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家校社“三方联动” 助推“双减”提质增效

2024-07-22 00:00:00邓艳君
科学导报 2024年46期

家庭的作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所以,“双减”政策的出台,迫切需要家庭发挥更大的基础育人作用,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优势互补,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牢固基础。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敢于竞争、乐观向上的价值观,提升他们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塑造健康的学习观。

学校的作用。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也是专门的育人机构。在学校“三方联动”中,学校应当立足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通过科学的管理、基础的完善、师资的培育、活动的开展、理念的创新、质量的提升等方式,定期开展进村入户访学、提醒家长关注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状态等方式,形成家校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协同共育的理念。

社会的作用。“双减”政策并不是简单地拒绝社会服务参与教育,而是要在严格治理下,让教育更公平、更公正。所以,社会组织或机构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历史遗址、廉政文化长廊、家庭教育家风示范基地等,在共同育人中发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为学校及家庭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三大主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完整良好的育人生态。

育人观念有待转变。一是学校要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让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尽可能多地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二是家长要当好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跟进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接受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理念,摒弃唯分数论和“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提高的学习效率。

育人形式有待丰富。家校社要形成一个整体,就能让势差互补,形成“1+1+1>3”的效果。通过共享“双减”政策“减”的是负担、“增”的是质量的共生能量来满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的需要。坚持以政策法规为准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依法依规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课后作业管理,有序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提高教J2QJMaP4dkQLKONHz1cArQ==学效果。

作为教育的“三驾马车”,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不尽相同,对学生成才成长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聚集优势资源,在凝聚联动合力上动真格。学校要深入挖掘家校社“三方联动”的人力、物力等要素,加强与师范院校、研学基地、教研中心等社会机构对接,协同开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长效机制。聚焦“双减”要求,针对性地做足准备,主动适应带来的变化。结合学生能力和教学目标,在“减负”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作业量。

深化共生关系,在建立联动机制上下真功。家校社联动,旨在通过要素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的一种“三方联动”模式。家校社合作的程度、融入的深度、参与的力度都影响着“双减”提质增效的效能。要通过家校社相互之间的默契沟通,强化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撑。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程序,进一步丰富考试评价,让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家校社联动共育机制更加完善可靠。

强化要素支撑,在营造联动环境上求真效。持续强化政策法规和信息技术在“双减”政策中的支撑作用。“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挖掘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场,利用历史遗址、农耕文化体验园等,为学校高质量教学提供“大讲台”,为家长参与学生教育提供“大平台”,为社会参与教育提供“大舞台”,为学校教学、学生实践、家庭及社会参与提供多元选择。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如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等,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增强家校社资源共享的联动性和精准性,减少家校社联动的时间衔接与空间限制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