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企业

2024-07-22 00:00:00王蕾
群众 2024年13期

今年5月,江苏省科技厅印发《关于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措施》,指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行动,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独角兽企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江苏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企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在新能源、生物科技、软件服务、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了一批独角兽企业。科学把握独角兽企业成长规律,探索符合本省发展实际和战略布局的独角兽企业培育路径,江苏正加快培育更多硬科技、深科技“独角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动能。

全球“独角兽”向硬科技领域加速进化

当前,全球独角兽的行业分布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科技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呈现增长、平台消费型独角兽企业呈现下降的发展格局。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全球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人工智能三大主要赛道。金融是百业之首,科技的加持使得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和普惠,科技金融独角兽企业占比从2020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一位。同时,随着OpenAI等科技公司的崛起,人工智能技术迎来新一轮发展,取代电子商务跻身前三甲。此外,网络安全、区块链、生物科技、企业服务、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硬科技领域独角兽增长较快,而共享经济、电商物流等领域独角兽则增速放缓。

中国新晋独角兽呈现“脱虚向实”的趋势,高端制造是中国独角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根据统计,近两年中国新晋独角兽主要聚集在新能源(28家)、半导体(23家)、生物科技(17家)、人工智能(15家),这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市场优势息息相关。中国独角兽集聚度最高的行业,也从2020年的电子商务、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健康科技和物流等,转变为如今的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可以看出,在政策引领和新兴产业技术助推之下,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加速向新赛道、硬科技转变,这也是中国多年来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上沉淀的结果。

江苏“独角兽”与先进制造业结合紧密

江苏独角兽企业成长与全省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呈现正相关。根据《2024全球独角兽榜》,截至2023年底,江苏共有独角兽企业36家,排在北京、广东、上海之后,居全国第4位。江苏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生物科技、软件服务等领域,在新能源、生物科技领域独角兽数量均居全国第一,领先优势明显。2023年江苏新上榜独角兽企业共7家,分别为苏州3家,常州、南京、徐州、扬州各1家。其中,徐州为半导体企业鑫华半导体,扬州则是新能源企业航天锂电。这也反映出,江苏新能源、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由苏南向苏中苏北溢出和转移。

但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相比,江苏独角兽企业发展水平还有差距。一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从估值上看,江苏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183.42亿元,低于北京387.42亿元、浙江365.36亿元、广东319.19亿元、上海187.5亿元。二是部分行业竞争力不足。江苏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与处于第一梯队的北京、广东、上海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在新材料、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亟须提升,尤其是新材料领域江苏独角兽企业为零,与当前江苏新材料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此外,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健康科技、企业服务、新零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较为滞后,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网络安全、云计算、量子科技等领域尚无独角兽企业。

探索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培育路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日益成为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先天带有数字基因的独角兽企业是江苏拓展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应立足省情实际,以强化内驱为根本,以政策集成支持与培育服务为抓手,以营造优质创新环境为保障,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与江苏先进制造业紧密结合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

一是瞄准潜力型趋势型领域、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拓展独角兽企业新赛道。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一线需求开展“根”技术研究,构筑具有战略性、变革性、原创性的技术壁垒。提高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国家战略规划、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的参与度,支持独角兽企业围绕数据科学、计算材料学、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积极承担省基础科学中心研究任务。持续跟踪研究、抢先布局前沿趋势领域,支持独角兽企业聚焦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细胞与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模型、氢能和储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务,提升独角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健康科技、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航天等短板领域。依托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苏州数字金融产业优势,加快引进科技金融领域创新企业,重点关注并布局金融科技支付领域的无卡交易、跨境支付、全渠道支付,以及普惠金融中供应链金融等可能出现独角兽企业的潜力领域。网络安全领域发展空间巨大,当前这一领域独角兽企业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江苏可加强与这类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培育相关企业。此外,还应关注当前商业航天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江苏目前在航天领域仅天兵科技一家独角兽企业,但除了天兵科技外,还有蓝箭航天、东方空间、中交天和、星遥光宇等400余家航空航天企业,是未来有可能诞生更多独角兽的关键增长点。

三是拓宽多元化培育渠道、强化企业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持续关注国内外数据平台发布的创新型企业榜单,紧盯阿里、腾讯、百度、华为、字节跳动、京东、小米等科技巨头裂变、新业务布局以及红杉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的投资动向,建立江苏潜在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数据库,及时跟踪企业动态,分类分阶段施策,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多元的创业投资机构,构建天使基金、VC基金、PE基金等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创新型企业,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引导作用,带动地方投资基金和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独角兽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强化系统设计、集成创新要素,为独角兽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和创新生态。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北新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高新区可以围绕主导产业探索建立独角兽企业聚集区,面向全球招引独角兽及其生态链企业落地。重点打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人才智力体系,高水平吸引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及科学家、企业家团队。支持独角兽企业与境外合作伙伴开展联合研发、设立境外研发机构,提升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鼓励独角兽企业与行业头部企业、整机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深化合作。强化独角兽企业创新应用场景支持、首创产品的应用推广,通过产品创新、场景创新等形式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