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受邀赴法参加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春末初夏,戛纳整座城市都沉浸在电影节的氛围中,沙滩上排着长长的观影队伍,市民、游客和各国电影人共同享受电影节带来的欢愉与热烈。戛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片商。上影也将《爱情神话》《中国奇谭》等近年新片带去了现场,来展台咨询交流的海内外同行络绎不绝。电影节期间各类跨国电影推介会、交流会、发布会接连举行,热闹非凡。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繁荣,离不开整座城市的“节庆氛围”,而这氛围来自“人民的共同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之时,寄托着谢晋、吴贻弓等老一辈电影人对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电影节”的愿景。如何学习借鉴戛纳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电影节影响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正是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弘扬传统,进一步打好“节庆亲民牌”,推动电影节庆活动融入城市生活,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上影作为扎根在上海的老牌影视国企,一路参与、见证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人民的节日”的发展历程。比如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影城和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因举办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而诞生。在202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的上海影城焕新升级,再度成为引领风尚的城市打卡热点。影城新增的裸眼3D天幕、升级为亚洲首个上海杜比剧场的千人影厅等,不仅满足专业影迷需求,也吸引着广大市民参与,焕新后的影城在短短半年时间就创下了“百场首映礼”和“见面会”的历史纪录。上影还将推动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在电影节期间亮相,焕新的上海影城以及CHAO·CLUB酒店将连为一体服务于广大市民、游客,让电影与城市生活更紧密地连接到一起。
进一步发挥好“影视+”的带动效应,打好“文旅融合牌”则是新形势下的“必答题”。我一直认为,“城市赋能电影,电影反哺城市”。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而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与城市的发展可谓相辅相成。近年来,上影出品的《繁花》《爱情神话》等沪语精品影视剧受到了广大观众喜爱,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爱情神话》引发观众排队购买蝴蝶酥,《繁花》更是“带火了一座城”,开播后带动上海在平台上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让排骨年糕、红帮裁缝等“老字号”迎来新年开门红……这些案例都验证了影视IP与城市经济的结合有着巨大的潜力。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题是“电影之城”,让电影更深度地与城市生活融合,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经济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全球化的“AI+电影”浪潮中,打好“电影科技牌”是上海科技影都建设的当务之急。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在中国电影发祥地,历来以“海纳百川,创新创造”而闻名。站在2024年的时间节点,AI科技变革如火如荼。拥有影视创制全产业链的上影,正结合AI技术开发新质生产力,助力上海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今年春节刚过完,上影就发布了“iNEW”新战略,启动上影“iPAi星球计划”,以上影全球AI电影马拉松大赛为先导项目,主动拥抱AI时代;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前夕,上影昊浦影视基地举行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启动仪式,发布上影HI(HOMEBASE+AI)制作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吸引汇聚一流的影视项目、人才、企业等资源,推动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助力上海影视产业数智化升级。
我深信,在上海这座电影之城,上海国际电影节必将乘风破浪,追赶甚至超越国际一流电影节,朝着“人民的节日”“文旅的盛会”“科技的大舞台”的目标和方向迈进,创造属于上海电影的新的荣光!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