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应用与效果

2024-07-22 00:00:00刘良梅
科学导报 2024年46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策略;小学数学;应用效果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探究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定的探究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平均数》这一单元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班级里,一个月每人平均分多少钱?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

二、合理设计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三、尊重学生差异,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上,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成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重视对不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让不同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知识,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专注度。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小组辅导或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和照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学生实践,加强探究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探究式学习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总之,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探究式学习策略的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实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第一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