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人才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

2024-07-25 00:00:00张超楠
科学导报 2024年48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人才;育人功能;路径研究

自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有效缩短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通过挖掘乡村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乡村人才育人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侧效能不足等问题,满足乡村人力资源服务的现实需要,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人才育人功能的内涵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共同富裕始终是我国追求的理想,具有发展与共享的内涵。农业农村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薄弱环节,只有提高乡村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在深化共同富裕目标下,发挥乡村人才育人功能,可以为乡村事业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乡村人才,在农业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整体的发展质量与水平。从总体来看,挖掘乡村人才育人功能,是落实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需要全面提高对乡村人才育人功能的重视程度。

二、深化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人才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

以深化共同富裕为目标,乡村人才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乡村人才,既能够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也能更好地加速对乡村产业的升级,从而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高素质的乡村人才有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加强治理能力,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环境稳定。更重要的是,以深化共同富裕为目标培养的乡村人才可以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能创新乡村优秀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

三、深化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人才育人功能的路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

在发掘乡村人才育人功能时,涉农高校应该肩负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为乡村事业发展培育更多的农业人才。因此,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的方式,更好地转化教育成果,保证教育的连贯性。一方面,对涉农高校来说,在专业教学与课程实践等方面,需要重视成果转化以及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与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培养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科技创新与服务,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例如,可以依托于“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教育与乡村发展保持连贯性,落实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要求,做好各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二)培养“三农”情怀

在深化共同富裕下,要想进一步发挥乡村人才育人功能优势,需要重视培养人才的“三农”情怀,使人才能够真正树立良好的服务乡村意识,扎根乡村服务。根据乡村发展的特点,在面对各种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时,很容易影响到农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通过加强“三农”情怀教育,可以培养乡村人才知农和爱农的情怀,自觉投身到乡村发展的工作中,树立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自豪感。一方面,要注重乡村人才的思想观念培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提高乡村人才的薪资待遇。在各种措施的支持下,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乡村建设中,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三)完善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而在落实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作为乡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参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动力源泉。因此,在乡村人才育人过程中,通过完善保障机制,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不竭的动力。首先,要优化乡村人力资源配置,不断拓宽和优化乡村引才的渠道,进一步开放乡村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为乡村发展引才赋能。同时,要着力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通过科学评估乡村人才构成,优化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乡村人才。另外,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加大乡村人才建设的投入,建立乡村人才培养稳定增长机制,全方位提高乡村劳动人口素质。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在深化共同富裕目标下研究乡村人才育人功能的路径,要关注乡村人才振兴的各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发更多的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解决“三农”问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三农”情怀、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