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航空运输是该区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顺义区正在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顺义区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注重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生态的构建,国际化、高端化教育聚集效应已经形成,在助推顺义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顺义区共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214所,其中幼儿园113所、中小学98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2.38万人。现有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等6个中学教育集团,东风小学、西辛小学等6个小学教育集团和建南、幸福2个幼教集团。近年来,顺义区先后引进黄城根小学、中关村三小、府学胡同小学等名校合作办学。
本刊编辑:顺义区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孟朝晖:2023年9月,顺义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全方位护航区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前教育公办率稳居全市前列。按园址数计算,我区公办园占比69%。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75%,远远高于国家要求的“到2027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的目标。我区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1%,新增托位420个,全力保障幼有所育。
二是加快公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牛栏山一中为龙头的一批示范、优质特色高中,不断深化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工作,跨学段一体化改革,探索集团化、组团式发展路径,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教育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三是国际和民办教育集群效应凸显。目前,顺义区共有顺义国际学校、德威国际学校、顺义英国学校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3所,在校生4165人,占全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2%。全区共有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9所,包括鼎石学校、海嘉学校、新英才学校、青苗学校、君诚学校、新府学外国语学校、诺德安达学校、芳草外国语学校和贝赛思学校,在校生6787人,占全市民办校在校生总数的29%。国际化、高端化教育聚集效应在顺义已经形成,在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速“两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家庭教育项目化发展树品牌。顺义区是北京市首个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区社区教育中心是北京市首批2个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之一,是市级家校社共育咨询室,“顺义区家校社合作育人基地项目”被评选为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另外,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还有4支专业队伍:一是由7位教师组成的负责全区家校社合作育人工作的专职队伍;二是为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的10名退休校长组成的队伍;三是一支近百人的专家团队,包括社会知名人士和家庭教育领域专家,为顺义家长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四是一支千人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在各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工作。“家长教育大讲堂”“家教名师校园行”等品牌活动,促进了区域百姓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本刊编辑:进入新时代,顺义区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孟朝晖: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过程中,顺义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特色也逐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北小营、木林和龙湾屯3镇7所义务教育学校组建育人共同体,推进跨学段、跨区域一体化办学和人才贯通培养实践。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项目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导师制”管理,提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成立新英才学校“英才少年科学院”,优质资源辐射区内公办校。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仁和中学入选全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学校。
二是做好合作办学“后半篇文章”。积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做好名校办分校“后半篇文章”。北京市十一学校顺义学校已挂牌,正式落户顺义,区教委与首都师范大学签订教育发展战略合作意向书。充分发挥合作办学学校在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方面优质资源的作用,利用合作办学输出校的优质资源,成立“张文峰校长工作室”和“商红领特级教师工作室”“孙敬彬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全方位为我区学校提供指导与支持,提升各校办学质量。全区37所中小学参加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与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开展“大思政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发挥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作用,辐射带动全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
三是落实五育并举取得新成绩。承办北京市中小学落实全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顺义区现场会暨京藏学生“国学诵读”活动启动仪式,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与丁宁团队合作开展“体教融合智慧乒乓特色校园”项目,3000余名学生受益。举办顺义区第25届学生艺术节和顺义区首届中小学生青少年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做好科技教育“加法”,区少年宫挂牌“海洋与国防科普教育实验基地”,顺义一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首师大附属顺义实验学校和南彩二小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牛栏山一中等10所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本刊编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教育数字化方面,顺义区做了哪些尝试和探索?
孟朝晖:顺义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北京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以建设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为抓手,把数字化作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顺义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大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共享教育数字化助力区域师生发展的实践成果。
首先,完善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有效投资和采购。区教委制定数字化基础设施相应的采购规划和优先级标准,重点关注关键基础设施的充分投资。截至目前,已为至少40%的学生和80%的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促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二是升级网络设施。实现教育业务专网、教育视频专网、金财专网三网接入,全区所有教育单位3570台网络设备实施区级统一管理,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11Gbps。全区中小学、新建幼儿园实现无线网络100%覆盖,部署无线接入点10 083个,实现全区上网统一认证,为各类教育应用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网络支持,更为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智慧教室改造升级,实现智慧学习环境区域全覆盖。通过硬件设施与软件平台的整合建设,区教委升级了3772间智能化、交互性强、整合度高、适应多元化教学需求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多屏互动、在线直播录播、研讨交流等教学功能全覆盖,筑牢了智慧教育“智能+”模式的硬件基础。
其次,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一是用数智教育夯实基础,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线上教育资源平台,整合了大量的优质课程、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等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免费使用。丰富拓展平台功能,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收集了解教师与学生应用需求,完善覆盖学情分析、课前备课、课堂授课、学习反馈、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应用功能。二是用数智教育赋能课堂提质增效。利用“开放课堂”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数字化。“开放课堂”为全区干部教师听课、评课、观摩、网络教研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手段,为督导听课提供了信息化新途径。围绕校内、集团校内、联盟校间和城乡手拉手结对校做文章,打造“双师课堂”应用场景。实现校内、校际间同上一堂课,构建起线上主讲、线下答疑、各取所长、相互促进的教学新场景。三是用数智教育赋能数据精准分析,促进师生减负提质。构建起智慧课堂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系统、智慧管理系统等。大数据学业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是我区首次且在全市率先实现各校分布式扫描、分散式阅卷的区级新型质量评测模式,平台覆盖全区所有初高中和12所小学试点校。上线以来,区域开展联考11次、学校开展各类考试420次、在线组卷4722次,生成各类成绩报告20 004份。面向全区各学段学科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化评课量表,面向教研员等人群提供AI听课本,为听评课提供数据依据。在4所试点校已累积1144份课堂教学实时分析报告。
再次,注重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组织教师开展系统的数字化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数字化教学的胜任力,引导教师从“不愿用、不会用”到“离不开、创新用”。区教委多层级开展讲座、研讨、优质课展示、教学比赛等形式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开设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线上、线下课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校教研活动。各校积极开展数字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校内教研活动,助力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本刊编辑:数智时代,未来顺义区在教育发展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新时代人才,有什么样的思考?
孟朝晖:今后,我区教育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大思政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一是整体优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体系,发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体制机制优势,构建起德育要素融通一体、学段衔接一体、各方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二是落实我区“1+3创新人才培养办法”,指导学校细化校级培养方案,按步骤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储备与培养、全过程监管问效等工作。三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将是我区下一步关注的重点。通过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和建设心理咨询中心等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增强抗压能力和应对各种挑战能力。
在教育数字化方面,一是将在线上资源平台持续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和教师个人信息和教育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数据保护机制,防范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营造安全可靠的数字教育环境。三是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质效。借助教育数字化,深入落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我们将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助力教育新发展的作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体验。推广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掌握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围绕教育强区建设,我们还将加强对各学校的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建立完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顺义区将致力于建设高质量、均衡化、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