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关键教学环节的应用

2024-07-18 00:00:00朱万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7期

【摘 要】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走出旧思维,从支持手段到融入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入手,发挥其直观性、互动性等优势,为学科教学效果优化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服务。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 能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点很多,实际教学中需要把握关键环节,恰当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数学学科素养目标,为学科教学发展助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7-093-02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能够实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内容很多,但作为教师需要“有的放矢”,辨证地应用技术手段。本文以“位置与方向”一课为例,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探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关键环节的应用。

巧用技术助力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也是整个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教学设计环节发挥诸多作用。

1.基于网络表单收集学情数据

利用在线表单、问卷等形式,教师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真实的学情数据;基于网络在线平台的一些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功能,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风格、认知特点。这能够为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重要与真实的数据支持。在“位置与方向”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前获得学生平时对出行旅游规划、家庭住址定位等方面的认知基础,进而利用合适的软件、素材及问题去设计并实施后续的教学环节,而且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实现小组成员分配。

2.利用常用信息化工具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需要预设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开展探究。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以手机投屏或在线预览的形式,生动地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如你身处的位置是什么、你所面对的方向是什么等。通过这样的问题,在电子地图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对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方向进行探索、思考,学习兴趣也会高涨。

3.借助微视频引导概念认知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位置与方向”概念有关的微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同时,还可以借助希沃授课助手等设计一些交互式课件,在概念认知中让学生对一些习题进行拖拽、批注等操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1]。

巧用技术实现趣味性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课堂导入。比如,在设计环节用到的导航APP、fc90f2551dc6c9e5b1d5150f3f6a91cf电子地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投屏展示,通过“我们学校的位置在哪儿”等系列问题,展示当前我们所在的位置,结合地图上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处的位置、标志性建筑物的方向等。这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与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互动电子屏触控、拖拽的功能,设计有趣的互动活动或小游戏。如简单的迷宫游戏,让学生通过操作角色在迷宫中寻找出口,并描述自己所走的方向和位置变化。作为课前活跃课堂气氛的环节,用于课堂导入,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认知与实践活动中。此外,利用多媒体动画或视频创设故事情境引出“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点等导入方式也比较常用。

利用多媒体与互动技术设计的趣味性导入环节,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前提下,自然地进入到新知学习的状态。

巧用技术优化课堂合作探究环节

在“位置与方向”一课中,交流讨论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分享观点,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如“讨论校园地图的绘制”就是这一课中需要进行合作探究的重点活动。学生在学习了如何绘制简单示意图后,可以分组讨论如何绘制校园地图。但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讨论与合作探究、动手实践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在线定时器、动画倒计时等工具规定学生活动的时间,按时提醒学生尽快完成任务。学生有了这类小工具的介入也会注意时间的分配,从而提升整体合作探究与实践的效率,推动课堂教学按照预定的环节与目标进行。当然,在学生动手实践“绘制校园地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舒缓、轻松、悠扬的轻音乐,烘托一下课堂氛围,让学生得到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方面的熏陶。

在各组“校园地图”绘制完毕后,我们可以用一些随机点名、抢答工具,让学生相对有序地进入到展示环节,展示过程中电子投屏、必要的屏幕批注也是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这些都能够为课堂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与分享等提供必要且有效的支持。

巧用技术记录丰富的课堂生成性资源

在“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中,课堂上积累了丰富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将其记录下来,为进一步优化教学、做好课堂教学反思服务。

1.利用录音、录像捕捉课堂互动

当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或方向时,教师可以将其发言录制下来,形成音频或视频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可以用于后续的回顾和总结,还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使用视频展台与互动屏幕等记录学生观点与创意

在“位置与方向”一课中,教师用视频展台、互动大屏中所带的一些录屏、拍照、批注工具,记录学生的观点、创意以及解题思路。如学生在屏幕上演示自己所绘制的“校园位置图”时,教师就实时记录他们的想法和思路,通过回放这些记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纠错、总结,另一方面也能够以课堂教学资源与学生成果作品等形式进行保存和分享。

3.利用转录技术整理课堂笔记

在“位置与方向”一课中,教师对整节课进行音频、视频的记录,后期则采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整理成笔记,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一课中存在的误区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利用数字技术,可以较为便捷、有效地积累这节课中的课堂生成性资源。这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教师专业发展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巧用技术开展科学评价

在“位置与方向”一课中,教师通过数字化记录的形式记录了课堂上学生的观点、问题以及整个课堂师生活动的过程,这些都能够为最终科学的教学评价提供数据素材。如基于课堂转录的资源与材料,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发言的次数、时长及质量,可以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还可在作业中利用技术手段对题目的得分情况、错误类型和频率进行统计及数据可视化操作等,这能够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数据分析技术与课堂数字化的记录是相辅相成的,其同样能够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数据的支撑,教师未来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教研论文撰写等就有了强有力的实践依据。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关键教学环节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且丰富的学习体验,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整体学习成效等都具有实际意义。当然,信息技术手段更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也为其专业成长提供了相应的支撑。

参考文献

李晓辉.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 亚太教育,2023(6): 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