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福州都市圈环三都澳区域加快了开放、开发的步伐。随着环三都澳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的产业和人口开始加快集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这也就加大了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推进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的建设。
关键词: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生态文明
党的十九大以来福建省福州都市圈环三都澳区域加快了开放和开发的步伐。“十四五”期间环三都澳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的宁德市正加速迈向万亿工业时代,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正在加速。近些年,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环三都澳区域加快布局和崛起,环三都澳区域逐渐形成了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等四大千亿主导产业集群。同时,环三都澳区域近些年来水产养殖和旅游业发展步伐也加快。环三都澳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加快集聚,也给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积极推进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的建设。
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加快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全人类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对于中国的绿色发展,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中一直以来都很重视。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十七年多,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厦门的自然生态问题,积极支持厦门筼筜湖生态环境的治理。“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下,人大代表议案,中央领导检查督促,连续3年,总共投了3000万元,终于把筼筜湖治理好了”。1989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说过“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他认为宁德的山林资源是很重要的发展优势。但由于多年来的乱砍滥伐,林业资源在减少,出现了许多荒山亟待绿化造林。习近平认为宁德要发展林业经济,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和福建省政府工作期间也十分重视福建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福建的生态省建设。在践行习近平同志“生态福建”建设过程中,福州长乐当时“立足长乐‘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独特优势,按照‘把海露出来,把地绿起来,把景美起来’的思路,提出了建设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布局合理科学,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的滨海生态城市的构想”。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渐形成。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思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一,习近平认为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提倡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其二,习近平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也是生命共同体,应共谋建设和呵护地球生命共同体。其三,习近平认为环境也是民生,保护环境也是为了民生,应该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新时代民本思想、新的发展理念和生命共同体的新思想。认为地球上的冰川、草地、森林、河流、海洋、湿地、滩涂、沙滩等都与人类构成了生命的共同体;认为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认为保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依靠全球各国人民共同呵护地球生命共同体。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地球并不是一直对人类秉持友好,自然界也不是为了我们人类利益而建的公园,人类的不断膨胀,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是不稳定的,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近些年来,环三都澳区域现代化进程加速,环三都澳区域开放、开发步伐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的产业和人口也正加快集聚。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等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集聚,同时,近些年环三都澳海域的水产养殖和旅游业也发展迅速。环三都澳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的压力,也带来许多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三都澳区域加快布局和崛起了诸多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重工业。2008年,青拓集团落子三都澳区域的湾坞,15年间环三都澳区域崛起了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青拓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大,并吸引了甬金、宏旺等上百家产业链企业在三都澳之滨的福安湾坞抱团集聚。在三都澳之滨的焦城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车里湾,宁德新能源、宁德时代、厦钨等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链集群正加快集聚,三都澳之滨正在崛起全球最大的锂电新能源生产基地。在三都澳之滨的焦城三屿工业园区,亚洲最大的总装车间上汽宁德基地正加快集聚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在三都澳之滨的焦城漳湾和福安市甘棠镇上塘产业园,中铝东南铜业和深圳正威集团正加快集聚铜材料千亿集群。以及三都澳之滨的霞浦工业园区的时代一汽和古田大甲工业园区的杉杉等,都在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和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的产业、人口的集聚。同时,这也带动着环三都澳区域的焦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大甲等地的城市化进程,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水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的增多;产业集聚带来人口的集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人类生活垃圾的增多;环三都澳区域各工业园区和配套公路、铁路、码头的加快建设也带来环三都澳区域林地、滩涂、湿地、海域面积缩小;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的燃油汽车和燃油轮船也日渐增多,也加大了环三都澳区域的碳排放量等等,都给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问题。“人类生活对于干净、清洁水质的需求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受到工业污染的影响,这样的正常需求就不可能实现了。”例如:据调查,宁德城区排放水中的硅酸盐(DSi)、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氨氮(NH4+)、无机磷(DIP)和悬沙含量(SSC)浓度显著高于海水中的含量,水质显著劣于海水水质,是湾内主要污染源之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主要是在丰水期,也说明营养盐主要由陆源输入。所以,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同时加大了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
(二)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围海造地”对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三都澳区域四大千亿主导产业集群的加速集聚,加快了这一区域城市化的进程,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也渐渐地向三都澳海域延伸。如焦城区东湖塘的围海造地、三屿工业园区的围海造地、三都澳新区的围海造地、车里湾的围海造地以及福安的白马港、霞浦的溪南半岛等地的围海造地,都导致了三都澳海域湿地、滩涂、沙滩、海域面积的缩小。例如,依据1996-2018年间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结合野外地表调查,22年间环三都澳自然湿地面积减少26.79km2,进一步分析发现,环三都澳地区填海面积从1996年的61.18km2增长到2018年的98.27km2,增长率达60%,潮滩总面积减少39.21km2。还有就是随着三都澳各港口开放开发的加快,三都澳海域航运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货轮和轮船携带了大量的外来生物来到了三都澳海域。例如互花米草被携带进环三都澳地区,由于它强大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使其疯狂蔓延,迅速改变或破坏滩涂湿地的生态群落结构,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开始衰退,最典型的是对三都澳海域本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侵夺。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候鸟数量大规模减少,鱼、虾、贝产量降低,进而影响到环三都澳海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三)环三都澳区域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对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宁德位居东南沿海,海岸线漫长,拥有4.4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三都澳、沙埕港等深水海港众多,蕉城、福安、福鼎、霞浦4个沿海县(市、区)拥有超过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三都澳区域大黄鱼养殖技术日渐成熟,环三都澳海域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除了大黄鱼,还有鲍鱼、海参、海带、紫菜等多个区域养殖品种,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外来从业养殖人员日渐增多,养殖人员达到60多万人,有力地推动了环三都澳区域的乡村振兴。然而,随着环三都澳区域水产养殖业的崛起,由于养殖规划不合理,养殖业的规模出现恶性膨胀,使得宁德环三都澳海域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偿、无度、无法”的现象出现常态化趋势。环三都澳湾区内的相当多区域网箱密布,养殖密度过大,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军事区、航道、锚地和码头等的正常作业和航道的顺畅。此外,由于长期粗放、落后的水产养殖方式,导致环三都澳海湾内每年都有相当多的易破碎、难分解的泡沫浮球成为海漂白色垃圾。三都澳内海海域中的水质也呈现恶化趋势,严重影响三都澳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就是湾内养殖规模大、密度高、无序粗放,投放的饵料严重加剧了湾内的富营养化程度,导致海湾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调查结果显示,亚硝酸浓度远大于其他河流和海洋自然水体,溶解氧含量普遍较低,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形成“富营养、藻类少、养殖灾害多”的独特特征。另外,随着环三都澳区域交通设施的完善,环三都澳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三都岛、斗姆岛及环三都澳区域的滩涂、沙滩、湿地等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世界各地游客,众多游客的到来,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活垃圾也日渐增多。同时,随着环三都澳区域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三都澳海域的燃油渔轮和燃油客轮也日渐增多,这也增加了更多的碳排放量。也进一步加大了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
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
“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新号角正吹响闽东人民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也是闽东人民的梦想。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快了环三都澳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环三都澳区域必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大对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建设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
(一)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引领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地球上的冰川、草地、森林、河流、湖泊、海洋、湿地、滩涂、沙滩等共同构成了地球生命共同体。它们都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在环三都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有必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引领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近些年,环三都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也开始向海要地,致使环三都澳区域湿地、滩涂等面积缩小,影响到环三都澳区域海洋生物多样化的发展。但也要看到,闽东人民在“围海造地”、向海要地的过程中,也开始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开展了力所能及的生态修复等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推进建设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例如:宁德中心城区焦城区,20世纪60年代焦城城区很狭小、耕地面积很少,当时的东湖塘还是与城区相连的一片滩涂。每当海水涨潮时,船只可以沿着三都澳航道直接开入城郊。为了拓展焦城区面积,焦城区华侨农场开始围垦海滩,建造金马海堤和二十五孔闸门工程。东湖塘的围海造地,大大拓展了焦城区的城市用地和工农业用地,但同时也导致东湖塘区域的海域、湿地、滩涂等面积的大面积缩小,进而影响到该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近三四十年来,围垦之后的焦城区东湖塘,在附近几大溪流与三都澳潮起潮落的海潮,在长年累月的相互激荡和交汇中,逐渐又形成了新的大面积的湖泊和湿地。再加上焦城区人民又在湖泊岸边种上了诸多的花草树木、加快修复金马滩涂红树林生态系统以及建设了诸多的人文景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焦城区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为623.8公顷。是福建省建设的第二个国家湿地公园。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已查明维管束植物、野生脊椎动物数量众多,并拥有种类众多的鸟类,占福建省鸟类总数的20.0%。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有利于宁德市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市域内的生态环境,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位。同时,这也彰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宁德市区的具体落实和具体实践。也必然成为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样本。
(二)以“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近些年,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三都澳区域布局了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重工业,产业与人口也随之加快集聚,这也加大了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要从根本上缓解环三都澳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就必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环三都澳区域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很多城市汽车的大众化,并没有提供人们足够舒适的交通便利,因而,人们放弃传统汽车出行,寻找可替代的出行或许成为新的选择” 。目前,环三都澳区域正充分发挥在产业布局方面的优势,也即锂电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崛起的优势,“技术革命可以带来完全推翻基于经济理性的变化”。2020年宁德市基本实现“电动宁德”的基本目标,宁德市中心城区分别从电动社区、电动城区、电动景区、电动厂区等重点区域实现电动化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全方位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分时租赁车、执法执勤车、全市环卫用车、邮政行业用车、自动挡教学用车等方面的电动化,极力营造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此外,宁德时代生产的锂电池已在长江航道轮船上应用。当前,宁德已加快开发三都澳国际大港,未来三都澳航运更为繁忙,三都澳海域货轮、客轮和渔船的电动化也将成为大趋势,这些都将大大减少三都澳区域的碳排放,加快实现环三都澳区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
(三)以“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环三都澳区域生态环境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环三都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依靠法治。2019年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相继批准通过《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环三都澳区域的水产养殖业逐渐走上了法治化轨道,任何养殖单位和个人在宁德三都澳海域从事水产养殖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持证“上岗”。如果养殖户违规使用不符合海洋环境保护要求的材料制造水产养殖设施,造成较为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执法机关将依法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三都澳海域任何养殖单位和个人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垃圾应当集中收集治理并作无害化处理,而后循环再利用,严禁将生产、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入海;在三都澳海域岸边从事工厂化养殖生产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建设人工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养殖尾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等等。例如,通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三都澳之滨焦城区的海飘垃圾密度大幅下降,从2020年第二季度最高的14245.79m2/km,到2021年第二季度下降到289.24m2/km,同比下降97.96%,治理成效明显,海飘垃圾的源头管控得到有效落实,期间被列为中央生态环保监察“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和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绿色典型案例。近些年来,宁德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跟市委部署,围绕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大胆探索创新,全方位加强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全EK2YbZNUN2+8Ss39vEaxtw==力护航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山海协同的美丽新宁德建设。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号角,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激情地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宁德人民正牢记嘱托,以“久久为功、水滴石穿”的闽东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建设美丽环三都澳大湾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宁德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371.
[2]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当代党员,2019(04):4-10.
[3]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厦门[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28.
[4]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宁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71.
[5]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福州[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296.
[6]Finn Bowring.Andre Gorz and the Sartrean Legacy:Arguments for a Person-Centred Social Theory [M].Hampshire and London:macmillan Press,2000:121.
[7]Adrian Little.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Andre Gorz[M].Routledge press,London and New York,1996:61.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Andre Gorz.Ecology As Politcs[M].Boston:South End Press,1980:76.
[10]Andre Gorz.Paths To Paradise:On The Liberation From Work[M].London:Pluto Press,1985:29.
*基金项目:2023年度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FZB80)。
(作者单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