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理念指引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运用探讨

2024-07-22 00:00:00陈起华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3期

【摘要】为了让“双减”政策得到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变革至关重要.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公平,还有效地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教育环境.“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认可,更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减轻教育负担,并且能够为“急难愁盼”提供有效的支持.

1 “双减”政策背景及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双减”政策文件,强调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落实“双减”的理念,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监管,以期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增效”是我们的教育核心,我们将全面优化教学模式,并根据政策文件的规定,推动教育工作的改革和转型,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纪律得到有效执行.

“双减”政策的推行旨在通过深入探索和开发“立德树人”的基础知识,以满足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修订版)》也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强调中小学校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对学习活动的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加强对社会力量的支持,以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精简课后作业,完善课程设置,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双减”的政策落地,最终达成“减负提质”的教育目标.

“双减”政策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育回归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应该加强监管,禁止任何形式的资本操纵,以营造良性的教育生态.

2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2.1 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由于学生们渴望新鲜有趣的体验,而单一乏味的教学活动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随着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改善,这将会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2.2 学生主体性不明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力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的基本准则[1].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师生之间必须建立和谐的关系.然而,目前大多数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理想,表现为: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3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3.1 构建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引领学生自学

针对“双减”的政策,学校不仅要严格执行“减负”的规定,还应该努力提高课堂的质量,同时,教师们也应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思考过程,当学生进行学习时,他们的思维方式将不断地演变和调整.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知识储备也越来越丰富,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日益成熟.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因此,将思维可视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在“双减”的指导下,通过将数学概念转换为可视化的形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奋学习.

例如 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课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通过自主、协作、探索和验证的方式,我们将圆锥侧面积公式转换为一种可视化的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将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转换为可视化的课前小视频,并使用智能平台来指导学生预习.此外,学生也可以在线反馈自己的预习成果.而教师则会运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共同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来调整课堂教学计划,更加注重讲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综上所述,“让学引思”的理念指引着我们,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核心力量.

3.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许多校外培训机构已经被迫关闭,然而,在当前的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之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变得更加重要了吗?孔子曾经阐述过“好之者”和“乐之者”的观点,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课堂的核心,帮助他们清晰地规划学习任务,指导他们发掘并实践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让他们拥有充裕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表达机会,以问题为指导,通过逐步深入的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 当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对称性”的特征时,他们可以回顾“对称图形”的定义,并且提出有趣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让学生对圆的对称性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尝试绘制出圆形,然后进行精确的裁剪,最终确定其轴对称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果有分歧,应该进一步讨论,并用实际行动来验证观点.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在思考、交流、讨论、探究、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更多的收获.学习的乐趣无处不在,让我们沉浸在其中.

3.3 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

“双减”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奠定了基础.然而,当谈及“创新”时,人们常常会想到寻找新的方式来实现它,甚至有些教师会试图模仿“新奇”的方式,从而导致他们走进误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该具有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面对学生作业负担的增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知识呢?笔者坚信,利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3],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 “统计”是包含许多概念、图形和符号的初中数学课程,如果不进行归纳总结,并且没有足够的课后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就可能会出现遗忘或混淆的情况.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会在复习课上指导他们使用思维导图.通过创建他们喜欢的图形并使用他们喜欢的颜色,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区分不同之处,并通过整体把控来实现细节的区分.在绘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完全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深入研究.

3.4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双减”政策旨在通过改变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任务,并且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分层性的开放性作业,以达到精准练习的目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提供更多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创新思考来完成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考试成绩不再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而是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作业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且尽量降低数学作业的失误率.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增加开放式的作业[4],例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数独、魔方等数学游戏,来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通过完成作业,我们可以发掘并弥补学生的知识盲点,同时也能够展示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5].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更深入的数学问题;对于中等生,则需要重点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描述性和辨析性的练习题,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数学水平;对于学困生,则应该主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最好让他们通过查阅教材或者复习笔记来完成这些题目.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帮助,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新的作业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3.5 多元化评价,推动评价体系变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和改进课堂教学.“双减”政策强调,数学学科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然而,目前许多数学课堂的评估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课后测验,例如作业和考试,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控.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期考试的频率将大幅度降低.为了更好地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估方式,让评估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举个例子,当我们进行“平方差公式”课程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按照课程的目标来划分学生的学习任务,并给出各自的评分标准:

(1)我将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2)我将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3)我将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4)我将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采用四个层次的科学评估方法,既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视化.此外,该评估方法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表现,及时调整,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除了改变“绝对权威”的评价模式,我们还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唯试卷”论的评价内容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评价主体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彼此交流,但是作业的质量必须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真评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主动地接受教育,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创造出有价值的作业,并且可以给其他同学提供宝贵的指导,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加主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地落实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33):129-130.

[2]夏拾友.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2020.

[3]王利.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图形智慧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

[4]朱洁.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65-66.

[5]孙宝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运用策略探究[C].2021:7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