长兴方面整改,都被归有光顶了回去。事情终于闹到了浙江巡抚处,但由于知县足额完成征粮任务,巡抚方面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横加苛责的,这项改革就被知县以强制的方式保留了下来,再加上知县是当今名震海内外的文坛大家,私德上又干净得找不到一点瑕疵,那些不服气想背地里搞点事的人,暂时还奈何不了他。

不过,机会很快到来了。按照明朝政府官员的考核制度,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在元旦前赶往京城,向吏部述职,并觐见圣上,听取训勉和指示。这是明代官员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尤其地方官员更是准备充分,不敢有丝毫怠慢。

隆庆元年(1567)秋天, 得知轮到了自己年末进京述职,归有光内心极不平静。其他事倒不担心,就是这刚刚稳定下来的征粮制度该怎么办?他一走,按照惯例,朝廷一定会派一个署印担任代理知县,临时接替他的工作,从理论上讲,这个署印是有权力做主重新推行里递制征粮的,这样一来,他这两年的用心算是打了水漂。

临行前,归有光请县丞到自己的住处吃了一顿酒,还特意吩咐仆人多加了两个小菜。他向吴承恩提及了自己心里的隐忧,并托付了一些必要的事,吴县丞都一一应承下来。那餐饭,就他们两个人,气氛不算热烈,但也算得上推心置腹,推杯换盏间透出些朋友闲聊的意味。

随后,归有光进京去了。如他所料,他一走,长兴县即刻“妖风四起”。

问题当然还是出在这个署印身上,据说他是浙江巡抚的内亲,派到湖州历练的。此次,州府大人特意安排了他接替进京的归有光,或许湖州知府也希望这个署印能趁此机会,扭转粮长制。

这位署印原先的官职未必比吴承恩大,此刻却成了他的顶头上司。那段时间,吴承恩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既认可归有光之前推行的征粮方案,又拗不过署印大人,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于是,这一年征粮的方案被打回了原形,重新推行里递制。这样一来,民怨就大了,别说那些重新轮到当里递的小户,就是上一年带头缴了粮的大户,见到今年别的大户轮空,心态也即刻失衡,纷纷递状纸到了湖州府。

申冤调任

湖州府与浙江巡抚方面借此大做文章。这么一折腾,征粮的任务是完不成了,署印主动投案自首。吴承恩首当其冲地卷入了这场阴谋的旋涡里,他被指控受贿,直接被下到狱中。且他的那位进京述职的老上司,却在回到长兴后,接到一纸调令,往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任通判,主管马政。据说,后来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到齐天大圣被封为弼马温,灵感就来自归有光这个事件。

当然,此时县丞吴承恩没有心思考虑这些,他的当务之急是为自己申冤,以摆脱这恶意的抹黑与指控。

好在他的好友徐中行即刻知道了这件事,第一时间就出面斡旋。而吴承恩也给自己的状元朋友李春芳发去了一封紧急信函,那年,这位朋友已身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值内阁了。

指控本就不实,加上徐中行的营救,尤其是李春芳的过问,隆庆二年(1568)初春,浙江巡抚、湖州府方面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将吴承恩无罪释放。随后,吴承恩被调至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荆王府,掌讲授之职。

蕲州有好山水,工作也没有做县丞时纠结和辛苦。王府里有藏书楼,也有大书房,吴先生有了自己的时间,心里那一桩酝酿了多年的“大事”总算可以搬上日程了。他要开始写他的大作《西游记》了。

隆庆四年(1570)七月,吴承恩算是退休了,回到了淮安河下。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平静里,他波澜不惊地离开了人世。

(摘自《不朽的落魄:十三个科举落榜者和他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