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内蔬菜生长怎么样?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随时看到,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补光,什么时候该通风,用数据说话,一目了然。”7月6日,在沁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成的智慧温室大棚内,辣椒和豆角的生长环境和长势很清晰地显示在智慧农业大屏上。
近年来,长治市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发展新路径,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促进了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最近我们对田间地头的装备进行了升级换代,给智慧温室大棚都装上了‘智慧大脑’。”沁润农业公司负责人王玉娟说。在该公司随处可见的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间,连片的大棚内蔬菜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科技发展正不断革新着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今年,沁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安装了山东禾阳智慧软件,打造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示范园。园区里的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实施远程监管控制,可以检测土壤的湿度、氮磷钾含量、雨量和风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并同步将相关数据反馈到APP,可自动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
“由于对大棚内水肥、光照和温度的精准控制,蔬菜产量和传统种植相比提高了五到六倍。”王玉娟说,新技术除了对豆角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还将传统种植农户和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相结合,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操作,培养出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经验、有激情的农业人才队伍,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眼下,大棚内的豆角、辣椒已进入盛产期。因为智慧玻璃温室的加持,这里的蔬菜生产完全摆脱了气候和土壤的影响。王玉娟透露,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温室大棚豆角的品质有很大提升,亩产达到2500公斤,得到市场的认可。时下豆角上市价格稳中有升,来自省内和河北等地的客商每天都来园区拉运,为了满足客商调运需求,园区每天有七八十名工人进行采摘、打包。
“沁县今年遭遇多年不遇的旱灾,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两个多月内无一场有效降雨,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而在沁润农业公司,大田蔬菜采用滴灌技术,植物生长未受到影响。”王玉娟说。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沁润农业围绕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农业升级赋能,培育形成一个数字农业发展应用场景,展现出一个以科技兴农、数字惠农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