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7-17 00:00:00刘晓燕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9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简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深入分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得到了明确和保护,增加了村民对土地的使用和流转权益,促进了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动,充分释放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同时也探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土地流转难、经营主体转型缓慢等,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提供金融支持、加大培训力度等,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力、促进农村富裕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集体产权制度所存在的不完善和制约。集体产权制度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一种产权安排形式,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历史上的一些特殊原因和制度的限制,集体产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权益不清晰、决策不民主、流转不自由等,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通过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接着,通过对解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问题的一些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的限制,农村集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权不明晰、决策不民主、流转不自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机制,对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素质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传统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产业收入和劳动报酬,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着不完善和制约因素,如产权不明确、流转不顺畅、治理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首先,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利于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归属和权益保护,激发农民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其次,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实现农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促进农村居民的自治能力和自治水平的提升。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归属、保护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符合农民利益的改革路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可以借鉴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土地和资源在市场上的流动和流转,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通过流转市场,农民有机会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有更好资源优势的经营主体,使土地得到更佳的利用,提升农民的土地资源价值。同时,也可以让那些缺乏土地资源的农民通过租赁获得土地,从而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促进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更加灵活地流转、转移和交易产权,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市场化的交易过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供需的调节作用,让农村集体产权更加清晰明确,并且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此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应注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支持和推动,而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提升其组织和管理能力,培育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公平正义和价值追求。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农民的利益诉求,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首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对土地和资源的权益,确保农民能够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同时,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农民在产权流转过程中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注重公平正义和价值追求。要建立公平的规则和机制,明确产权交易的流程和条件,防止利益输送和不正当行为。同时,要注重产权交易的社会效益,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改革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治,保障交易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此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注重价值追求。要强调农民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推动农民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共同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农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注重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指导,帮助农民理解和适应改革,推动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政府还要加强监管和执法,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及时纠正和处理问题。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公平正义和价值追求,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经济中的体现。

(三)农村发展与集体经济

农村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而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及农村发展与集体经济的契合。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农村发展与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所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激发集体经济活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强农村的发展动力。农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和资源,开展农业生产、农村综合服务等经济活动,提高农村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可以充分发挥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村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农民对集体产权的转让、出租、流转等方式,可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关乎经济效益,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和社会公平,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同时,要注重农民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需求,保护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治理体制创新以及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民组织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农民创业、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确权登记与登记发证

改革的第一步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产权进行确权登记。通过对土地、林地、草地等农村集体资产的权属清查和登记,明确权利人,确保产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登记发证是指依法颁发产权证书,将土地和资产的权属证明给予农民,并确保其享有相应的权益。

(二)分配权与使用权的划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追求的是权责明晰、利益分配合理的原则。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明确农村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划分,确定合理的分配机制。分配权是指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对产出或收益进行分配的权利,使用权是指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使用和经营的权利。通过明确分配权与使用权的划分,可以有效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产权流转与交易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村集体资产的流转和交易。流转是指通过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过程。通过流转,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交易是指在产权流转的过程中进行的价值交换和协商的行为,通过交易可以实现产权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互惠。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非常重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确权登记与登记发证、分配权与使用权的划分以及产权流转与交易。这些内容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明确、有效和灵活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

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确权登记和产权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和利用土地、林地、草地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村集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鼓励和支持,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同时,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的多元化经营。农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等产业,还可以拓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服务等多种农业产业形式。通过多元化经营,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实现稳定增收。

此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为农民的创业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农民可以通过集体产权资源的流转,积极投资兴办企业,开拓新的产业领域。政府也可以通过创业基金、创业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创业难题,加强农村创业创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然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要解决土地确权和流转的问题,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提高其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农村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降低农民创业的金融风险。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宣传,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对集体产权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和改进。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的收入增加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确权登记和分配权与使用权的划分,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能够更加自主地经营农村集体资产。同时,通过产权流转和交易,农民可以将土地资产流转给专业化经营的农业企业或其他农民,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分红收入。这些收入的增加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的提升

通过确权登记和产权流转,农村集体资产的权属得到明确,减少了土地纠纷和争议的发生。同时,通过分配权与使用权的划分,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的使用和经营权得到保障,增强了农民的安全感。这些举措有助于稳定农村社会的基本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效应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一)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矛盾问题

主要表现在理论规划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有些制度设计是基于理论构建的,但在实践中遇到了实施难题。例如,一些制度规定了农民个人产权,但在实施中农民之间对土地流转的接受程度不同,导致实际操作出现了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深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加强与实践的对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试点和示范,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正和完善制度设计,确保改革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二)制度建设与操作机制的不配套问题

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与实际操作之间缺乏配套和协调。例如,虽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定了农民的产权清晰,但由于操作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任度不高,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与操作机制的配套和协调。在制度建设上,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在操作机制上,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改革的认识和信任,完善相关的支持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利和保障。

(三)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问题

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能力和意识不足。在改革中,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管理和运营农村集体资产。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加强相关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解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问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努力。只有在改革的理论基础、制度建设和操作机制配套及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作,才能够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提升。

七、结语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有效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困境,提高农民的土地产权清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土地流转顺利推进,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其次,改革增加了农民对土地的投资意愿,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再次,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总的来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未来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路径,为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其次,要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再次,要加强与实践的对接,总结经验,推动改革的良好实施。此外,应该注重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为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研究方法和数据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研究团队的组织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次,要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总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实践。只有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完善制度建设与操作机制的配套,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才能够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机理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逻辑与创新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3(08):144.

[2]彭梓励,马丽娟,郭曾辉,等.星机协同的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J].麦类作物学报,2023,43(12):1616-1628.

[3]邓建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8):78-80.

[4]金迪.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辽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J].农业经济,2023(03):67-68.

[5]刘兴伟,额尔登图,陈跃茹,等.创新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于镶黄旗推进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1):14-15.

[6]陈素维.基于学科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再思考[J].天津教育,2022(34):177-179.

[7]权文婷,张树誉,刘艳,等.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陕西省东庄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22,42(05):96-104+113.

(作者单位:烟台市蓬莱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