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各级媒体跨区域和跨层级的主题联动报道不断涌现,实现了媒体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这些创新举措推动了跨区域媒体融合,开创了宣传工作新格局。本文以媒体联动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其优势,总结提炼媒体联动的创新模式,从而为重大主题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媒体联动 媒体融合 主题宣传 舆论引导力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各级媒体跨区域、跨层级的主题联动报道不断涌现。媒体联动是跨区域媒体融合的创新举措,开创了大宣传工作新格局。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各媒体围绕选题进行密切沟通,通过全方位的报道视角和多元化的全媒体创新产品,向受众呈现真实全面、立体多样的新闻报道,展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成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在媒体相互加持下,媒体联动进一步提高了媒体融合语境下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提升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各媒体在联动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创新媒体融合实践。围绕同一选题,联合行动、共同发声,推出创新融媒产品,实现主流媒体间的大融合,真正构建大宣传格局。
1.优势资源整合,新闻报道更加全面立体。媒体联动打破了媒体单位“各自为战、缺乏协同”的壁垒。各媒体立足自身内容优势,围绕主题报道目标,发挥新闻采编的本地化优势,让主题新闻报道更加全面立体。例如,在建党百年主题报道中,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主流媒体网站红网和大江网推出“情牵红土地”主题报道,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全力展现赣湘两省在“传承红色基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果。2021年,井冈山至韶山这一全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开通运营,大江网和红网围绕这一热点新闻事件,策划推出“穿行赣湘边”大直播。两家媒体打破地域限制,在不同站点之间进行多点位、多视角联动直播,时长达 6小时,全网总点击量过亿。红网推出了《横屏长图丨诗歌里打卡湘赣红韶山至井冈山红色专列给你寄来明信片》《图解丨看图寻迹、看图知荣、看图懂史!红色潇湘一图通!》《创意视频丨跟着红色地图游湘赣边》等融媒体产品,大江网推出了《长图丨千年江西孕育多样历史文化名城》《情牵红土地丨“赣优品”助农直播——江西信丰站》等新闻产品。两大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声,奏响赣湘“大合唱”。
2.区域性深度融合,为内容生产注入新动力。媒体跨区域联动让各地的平台、人才、技术和地域等优势形成合力,打造出形式多样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为内容生产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例如,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12家长江流域省市电视台共同制作的“《长江之恋》——长江流域十二省市联合大直播”,全面展示了长江全域生态进步、文化发展、群众生活幸福的崭新画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年,12家省级电视台联合制作了4K纪录片《长江之恋》和《长江之恋——长江流域十二省市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广电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此外,全国各级广播媒体也深入践行区域协同发展,如“京津冀之声”“长三角之声”“大湾区之声”等媒体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按下深度融合“快进键”。2022年,全国IPTV运营平台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上线“看中国”网络视听品牌产品,观众可以在专区观看其他地区的节目,实现了IPTV渠道融合和流量共享。在此基础上,IPTV平台还推出了综艺节目《她·乡——风一样的女子》,在全国近30家IPTV联播,推动内容传播升级,打造了跨区域媒体融合的典范。
3.内容协作融合,提升主题宣传传播声量。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各地媒体通常是“单兵作战”。而在媒体联动模式下,各地媒体可以基于同一个选题,通力合作,奏响主题报道“大合唱”,进一步提高传播声量。例如,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山东省主流媒体联合福建、青海、湖北、海南、新疆、云南等省级党报,共同发起“绿水青山满华夏”全国党报大联动活动。其中,大众日报推出主题创意海报《全国党报大联动·绿水青山满华夏|颜值爆棚!山东与6省碰撞出生态盛宴》,通过拼贴组合省与省之间的青山绿水,突出山东与联动省份在生态环境发展方面的变化,展现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景观,呼应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期间,大众日报、北京日报、海南日报、重庆日报、贵州日报等党媒联合发起“党代表对话党代表”融媒联动报道,推出《出席大会的代表团已全部报到,天南海北汇成一个强音》《党代表“云对话”,热议报告这些奋斗目标》等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党代表共赴盛会、共话发展,通过联动报道产生了同频共振的效应。
联动报道是一种报道议题的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适合采用联动报道的方式呈现。选题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也是联动报道的一大难点。好的联动报道能够产生更广泛的传播影响力。在各类出彩出圈的媒体联动报道中,主要涉及全国性重大事件、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性重大事件这三大选题方向。
1.以全国重要会议和热点事件为主题的融合联动报道。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媒体开展联动报道的重要时间节点。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和委员齐聚北京,为媒体记者提供了开展联动报道的便利条件。特别是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各级媒体改变过去只注重独立报道的方式,转而开展跨省市和跨区域的媒体联动报道实践。例如,四川和重庆的省级主流媒体展开深度合作,推出2022两会特别策划《川渝群英谱》。主题海报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成都发布、万州发布等44个川渝城市政务新媒体的响应。各城市主流新媒体发挥各自的地域特色,推出了长图、漫画、特色海报等新媒体产品,从多个视角和场景展现新时代川渝地区的发展成果。与之类似,黑吉辽三省的主流媒体同时策划推出“保护利用黑土地 携手共筑大粮仓”大型主题报道,包括《吉林:惜土如金筑粮仓》《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辽宁:走出一条开发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路》等多篇报道,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安徽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和浙江日报深度合作,邀请了沪苏浙皖四地代表委员,共同探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出《一体化“加速跑” 高质量“立标杆”》《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代表委员共话发展》《党报联动,共话如何答好1+3>4这道题》等系列报道。
2.以重大国家战略为主题的融合联动报道。国家重大战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例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省(区)媒体积极联动,推出主题性报道,主流媒体共同奏响“黄河大合唱”。由山东广播电视台牵头、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和播出的综艺节目《黄河文化大会》,通过答题比拼、嘉宾故事、导师讲解等形式,展示了黄河深厚的历史底蕴。节目还邀请了沿黄九省(区)卫视主持人到黄河沿线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遗产所在地进行外景拍摄,以多种形式呈现黄河文化,使其可视、可听、可感。四川、山西、宁夏、山东、陕西、青海、内蒙古、甘肃、河南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大河奔流新时代》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活动,围绕“黄河是我家”这一主题,以文艺作品呈现黄河精神。各媒体机构积极拓宽传播途径,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跨地区、跨平台资源,推进跨屏、跨网、跨域等融合视听新体验。在党的二十大期间,陕西、山西、山东等黄河流域九省(区)党报推出全媒体联动报道,邀请沿黄九省(区)的党代表通过云端连线,共话发展议题,奏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
3.以区域性热点事件为主题的融合联动报道。地方媒体围绕区域性热点事件协作联动,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新闻“富矿”,全面展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2022年6月,郑渝高铁全线通车,穿越大巴山脉,桥隧比高达98%,成为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快速路网。郑州、许昌、平顶山、南阳、j4or+3ac1RwxKuhteMOkqfJnuBNXZY9T9ilmnwWFwTU=襄阳、重庆六地的主流媒体联动开展“共同见证伟大时代”直播活动,一线记者登上首发列车,带领网友感受河南、湖北、重庆三省市“千里一日还”的乘车体验,欣赏沿途各地的壮丽山川和厚重的人文历史。2022年7月,成渝铁路迎来通车70周年,成都广播电视台“看度”“神鸟知讯”“听堂”等全媒体矩阵与重庆广电“新闻第一眼”进行了深度联动,推出“丰碑七十载成渝向未来——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大型融媒体特别直播”。直播中,一辆绿皮车和一辆动车分别从成都和重庆出发,相向而行,五组记者和两路慢直播信号实时在线,全面展现70年来成渝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成就。此外,四川、重庆的党报联合中国铁路成都局推出《我与成渝铁路的故事》征集活动,唤起公众关于成渝铁路的记忆,展示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成果,优秀内容在四川日报和重庆日报的全媒体平台广泛发布。
媒体联动报道要实现出圈,就要基于媒体传播矩阵,围绕重大选题深入挖掘新闻素材,强化技术赋能,创新内容表达形式,推动融媒产品提质升级。
1.深挖地方特色,内容多元融合。在媒体联动中,各主流媒体主动采写与各自区域关联性强的内容,并根据各类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推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融媒体产品,如融媒体直播、长中短视频、长图海报、手绘漫画、H5等,从中体现地方元素,满足网民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宣传活动中,云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西藏、新疆8个边疆省区党委网信办主办,8个边疆省区主流媒体共同开展“我在边疆望北京”大型联动全媒体报道活动。八省主流媒体根据各自区域的特色推出新媒体内容,如《H5:我的家乡美如画》《高黎贡山与大兴安岭的对话》《云南&西藏丨为家乡连麦!》《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辽宁&云南丨绿色引领新发展》等。这些内容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辽阔与壮丽,积极营造了喜迎盛会的网络舆论氛围。该活动自2022年9月5日上线之后,在绵延2.28万公里的边境线上持续39天、超过2亿人参与其中,上榜党媒平台一周新闻热榜,网络热评不断,全网阅读量超15亿人次。这种多形式、多平台、多矩阵的融合传播促进“多声部”共同唱响时代最强音。
2.强化技术赋能,创新媒体联动表达。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媒体联动报道创新提供了契机。以2022年全国两会主题报道为例,京津冀主流媒体津云新媒体、千龙网、长城新媒体联合策划推出《云瞰京津冀》系列网络访谈节目,打造“协同号”虚拟演播室,并以虚拟人物“云小朵”串起全场。三地演播室云端连线,采用5G+MR+AR技术,将虚拟环境融入演播室的现实场景当中,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此次活动通过三维数字建模和虚实空间3D坐标同步解算等技术实现了高效互动,取得了良好的视听传播效果。作为“协同号”的驾驶员,“云小朵”调度整场访谈,通过“协同号”连接北京、天津、河北的演播室,三地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进一步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云小朵”以活泼生动的交互方式和语言表达,实现了对重大主题的“软表达”。节目播出同时,三期系列访谈节目《牵住“牛鼻子”》《协同发展“加速度”》《绿色的故事》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推出了中长短视频、新闻海报等融媒体产品,打造了媒体联动的现象级产品。
3.融媒体矩阵式传播,强化舆论引导。主流媒体应围绕重大选题展开媒体联动,充分发挥各自全媒体矩阵优势。通过移动化、直播化、碎片化、轻量化的传播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联动报道。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联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和抖音,共同推出特别策划《开往春天的列车》融媒体作品。该作品以驰骋大江南北的“复兴号”列车为主题,展现了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通过手绘漫画、动画、H5等创新融媒体手段,网友仿佛坐上“复兴号”列车,亲身感受春日盛会开创时代新篇章,身临其境地见证自贸港蓬勃发展。该作品在澎湃新闻、津云客户端、新海南客户端、今日头条、抖音、中国网、闪电新闻等平台进行了矩阵式传播,并收获广泛好评。此外,该作品还与头条号联动,设置了“开往春天的列车”头条搜索,扩大了专题策划的受众覆盖,并以H5的形式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话题总阅读量超3亿。
媒体联动让重大主题宣传从过去的“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实现了媒体资源的融合与创新。主流媒体以多视角、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多元化、纵深化的内容形态,全媒体化、矩阵化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延伸新闻产品的价值链,推动新闻报道出彩出圈,构建起“大宣传”格局,切实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2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B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坦坦,董晓勋.变独家取胜为联动共赢——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地方主流媒体联动报道现象解析[J].青年记者,2022(05).
[2]齐雅文.媒体联动:怎么做出靓模样?[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7-19.
【编辑:陈文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