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素。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在成本分配和管理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还强调了在建设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时的关键步骤以及实施该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强调了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煤炭企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作为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其通过更准确地核算和分配成本,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煤炭产业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故研究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最早出现在北美,20世纪30年代兴起,70年代获得极大发展,相应的催生了作业成本及其管理方法,西方企业在80年代已大面积应用这一理念。余绪缨最先把作业成本法引入中国,并在21世纪末期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此后该方法获得极大发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比率计算方法将产品生产环节的间接费用准确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的一种核算财务成本的方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基于分析和确认经营资源并建立资源库;分析并确认作业,建立作业中心;按照不同资源类型进行成本动因确认,继而在作业成本库分配资源;分配作业到产品这四个主要步骤进行,该方法的核心是作业和成本动因。其中,作业指的是企业重复执行的任务,比如成本中心、产品线等,企业每一环节的生产操作都意味着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工成本、原料费用,同时每一步骤也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将资源和产品进行连接,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成本动因则是产品生产和成本生产的驱动因素,具体可分为作业成本动因和资源成本动因两方面。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要素
作业成本法(ABC)作为成本核算方法,其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作业是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基本操作或任务,如制造产品的工序、提供服务的步骤或其他业务活动。ABC方法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以更准确地了解各项作业的成本。
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影响各项作业成本的因素,例如产量、工时、设备使用时间等。ABC方法通过识别适当的成本驱动因素来分配成本到作业中,以便更好地理解成本的来源。
资源消耗:ABC方法关注资源消耗,即各个作业使用的资源数量和成本。这可以是人力资源、材料、设备等。ABC方法通过跟踪资源消耗来确定各项作业的成本。
成本分配:ABC方法将企业的总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然后再将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产品、项目或服务上。这有助于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而不是简单地均匀分摊成本。
成本层次:ABC方法识别不同的成本层次,包括单位级成本、批次级成本和产品级成本等。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成本的结构和分布。
精细化核算:ABC方法通常进行更精细的成本核算,以便将成本分配到更小的单位,例如每个产品、每个项目或每个客户。这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不同单位的成本情况。
管理决策:ABC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管理决策支持。通过更准确地了解成本的来源和分布,企业可以更好地决策,例如定价、产品组合、资源分配等。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优缺点
(一)传统成本法的缺点
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和间接成本计算结果不够精确,不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难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高速发展的经济对高质量和个性化生活的追求造成对产品的需求高级化与多样化,推动企业集团由过去大批量生产单一标准产品转向生产小批量、多样化、非标准产品来满足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就导致各个产品消耗的直接成本大幅降低,共同发生的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成倍增加。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核算不够精细和准确,导致各个细分产品的生产成本数据不准确,不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企业准确计算各个细分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在作业成本法下,因果关系成为核心的成本归属,间接费用的分配脱离了在产品间分配的老旧状态,转而以原因为计量在各作业项之间灵活分配。其还有利于成本分析和成本管控。通过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如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逐步消除不增值作业,保留增值作业,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煤炭企业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一)建立作业成本目标责任体系
作业成本目标责任体系要按照各个单位的管理职责进行设置,解决的是作业成本考核谁的问题。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一般分为纵横两条组织结构,纵向组织结构即公司-厂矿-区队车间-班组;横向组织结构即供应-生产-销售-财务-人力等管理部门。
煤炭企业可根据生产作业环节、管理方式及各部门管理职责的不同,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边到顶”的原则,划小作业成本核算单元,明确目标成本职责,构建符合本单位管理实际的全员、全方位作业成本目标责任体系。从分管领导、管理部室到基层区队车间、班组再到个人都有目标、有任务、有责任,实现所有岗位责、权、利相匹配。
(二)建立作业成本预算体系
煤炭企业可以划小作业成本预算单元,以成本责任中心为作业成本预算单位,按照“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根据年度产品产销量计划安排和作业成本定额体系的各项定额标准,测算产品需要消耗多少作业,作业消耗多少资源,从而确定作业成本预算控制目标。作业成本预算是基于作业需求量配置资源,可以有效避免资源配置的盲目性。通过总体作业优化实现最低的资源费用耗费,创造最大的产出效果。
(三)建立作业定额体系
煤炭企业的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经营管理部门可以依据产品的不同工艺、质量要求以及实际生产条件完成作业消耗资源的定额及作业数量和种类的定额。在实践中控制不必要作业的出现,继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作业定额的确定能够为提高管理水平,体现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有效指导和评价生产作业成本控制,并作为考核各作业成本责任中心业绩的依据。
(四)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作业成本核算四大要素包括资源、作业、成本对象及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核算通常包括归集生产流程并分配资源动因,在完成这一项的基础上进行作业分配,此后明确成本对象,根据作业动因合理分配成本给成本对象。
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步骤:
掘进类,包括开拓巷道掘进作业、准备巷道掘进作业、回采巷道掘进作业、瓦斯治理巷道掘进作业;回采类,工作面回采作业、工作面安装作业、工作面回撤作业、顶板化学浆加固作业、回采设备日常维修作业;巷修类,开拓巷道修理作业、准备巷道修理作业、回采巷道修理作业、瓦斯巷修作业;一通三防类作业,包括通风设备的维护和安防,进行安全监控的作业投入及爆破投入等具体作业项以及防尘投入作业、防火投入作业;防治水类,掘进超前探作业、探基岩厚度作业、探放水作业、注浆加固作业、区域水害治理作业、注浆管架设作业;防灭火类,地面消防类作业、防灭火工程作业、防灭火材料作业、防灭火设备作业;防治冲击地压类,防冲工程作业、防冲设备作业、防冲监测作业;运输类,井下皮带运输作业、井下机车运输作业、井下绞车运输作业、井下乘人装置运输作业、提升作业;排水类,井下主排水作业、排水管路架设作业;洗选类,原煤处理作业、洗选煤作业、煤泥水处理作业、装运作业;动力供给类,电力供应作业、空压作业;信息化类,地面集控设施维护作业、信息系统延伸维护作业;生产保障类,设备维修作业、物资供应作业、自制加工作业、修旧利废作业;其他类,后勤服务作业、生产机关费用作业、管理机关费用作业、其他作业。
(五)建立作业成本分析评价体系
1. 作业分析
作业成本法优点是以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精确成本信息为基础进行作业分析,从而改进作业、降低成本,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作业分析,找出占用资源较多且效率低下的作业或无增值作业后,通过减少投入的时间或减少其他资源来缩减作业,剔除作业链中完全不必要的作业,或者采用新技术改进作业方法,实现企业工艺流程再造提升。
2. 作业成本对标分析
企业成本对标分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企业制定的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将当期核算的各项作业成本实际耗费,与实际作业量和标准作业定额计算出的作业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要与生产过程结合,深入剖析成本节超动因,将成本节超原因反馈作业成本管控部门,指导一线做好降本增效工作。一种是与同行业优秀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围绕不同的成本动因建立相应的成本对标体系实现精确计量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分析财务数据,对生产条件、工作效率等因素进行精准分析,明确导致成本的自然或非自然因素,严控诸如工作效率等非自然因素。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优化流程,通过一定的比例协调完成生产组织和生产设计的协调,实现煤质过程控制体系优化。
(六)建立作业成本考核体系
煤炭企业应按照“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管控有序、考核严肃”的原则建立成本绩效考核体系,按照经营目标和成本目标责任体系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边到顶”的职责分工,明确各责任单位、责任中心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强化预算约束,严格考核,奖罚兑现。
四、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
1.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复杂性
煤炭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面临的主要困难集中在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复杂性。煤炭行业由于其作业流程的多样性,涉及的成本因素既广泛又复杂,包括直接的劳动力和材料成本以及设备折旧、能源消耗等间接成本。该成本结构的多层次性,使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成为挑战。成本数据的准确度和实时性是作业成本法成功实施的关键,但煤炭企业常因生产环境恶劣和技术限制难以达到此要求。数据采集的不准确性直接影响了成本计算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许多煤炭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影响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进而制约了数据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2. 技术和管理层面的挑战
煤炭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技术和管理层面的挑战尤为显著。企业普遍面临技术基础设施的不足,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以及支持复杂成本分析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受限,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及数据分析能力方面都有显著的不足。管理方法上的滞后也构成了一大难题,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无法满足作业成本法的要求,而管理人员对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经验不足。员工技能和意识的缺乏则进一步加剧了实施难度,其对作业成本法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知。企业内部的组织文化和变革抵抗态度,也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障碍。
3. 行业特定因素的影响
在研究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中,行业特有因素对成本管理构成了显著的挑战。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增加了成本管理的复杂性,使得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加强的环保政策要求企业在环保设施上投入增加,这直接影响了成本结构并提升了管理复杂度。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的限制对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如远离市场的矿区可能导致高昂的运输成本,资源的质量和开采难度也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技能劳动力的缺乏,为成本管理带来额外的挑战。技术的进步和更新在煤炭行业中的滞后限制了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最后,安全和健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导致了额外的运营成本。这些因素综合反映了煤炭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所面临的多重困难。
(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策略
1. 优化成本核算流程
在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研究中,关于成本核算流程的优化,企业需实施一系列策略。构建细化且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至关重要,可确保成本的精确记录和合理分配。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软件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这不仅促进自动化数据处理,还支持深入的成本分析。有效的成本数据实时监控机制对于调整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增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技能通过定期培训实现,对于优化成本核算流程极为重要。同时,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改进和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并强化跨部门协作,以保证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以上措施,煤炭企业能够有效实施作业成本法,实现更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精准分析。
2. 引入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系统
在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关键策略。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的部署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控生产成本,为成本核算提供关键数据。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实施优化了信息流的整合,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率。应用高级数据分析工具,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深入分析成本数据,识别成本节约的潜在机会。自动化报告生成系统减少了报告编制的时间和错误,确保管理层及时获得关键成本信息。智能监控系统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实时跟踪资源利用,为优化生产过程和成本结构提供支持。技术和系统的综合应用显著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至关重要。
3. 培训和员工能力提升
在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员工培训和能力提升是关键策略之一。企业需制定针对不同员工层级的定制化培训计划,确保各层级员工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技能。重点在于强化实操训练,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训练,提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成本管理能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对员工的长期成长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使员工不断更新其成本管理知识和技能。定期的绩效评估和个性化反馈有助于员工识别自身的优势和提升领域,进而促进其职业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成本管理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认可和奖励,以激发其他员工的学习热情。通过以上措施,煤炭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在作业成本法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
(三)案例研究与实践经验
1. 成功案例分析
山煤集团是一家大型煤炭企业,面临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的挑战。为了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该集团决定实施作业成本法。以下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成果:
初始成本结构分析。在实施前,山煤集团的成本主要分布在煤炭开采(40%)、运输(30%)和加工(20%)三个环节,剩余10%为管理和其他费用。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山煤集团开始详细记录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例如,开采成本被细分为劳动力、能源消耗、设备折旧等多个子项。
成本控制措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分析,山煤集团识别出开采环节中的能源效率低下问题。通过投资于更高效的开采设备,能源消耗成本在一年内降低了15%。
运输优化。运输成本分析显示,远距离运输导致成本过高。因此,集团优化了物流网络,缩短了运输距离和时间,实现了运输成本的10%降低。
盈利能力提升。作业成本法实施一年后,山煤集团的总成本降低了约12%,从而显著提高了盈利能力。
通过详细的成本分析,企业能够识别成本节约的关键区域,采取具体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 教训与启示
企业认识到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性,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决策的可靠性。员工的培训和参与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理解和运用成本数据。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鼓励员工不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故数据驱动的决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企业应更多地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企业应不断寻找成本降低的机会,通过作业成本法发现潜在的优化领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企业还需要不断追求效率和竞争优势。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五、结语
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竞争力。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素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可以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管理。而实施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煤炭企业在应用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复杂性、技术和管理层面的挑战以及行业特定因素的影响。为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需要采取关键策略,包括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引入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系统以及提升员工的培训和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成功案例,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强调了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和持续改进的文化。作业成本法为煤炭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有望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庞磊.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推行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6(01):98-99.
[2]桑丽俊,古华.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障碍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1(12):147-149.
[3]张金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20,14(16):162-163.
(作者单位:黔西金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