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大单元模式相融合,因为它可以促进学生课堂上思考能力的提升。基于此,语文教师需要对大单元教学主题予以合理把握,将其教学优势全面发挥出来,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更强。
首先,大单元教学是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单元进行分类汇总,以此制定单元教学主题,将教学目标以单元的形式做分解,而后在各个单元目标中填充教学内容,制定出完善、细化的大单元教学方案。
其次,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对分类、归纳知识点,创新各单元重点知识的讲解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在大单元教学中,导读是必不可缺的基础结构,学生通过单元导读能够了解大单元主题,还能有效预习即将接触到的语文知识要素。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以单元模式为主对文章进行统一编排,但在具体课堂教学流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缺少对单元导读的重视,仅按照教材编排顺序逐篇进行讲解,导致小学生无法形成大单元思维。据此,教师需要将单元导读添加到大单元教学中去,通过导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掌握单元主题,对本单元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长此以往,单元导读在小学生大单元思维塑造上的作用就会凸显而出。
大单元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基本学情为依据,掌握其最近发展区,从而才能定位大单元目标。首先,教师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对其语文能力予以综合评估。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大单元教学成效进行科学预测,从学生掌握字词量、写作技巧、语文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其最近发展区予以科学圈定,从而制定大单元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可以在大单元教学中设计自主预习与思考环节,这对于培养学科素养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自主预习与思考中利用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前预习所见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而后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要素,由此学生在归纳、思考、阅读等方面均能得到能力上的提升。若学生在自主预习与思考的过程中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将其详细记录下来,利用大单元课堂教学机会与教师进行沟通,当师生交流频次逐渐增加,教学氛围就会发生变化,大单元在小学语文中的育人作用也会得到加成。
小学语文学科特征多样,语文教学能够对小学生思维逻辑、情感观念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这要求教师依据基本学情对大单元教学应用予以综合考量,将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教学质量的优化,也是素质教育的落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