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葫芦创作时,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要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7月1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忻州古城非遗传承人李云珍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烙画葫芦,上面有福禄寿喜、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形形色色的图案,而李云珍正以铁为笔、以火做墨,在葫芦上精雕细琢,随着烙铁尖轻轻地滑动,一条条深浅不一的纹路慢慢浮现,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徐徐绽放在葫芦上。
李云珍出身于忻州传统手工葫芦、木板烙画艺术家庭,从小对传统手工葫芦、木板烙画艺术情有独钟。高中毕业后,她拜师忻州著名画家寇德宝,开始学习绘画艺术;在此基础上,她还到全国各地不断取经,进一步拜访名师,充实手工葫芦、木板烙画技术,使得技艺日臻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
“烙画葫芦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使用烙铁在不同的葫芦上进行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烙画葫芦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兼达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李云珍向记者介绍。
“相较于传统绘画,葫芦烙画需要手艺人有更多的耐心,在曲面上作画,烙笔容易打滑,烙铁的温度也直接影响笔迹颜色的深浅,创作时要注重火候、力度和速度的把控,这需要艺人独到的手法和足够的耐心。烙画葫芦作画时要先用铅笔在葫芦表面精心打出底稿,再用电烙铁的尖、边、面等位置按底稿在葫芦上烫出一幅幅精美的烙画作品,烫时轻重缓急的技术运用到位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葫芦烙画是李云珍的拿手技艺,在她的不断创新下,人物细致传神,山水浓淡相宜,花草鸟虫千姿百态。
阅览李云珍烙画葫芦中的内容,题材广泛,皆自民间,有人物、山水、动物花鸟、佛教等,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魅力,给人古朴典雅、惟妙惟肖、回味无穷的别样享受。在李云珍看来,神话中这些仙家手中的葫芦不仅仅是法器,还有更深一层的文化意义,起着刻画人物性格和折射人生哲理的意义,通俗地说正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物化代表。
多年来,李云珍相继创作出《关公》《老寿星》《飞天》《虎福》《欢天喜地》等作品,其中《关公》荣获第二届山西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老寿星》荣获“巾帼创新意,巧手绘百年”山西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暨“三晋巧姐”好品展优秀奖。
“烙画葫芦作为一项非遗技艺,希望能够被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只有喜欢才能做好,才能更好地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从年少与烙画葫芦结缘至今,烙画葫芦对于李云珍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文化,然而能够把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才是李云珍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