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出版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双创”实践探索

2024-07-18 00:00王勤熙
新阅读 2024年6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与精髓所在,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更是推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中国人的家》立体化科普绘本套装以传统民居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通过融合出版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传统民居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立项背景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最早出现在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此后,两创理论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传统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物质承载体,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不言而喻,向大众普及民居知识,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国人的家》立体化科普绘本套装的策划出版,旨在通过融合出版的立体化呈现方式,使得传统文化更为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读者阅读兴趣。

● 选题调研

明确受众。《中国人的家》立体化科普绘本套装在策划与设计之初,就明确其受众群体为6—12岁少年儿童,这一受众定位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教育需求:6—12岁少年儿童正处于知识吸收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家长也期望孩子能够通过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家文化。

年龄特征: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好奇心、求知欲强烈,对于立体化的呈现方式和互动性的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形式的立体化和互动性,以吸引这一年龄段的读者。

文化传承:项目团队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让广大少年儿童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受众调查。在确定6—12岁少年儿童为本项目受众群体后,项目团队通过发放问卷、校园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受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群体普遍期望自己孩子能够通过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居文化。同时,少年儿童群体对于新颖、立体化的科普形式展现出极大兴趣。基于这一调查结果,在策划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内容上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形式上的互动性与探索性。力求通过融合出版形式,将传统民居和文化的魅力更直观、生动、多元化地呈现出来。

展现形式。基于对受众调研结果的深入分析与思考,项目团队将《中国人的家》立体化科普绘本套装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科普礼盒,其中包含科普绘本、实验教具、科普视频、伴读音频及使用手册五大部分,力求做到可读、可看、可听、可玩,寓教于乐,为读者提供一次全面、深入的传统民居文化体验之旅(如图1)。

● 创作思路

对标小学课标。基于本项目的受众群体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在本项目科普绘本、实验教具、科普视频等子项目创作之初,项目团队严格参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9》《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9》《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多项权威课标文件,以确保绘本、教具、视频中科学知识的准确性、严谨性与实用性。针对传统民居中的科学知识,紧密结合科学课标中的要求,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出发,全面展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同时,也在实验教具中强调技术作为人类能力的延伸及其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与课标中“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等条款内容高度契合。

在绘本中民居文化知识的呈现上,遵循语文课标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读者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与课标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等条款内容紧密相连。同时,注重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教具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数学课标的要求,让读者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此外,希望通过九个教具的互动实验培养读者的空间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这与课标中“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条款内容高度一致。

绘本设计。绘本共分为《中国人的家·北风》《中国人的家·南韵》两分册,分别聚焦北方民居与南方民居。在内容编排方面,遵循了“概述—分述—总结”的逻辑框架。开篇概述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民居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区域特征;随后分述部分则按照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精心选取了3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案例,依照由北向南的地理顺序从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细致介绍;最后总结部分则对前述内容进行了高度提炼和概括,帮助读者系统把握传统民居的共性与特性。在图文排版设计上,采用了标签式图文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清晰直观的图文对应关系,准确传达每个民居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科学知识。这种排版方式不仅提升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也有助于培养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教具设计。配合绘本内容,项目团队精心设计了9款民居实验教具与1本操作手册,旨在引导读者通过动手实践,对各类民居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结构特点以及功能用途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同时,在操作手册中还特别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可在两册绘本中找到。通过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可加深对绘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具的设计涵盖了以下六大类别(如图2)。

拼插类教具:通过提供四合院、吊脚楼等代表性民居的模型拼插套件,使读者能够亲手组装,从而直观感受这些民居的空间布局和结构特色。

实验类教具:借助民居排水实验工具,读者可以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深刻理解浙江双美堂中“四水归堂”这一设计理念的实用性和文化内涵。

益智类教具:孔明锁是一种传统榫卯结构玩具。通过挑战复原孔明锁的任务,读者可以在游戏中了解并体验中国古代建筑的搭建智慧。

搭建类教具:蒙古包、安徽民居的搭建套件将引导读者在搭建过程中了解该民居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实现学习与乐趣的结合。

创意类教具:通过彩纸和塑料棍搭建黑龙江斜仁柱民居,了解东北鄂伦春族人们在长期狩猎生活中承续下来这一形式特别的可移动居所。

艺术类教具:通过提供传统画轴,鼓励读者设计并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这一过程将充分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字资源设计。为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在绘本创作的同时,团队同步为其配套了科普视频、伴读音频与精美图片三大电子资源,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获取。

科普视频。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建模技术,复原了30个民居的原始建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了民居科普视频。视频以三维立体形式展现了民居的空间结构、室内装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更直观地了解民居的建筑特色、结构特征和人文内涵。

伴读音频。这些音频由专业朗读者录制,通过清晰、悦耳的声音,将绘本中的文字内容生动地呈现给读者。边听音频边阅读绘本,不仅能够增强阅读体验,还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民居之美。

精美图片。这些图片均出自此绘本,图片以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民居的细节和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读者可以将这些高清原图设置为电脑或手机的桌面背景,随时欣赏传统民居的美。

● 形成品牌

随着《中国人的家》立体化科普绘本套装的成功推出,项目团队意识到传统民居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科学教育价值,不仅为读者们提供了寓教于乐的阅读体验,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基于这一认知,团队决定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中国人的家”科普品牌。

开展线下活动。项目团队精心打造“中国人的家”科普课程,课程遵循“展教结合,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讲座、虚拟漫游、科学实验、动手拼装以及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环节,使少年儿童全面而深入地学习并体会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堂上,通过生动的互动讲解,引领学生们走进中国传统民居的世界;虚拟漫游环节则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建筑的风貌;科学实验和动手拼装环节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深入了解建筑的奥秘;而小组讨论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思想,共同成长。本课程已在北京史家小学、三里河三小等多所小学及北京科学中心等科普场馆开展80余次。这一课程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青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线数字平台。“中国人的家”水与传统民居数字博物馆项目收集整合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300个传统民居的丰富资源,涵盖地理位置、水生态环境、建筑形制以及文化习俗等相关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集数据查阅下载、科普教育、交流合作、技术咨询于一体的在线数据库服务平台。本项目旨在为社会大众、青少年群体以及科研设计单位及学校提供相关科研成果数据,以及民居展示、科普教育、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本项目获评“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创新案例”。

打造元宇宙空间。“中国人的家”元宇宙空间是一项创新且富有教育意义的项目。此虚拟空间共分为四个区域:一是图书鉴赏区,用户可深度研读《中国人的家》科普绘本,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丰富内涵;二是建筑科普区,通过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展示了包括北京四合院、浙江双美堂在内的10个典型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背景;三是模型展览区,陈列了北京四合院、浙江双美堂、陕西地坑院、福建土楼四个古建筑模型,点击模型则可进入我们精心构建的VR数字模型空间,仿佛置身于这些古建筑之中,身临其境感受其独特的建筑之美;四是趣味拼图区,提供了一种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柄控制虚拟建筑模型进行拼搭,深入了解其建筑构造与装饰艺术。此外,该元宇宙空间还支持多人在线交流,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探索古建筑知识的平台,让他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元化项目精心打造,“中国人的家”品牌逐渐在公众视野中崭露头角,并赢得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可。线上平台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互动体验,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参与;而线下活动则通过科普课程、趣味拼搭、VR体验等形式,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到传统民居的魅力。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中国人的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转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