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24-07-22 00:00:00潘林霞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3期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做到“能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做到“会学”;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继续“想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培养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自我需求和全方位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但同时,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知识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要求较高.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当前的数学课堂大量存在“填鸭式”教学,教师只知一味去传授、灌输数学知识,却忘记数学是具有思维的,是需要思考和交流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致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学”“会学”“想学”.

1 使学生“能学”

当前,数学教学仍存在着单方面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被束缚已经不符合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因材施教.开创“自主预习-针对教学-自学补强-复习提升”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从学习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前期预习是指在课程开始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和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初步的预习和自学,并要求学生对于自己预习学到的内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为第二个环节做足准备.中期针对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前期自主预习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有针地对性开展教学.

例如 在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中,对于学生普遍无法想象直线和圆的位置的情况,教师首先可让学生观看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和落下的视频,地平线和太阳分别是教材中的直线和圆,使学生直观了解了直线和圆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之后教师借助直线和圆形教具帮助学生具体弄清楚到底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该堂课程的接受能力,加深了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得到了针对性的提高.自学补强-复习提升则为该教学模式的后期.学生通过课堂的针对性教学已经对于自身的不足有了一定的改进,但仍存在短板.根据“木桶理论”,教师需要通过开展自学补强环节补齐学生的短板,从而做到整体加强.教师拿出一部分自习课时间让学生对于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带动性学习提升自己,再通过学生自身反思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再发生,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起引导作用.复习提升则是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按周、按月有计划性地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并按阶段进行相应小测验,做到温故而知新.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计划性提高、主体性增强,教师以引导为主,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加“能学”.

2 使学生“会学”

2.1 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要以学生的潜力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唯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创造和发展.因此,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代教育理论也一直在强调环境会影响教学的开展,只有营造一个人人都爱学习、都主动学习的环境,而不是强逼着学生去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所以,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2.2 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当前有个别学生陷入了一个学习误区,那便是认为“只要我投入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我便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成绩”,而实际结果往往与所想相差甚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没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而数学作为一门严谨又发散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要求极其高.有些学生做会一道题便可以将这一类题甚至相似的几类题都学会,而有些学生做会这一道题就只会这一道题,稍微变换个形式便不知所措了,这便是学生不同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学习效率,持续发散思维的同时,还要追求时效,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做更多道题同时还能保证做题的正确率.只有教师每时每刻都强调“效率”这个词,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惯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将学习成果落到实处.教师在强调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要进行一些放松引导,例如学生学够四十分钟后便让他们起身活动一下,课间休息期间督促学生去室外放空一下,看看花草树木,呼吸新鲜空气,眺望远方群山等等.学生真的累了也可以腾出五到十分钟时间让学生闭目养神一下.利用各种办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提高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地“会学”.

3 使学生“想学”

3.1 合理借助网络平台资源

当前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资源数不胜数,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信息.为了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解放思想,广泛开源,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使学生“想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校内进行电子书包班试点,在小范围内先推行电子教学、无纸化教学,既可以让家长认识到新型信息化授课好处,也使学生更加想学;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线上网课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既可以利用最优师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使学生借助平台资源进行自主性、个性化学习.

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时,有的学生对之前学习的“一次函数”有些遗忘,就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复习补强后再进行新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在一些非常规情况下借助网课继续开展教学,例如当前流感病毒的发生、反常极寒天气的出现,都极容易引发大规模请假的情况,大规模请假既会影响教师的授课进度和学校整体教学进度,也会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和效率,而线上无接触教学反而成了一个极佳选择,也极其符合时代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只需打开电脑或手机的指定平台就可以在线上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好当前的网络资源和线上学习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更加“想学”.

3.2 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问题意识

中国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乃数学之心,创意之源.教师要对数学知识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剖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按照数学思维的规律,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给予学生“错误”的机会的同时,又要其保持好奇的态度,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求知,善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提问.

例如 在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课时.笔者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可移动平行四边形,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演示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特殊情况.有的学生认为会变成另外一个相似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认为会变成矩形等.并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自己归纳矩形的定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问题意识.

3.3 善于鼓励和启发学生

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倡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由此可见,好的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这样的气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这样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创新,让他们真正地把自己放在学习的体动地位上,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要随便附和别人的观点,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拓展的空间,要注意将教学内容自身的冲突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冲突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为什么”的探究,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勤于思考、愿意思考,进而以一种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

3.4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判.只有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得到更加公平真实的评价结果,才能使学生不断得到学习自信心的正反馈,从而更加努力去学习提升自己.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常使用表扬性的语气词,如:“你的回答非常好”“你的表现很棒”等;在作业有错误的地方下面划线,并在上面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让学生提高警惕,以此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单元测试采用师评、自评和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不同视角、不同方式的评价,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并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通过“推迟测评”的方式,申请补考.这样多样化的评价,在尊重学生的自尊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想学、肯学、努力学.

4 结语

数学的教学并不是一个死板教条的固定模式,也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盲目行动,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环节中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等,然后适时、适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补足短板,得到不断的提升.首先,使学生“能学”,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使学习有能力去自主学习;其次,使学生“会学”,通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充实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机会学;最后,使学生“想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翁,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想要学.经过这三个方面努力,可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既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可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平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3):2-3.

[2]康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七),2021:78-80

[3]张庆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0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