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野,感知自然。心有草木,四季花开。
认禾本科植物虽然是令人头秃的事儿,但是也有一些小乐趣在里面,比如它们的名字。我们身边杂七杂八让人无视的柔弱小草,有些却有着如雷贯耳、令人忍俊不禁的跟动物有关的名字。
狼尾草
狼尾草,蒺藜草属(原狼尾草属)。狼尾草长得高大,直立的花序比较长。可能猛一下看到会说“这不是狗尾草吗”,还真不是。狼尾草的小穗单生或2~3穗聚生成簇,无柄或具短柄,有1~2朵小花,下面围以总苞状的刚毛,成熟后刚毛随同小穗一起脱落。它跟狗尾草同科不同属,不仅细节差别大,植株大小上差别更大。
先秦时期的《诗经》中把这种形如狼尾的草称为“稂”,意思是“禾中之狼”。大家熟知的成语“良莠不齐”,原来就写成“稂莠不齐”,还有个成语叫“不稂不莠”,“稂”指狼尾草,“莠”指狗尾巴草。狗尾巴草成熟后穗头弯曲摇动,如小狗在摇尾乞怜,穗上刚毛摸上去柔软顺滑,而狼尾草成熟了也照样穗头直立,刚毛硬挺,就像狼尾巴炸毛一样,带着狼性的不羁与彪悍。
狗尾草
狗尾草,狗尾草属。狗尾草更常见,植株细小,我老家那边叫它“谷谷莠”,小时候我经常采一把编小兔子。狗尾草的小穗单生或者簇生,小穗下的刚毛在小穗柄上脱节,刚毛不随小穗一起脱落。也就是说狗尾草干枯时还有刚毛宿存。
承载着满满童年记忆的狗尾草,在我国的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记载中,狗尾草就是“莠”。《齐风·甫田》中写道:“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无田甫田,维莠桀桀。”这里描写的就是长满了狗尾巴草的场景。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六《草部·狗尾草》释名曰:“时珍曰:莠草秀而不实,故实从秀。穗形像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
虎尾草
虎尾草,虎尾草属。有了狼尾、狗尾,再来个虎尾。虎尾草也是常见的草,穗状花序5到10余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像一把毛刷子。
牛筋草
牛筋草," 属。狼、狗、虎都有了,牛来了。牛筋草是常见杂草,最大的特点是根系发达。我小时候在地里拔草,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草,在干旱的地方根本薅不动。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很少单生。牛筋草特殊的地方是它的果实为囊果,而禾本科绝大部分植物都是颖果。
牛筋草也被称为“世界十大恶草”之一。由于它根系发达,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光能能力非常强,从而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
野牛草
野牛草,野牛草属。牛还不够,再来一个野牛。野牛草雌雄异株,雄花序有1~3枚总状排列的穗状花序,雌花序常呈头状。
升马唐
升马唐,马唐属。有了牛,怎能少了马。升马唐广布路旁、荒野、荒坡,是一种优良牧草。总状花序5~8枚,呈指状排列于茎顶。
白羊草
白羊草,孔颖草属。白羊来了。白羊草生于山坡草地和荒地,总状花序4至多数着生于秆顶,呈指状,长3~7厘米,纤细,灰绿色或带紫褐色,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两侧具白色丝状毛。
狗牙根
狗牙根,狗牙根属。除了马、牛、羊,还有狗。狗牙根的根茎蔓延力很强,广铺地面,常用以铺建草坪或球场。
从上文看,我们知道了小草虽然丑而柔弱,名字却可以如“狼”似“虎”般霸气,也可以这么“牛”。但下面这些小草的名字就有些让人嫌弃了。
虱子草
虱子草,锋芒草属。叫虱子草,一定是有令人不快的虱子特质,那就是颖果的肋上具钩刺,只要碰上就粘你没商量。它们靠动物的迁移把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虱子草的颖果2毫米左右,粘上就像爬了虱子,很形象。
虮子草
虮子草,千金子属。刚说了虱子,又来了虮子,虮子是虱子的卵,而虮子草跟虱子草不同属,八竿子打不着了。虮子草的颖果圆球形,只有0.5毫米,难道是因为太细小,只能用“虮子”来形容?
雀麦
雀麦,雀麦属。雀麦的圆锥花序稀疏展开,小穗黄绿色,向下弯垂。
禾本科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植物,但是草的世界相比其他植物混沌而复杂,走进去一片迷茫。然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就走进草的世界,一点一点认识它们吧。
本文参考公众号“木棉爱摄影”、百度百科、《中国植物图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