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角色与创新路径

2024-07-21 00:00牛艳艳
传媒 2024年12期

摘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丰富多元的案例,总结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所担当的政策信息的传播者、社会情绪的疏导者、基层共治的枢纽器的重要角色,总结提炼新媒体在助力打造理性和谐的网络公共领域、提升社会感知能力、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等方面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社会治理 网络公共领域 多元协同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力、社会动员力,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政策传播、舆论引导、问政解困、社区共治等,这些基于新媒体智能终端所构建的多样化治理模式与治理方式,正在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从大众传媒的维度,新媒体于社会治理是政策信息的传播者、社会情绪的疏导者、基层共治的枢纽器。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需要构建符合当下传播生态、传播规律的治理体系,更需要新媒体在互动与对话中传播基层治理好声音,在舆论预警与引导中纾解民生难题,在服务与融合中构建协同善治新模式。

一、新媒体赋能社会治理的价值逻辑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拓宽大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新媒体强大的渠道统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更容易实现社会关系的联通、互动与共情,将新闻传播、舆论引导、民生纾困相结合,进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

1.浸润与连通。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各类新媒体应用持续发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7亿人,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新媒体图文、视听内容已成为民众参与互联网生活的基础性、常规性方式。一方面,新媒体内容能够将社会价值规范巧妙地融入各类作品中,通过精准化、病毒式的广泛传播,对民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2023年爆火的新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艺术方式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的处境,讲述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遇到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自己逃回祖国的故事。作品引发上千万人点赞和数百万人评论,弹幕中有网友对中华文物失窃的痛心疾首,有对文物回归的深切呼唤。这一爆款作品以巧妙的讲述方式,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丰富的新媒体服务和产品也链接着广大的受众,通过技术系统汇聚分析用户的需求,从而围绕民众日常生活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场域。比如,立足新媒体的传播网络,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新闻发布会制度,将政治经济领域的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传播给受众,回应社会关切。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会经由交叉、往复的信息交互传播过程逐渐稳固,进而保证社会治理中民众信任的建立。

2.疏导与纾困。基于大数据技术,新媒体能够汇总和整理各类平台中的民情、民意,助力政府部门建立社会舆情感知,缓解民生焦虑。对于网络舆情,新媒体能够实现在最短时间进行热点话题的议程设置,通过舆论引导实现调节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的目的。对于民生堵点,新媒体则更多发挥黏合剂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多方参与的治理平台,并通过平台信息发布、后续跟踪监督等数字化手段,将单一个体的民生问题实现精细化管理,强化社会治理效能。例如,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北京时间APP与当地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紧密融合打通数据后台、将技术与内容结合,为12345提供视频、图文接诉、配合地图功能,让市民的烦心事、揪心事能够“随时提交”,让政府“接诉即办理”;诸如“城市道路坑坑洼洼”“互联网平台拖欠菜农账款逾百万”“小区噪音扰民”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民生问题在平台的助力下得到有效处理;平台每周在大小屏端同步展示北京市各区接诉即办优秀案例,保证让群众的每一次民生诉求都能够得到积极回应与妥善解决。诸如此类的民生诉求受理新媒体平台切实起到了能反映诉求、能解决问题、能疏导心结的作用,助力政府准确掌握并及时解决民生痛点,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情绪。

3.协同与共治。区块链、大数据、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新“工具”,也为新媒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造了新的契机。特别是在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当下,新媒体依托强大的传播势能,汇聚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多元主体,持续接入政务、商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搭建起了社会治理的多元场景。政府部门可以深入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中的民主参与、协商决策、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例如,山西省万荣县立足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设立数字乡村智慧云平台;设置了民意直通车、阳光村务、务工就业、生活服务、法律服务、产业服务等18个版块;搭建“掌上”农产品销售平台,政府为农户、企业搭台,开展农产品科技支撑、风险防控、产销对接等能力;对群众关注度高的便民惠民利民的政策、民生资金保障、矛盾化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村里村外共同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小瑞帮办”服务品牌,义务帮助村民办理低保、残疾人补助、营业执照、三轮车挂牌等事项,通过线上线下便民贴心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使其信息传播渠道、舆论引导、社会综合服务的功能不断凸显。新媒体基于自身功能优势,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政策信息的传播者,讲好社会治理好故事。信息传播是新媒体平台的基础性功能,也是其介入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特别是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媒体主战场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更是要扎根、深耕的重要平台。新媒体为主流媒体开展政务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主流媒体能够结合新媒体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惯,创新表达方式,以短视频、H5、手绘动漫等更加巧妙的方式对主流价值观、政策信息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传播权威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以湖北政务新媒体为例,2023年8月湖北政务微信排行榜数据显示,政务新媒体账号通过在大政方针政策、热点新闻事件上的持续发声,注重日常发布的形式与表达创新,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政务新媒体围绕武汉樱花季推出的《来了!武大赏樱预约通道开启》《刚刚,武汉樱花地铁发车!》等原创推文,与城市文旅特色相互助力,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阅读量突破10万+。围绕市政交通建设,“武汉交警”推出的《零容忍!全市严查!》《新规!在车上做这个动作,记3分!》等交通提醒阅读量均达10万+,在润物无声中实现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和到达率。这些10万+的阅读推文具有鲜明的创作特点: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强化政策解读回应;立足政府工作职责,突出民生服务;创新表达形式,让宣传走心入心。

2.社会情绪的疏导者,帮助群众纾困解难。在大众传播场域中,新媒体是政府传递权威声音的重要渠道,在热点话题、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立足新媒体平台的用户网络,主流媒体能够及时捕捉社会热点,及时开展议题设置、内容生产,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播,对社会舆情进行处理、协调和解释,强化对社会公共舆论的引导,构建民心相通的社会舆论环境。例如,2022年4月29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座8层老式居民楼因业务私自违规搭建出现倒塌,在新媒体平台“建筑质量堪忧”等话题的传播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为防止谣言滋生出现新闻舆情偏向,当地政务新媒体持续发布相关微博,关注救援情况,网民的评论都以正面鼓励为主。围绕该事件的“情况通报”,当地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相关图文内容9篇,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防止出现社会情绪波动。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让人民大众反馈意见、诉求更加便捷。例如,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马鞍山发布”平台,立足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创办“马上办”栏目,畅通网上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连续11年为群众修电梯、修水管、修路等,成为群众的贴心好帮手,使群众生活更舒心、放心、暖心。

3.基层共治的枢纽器,画好基层社会共治“同心圆”。新媒体进一步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拓宽了信息传播覆盖面。基于强大传播势能,短视频、直播、资讯汇聚分发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吸引政府、社会的优质资源及不同领域的信息要素的关注、入驻、交互。这也使其成为各类资源连接和交汇的平台,综合服务属性不断强化。新媒体平台通过跨界资源整合与运作,在智慧城市、基层数字化治理、乡村振兴等多元社会治理情景中日渐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例如,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打造的“盈丰里”数字治理社区平台,有效实现了民生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协同处理。平台通过线上小程序直接触达居民,有效让居民对社区工作可感、可观;“居民参与端”设置服务、邻里、教育、健康等9大不同的社区场景,让居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对社区内的各类不文明现象进行举报或提出问题和建议;融合行政执法、民生服务、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出警处置、矛盾化解等职能,针对居民上报的各类问题,社区建立了上报—处置—反馈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指派社工、社区集体讨论,上报街道等方式构建了民生问题“街社互济”协同解决模式。

三、新媒体在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

新媒体强大的公共议程设置能力、整合跨界资源优势,为其赋能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体平台与社会各方力量的深入联动,开展内容、技术、模式等多元创新,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多方位的强有力支撑。

1.内容创新,打造理性和谐的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这一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众、公众舆论及场所与媒介是“公共领域”的主要要素。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公共领域中公众信息接收的平台日渐多元便捷,民间舆论场域不断发展壮大。新媒体逐渐成为舆论引导、思想引导的主要阵地。和谐理性的网络公共领域是做好社会治理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新媒体内容生态也逐步抛弃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庙堂文化”,逐步转向接地气的“江湖文化”。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对于新媒体内容的创新引领不可或缺。例如,2023年8月,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结果公布,“温州公安”新媒体账号从全国逾14万个政法新媒体账号脱颖而出。温州公安通过在新媒体打造“涵来黍往”“铁男热线”“叮当小警”等多个富有个性的超级IP,开展政策解读、执法为民、交警出警等内容;通过新媒体账号及时发现群众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并以快速直观、有趣有料的新媒体内容,进行积极正面的解答、引导和提醒,仅抖音平台就收获粉丝近700万,获赞破1.2亿次,营造了“警民共建一家亲”的公共场域。

2.技术创新,提升社会感知能力建设。安全发展是社会治理的主题,风险防范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风险防范离不开敏锐及时的社会感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突发事件、民生诉求能够经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进行风险感知,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协同治理。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可以强化事前感知,做好防患于未然。新媒体平台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主动地发现不同平台的热点话题,通过舆情收集分析、智库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感知预警的能力。比如,南通市深度应用市民热线新媒体平台系统,实时抓取短时高频热词、激增事件、紧急诉求,及时发现了当地“包场二桥改造”“东洲市场停车场改造”等苗头性问题,有效防止舆情升级和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使其能够成为民生诉求的重要出口,能够及时发现居民之间、居民与服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并开展及时有效的调解疏导,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无论是湖北省极目新闻的“极目帮办”平台、还是重庆市上游新闻客户端的“帮帮”频道,抑或是呼和浩特市融媒体的“青橙帮办”平台,都是着眼于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认真帮办督办,帮助市民网友解决各类“问题清单”。这种“帮办”类新媒体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社会治理风险,提前化解和消除诸多的潜在社会矛盾。

3.模式创新,构建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新媒体平台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规则汇聚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网民等海量用户主体。新媒体平台将多元话语主体纳入公共话语体系,让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得以实现。新媒体平台在社会治理中应立足自身跨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在做好信息传播、民意汇聚、交互沟通的基础上,扩展附加功能,构建民生政务、商业服务等多元化社会治理场景。以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为例,浙江省立足新媒体技术发展和平台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安吉县创新“产业大脑+超级工厂”新媒体模式,构建起白茶生产、流通、销售、服务要素等各环节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全链条数字化监管模式。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推出创新“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模式,让群众实现慢病配药不出村;24小时乡村书房,畅听有声读物;河边的数字跑道,扫脸显示运动数据等,通过新媒体赋能,汇聚医疗、文化、生态多元参与主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桐庐县桐君街道推出新媒体“亲清地图”,聚焦村级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管理模糊化,跨界融合当地农业农村局、乡镇、村民等不同主体,对村级“家底”一村一赋码,村民直接扫码即可查询本村相关信息,实现基层“智治”建设。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张凌微.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可能与可为[J].现代视听,2023(05).

[2]范以锦,聂浩.情感转向与共情传播:主流媒体嵌入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创新实践[J].南方传媒研究,2023(01).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