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4-07-17 00:00:00孟悦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9期

摘要:大数据时代,公共数据开放已然成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各地区积极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基础上,有必要分析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以便于理解开放数据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带动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产业模式创新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对企业产生影响,以此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密切关注企业数字需求、加大数据开放的宣传力度、规范数据开放的标准和格式、积极引进数字人才等建议,以期为各地区优化公共数据开放工作、赋能企业变革创新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共数据开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靠人口红利与投资驱动等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在信息化、数字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作为海量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开放数据资源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自2012年起,我国逐步开始重视政府数据开放工作。上海、北京、湛江等地区率先建立了当地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带动了其他地区政府数据开放工作的开展。根据复旦大学《2023中国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报告》,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有226个省级和地方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平台总数增长约9%。自2017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持续增长,从2017年报告首次发布时的20个到2023年下半年的226个,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的激增也表明数据开放的重要性。那么,在公共数据价值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到怎样的影响?公共数据开放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探索。

二、公共数据开放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概述

(一)公共数据开放

公共数据是指由政府、社会组织或其他组织收集、整理、管理并向公众提供的数据资源。公共数据开放则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在公共数据范围内,面向社会提供具备原始性、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再利用的数据集的公共服务。公共数据开放与政府数据开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政府数据开放是公共数据开放的前提和基础,为公共数据开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开放是政府数据开放的延伸,两者是连续、承前启后的关系。公共数据开放区别于政府数据开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具有更强的开放性

政府数据开放的主体是政府部门,政府数据来源于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产生和获取的数据,数据获取范围和方式有限,且受限于隐私和安全的考虑,政府数据开放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强政府透明度。而公共数据开放的主体是公共部门,包含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公共数据开放是由政府主导且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行为。公共数据经过脱敏、清洗原则后对社会公众开放,可以用于合法的产品开发、数据分析、交易活动等。因此,从开放主体和内容来看,公共数据开放相较于政府数据开放而言具有更强的开放性。

2. 更加侧重于经济和社会价值

政府数据开放最初的目的是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增进部门间的了解和合作。之后,为增强政府透明度和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需要,无偿向社会公开,因此,从数据开放目的来看,政府数据开放更加侧重于行政意义。而公共数据开放在政府数据开放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数据开放的范围和深度,为企业、公众等众多数据利用者提供数据要素,并鼓励企业等主体充分利用数据开展技术创新和提升经济收益,因此,公共数据开放更加强调发挥数据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以区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绿色、创新和共享为核心,通过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创新驱动等手段,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一种发展模式。总的来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速度,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通过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发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 更加注重创新和均衡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创新。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再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以及土地等传统要素驱动,而是转向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创新要素驱动。在此背景下,数据则成为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和资源,高质量的数据供给通过鼓励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推动经济发展向结构更加合理、区域之间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2. 更加强调公平和效率

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等为目标。首先,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增长的效益。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落后产能和技术将会被逐步淘汰,绿色新兴产业、资源再生产品生产技术得到发展,逐步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其次,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区域、城乡间的公共资源实现均等化,经济发展成果可以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此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分析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要素为重要抓手,而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强数据获取能力

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缓解企业与企业、客户与企业等多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与透明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比如各种类型的原始数据,包括订单信息、客户信息、交易行为等。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和客户,提升服务质量,更能帮助企业把握当前的行为趋势,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为企业带来利润。此外,公共数据开放也增进了企业之间交流的机会,为企业进行投融资、获取外部支持等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降低个体的搜索成本。从个体就业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匹配,通过个体的高质量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准确、丰富的数据也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提高进入市场的准确度,提升个体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众创业的氛围,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活水。

(二)改善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城市政务环境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公共数据开放通过助力数字营商环境的形成,为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为政府与企业和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奠定了基础。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人们之间沟通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要素,公共数据的开放使企业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政府部门则通过政务服务热线对企业和公民诉求给予回应,缩短了回应流程和回应成本,也帮助政府部门更加高效地获取真实的社情民意。在政府与企业、公民的沟通中,数据公开克服了信息传递中较多出现的沟通不畅和信息失真问题,有助于政府部门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提前预判营商环境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营商环境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推动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公共数据开放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推动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新方式。基于此,各部门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实现各部门协同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协商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更加有助于提升办事效率,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公共数据开放可从两个方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实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企业做出信用评价,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信用评价是决定是否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而数据缺少、数据获取难往往成为企业信用评价中所面临的障碍,提升企业融资的难度。公共数据开放通过减少信用评价主体与企业自身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的信贷风险和融资成本,进而推动资源投入更需要的企业和地方,进而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帮助企业规避僵尸企业的消极影响。僵尸企业已然丧失市场生存能力,但通过获取政府补贴或银行贷款而免于倒闭,其严重影响了市场资源配置和妨碍行业公平竞争。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透明度,降低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促进以此促进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企业的经济收益。

(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公共数据开放在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科学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节省企业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数据采集、数据整合与分析是企业利用数据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公共数据的开放使得企业无须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行业数据收集,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到各类市场数据,比如宏观经济数据、市场份额、行业趋势等。这不仅节省了企业的市场调研成本和数据搜集成本,而且助力企业依据数据迅速调整商业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营销成本。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从而在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推动企业由经验型决策转变为数据驱动型决策,降低经营风险。此外,公共数据开放也有助于企业营销成本的降低。企业可以利用数据进行市场研究,公共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企业可以据此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执行更加有效的营销方案,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

(五)助力供需精准匹配,推动产业模式创新

数据开放的目的在于满足各方对数据资源的需求,数据的开放与共享能够满足行业内外、企业与客户之间供需的精准匹配。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模式发展。例如,泰州市从2023年6月至9月开展三个多月的公共数据汇聚治理攻坚行动,重点聚焦六大任务,包括全面梳理应用系统、全量编制数据目录、推动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开展数据供需对接、推动数据—数—源—标准治理以及深化主题库、专题库建设。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有助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产业创新。通过开放数据,政府、数据、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可以共同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促进各领域的协同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的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此外,开放数据也为企业通过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客户需求,进而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六)有效供给数字要素,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的提升越来越依靠外部知识。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应充分发挥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驱动作用,即通过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通过有效供给数字要素为企业创新赋能。公共数据被视为创新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资源,数据挖掘、数据整合与利用是创新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关键领域,企业缺少获取相关信息的条件,进而对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阻碍。但政府部门通过免费提供稀缺数据和信息,帮助企业获取并控制与创新相关的新信息,给予企业进行创新的基础性条件,赋能企业创新的持续进步。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开放的地理信息数据,开发出更加精确的导航系统;利用开放的科研数据,开发更具创造性的产品等。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通过区域间合作推动创新的持续发展。例如,广东省的企业创新相对比较活跃,但是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数据开放能促进省内和省外的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知识共享推动创新的持续进步,继而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四、公共数据开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基于分析可见,公共数据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应积极推进数据开放工作,不断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赋能,通过数字要素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一)密切关注企业的数字需求,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赋能

首先,由于企业在表达诉求方面缺少相应的渠道和平台,因此,可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增设与企业及其他主体互动的窗口,通过企业的实时反馈,为公共数据开放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指明方向。其次,为充分为企业提供便利和了解需求,可设立专门的数据服务机构,通过定期开展调研活动、走访等了解企业在获取数据、分析和利用数据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诸如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专业服务,使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发展。最后,对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力求开放数据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的实际需求。央企、国企及中小型私企等面临的市场前景不一致,自身拥有的资源也存在差异,因此,公共数据的开放也需要具有针对性。地方政府应以企业差异为出发点,向各类型企业征求开放数据的意见,并对反馈意见进行处理,从而开放更加具有价值、更加满足数据利用者需求的数据,以此实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目的。

(二)加强数据开放工作的宣传,提升企业的数据利用意识

虽然公共数据开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仍存在部分企业不了解数据开放的问题。对于数据开放的时间、类型以及如何获取等问题尚不清楚,也欠缺利用公共数据提升自身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的意识。因此,在公共数据开放的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例如,建立专门的数据开放推广部门,负责进行数据开放工作的政策制定、宣传和推广,增进企业以及其他主体对开放数据的认识,并进一步引导其将公共数据运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此帮助企业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以促进生产效率的经济收益的提升。

此外,虽然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和地区已经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但仍有少数地区尚未开展相关工作,因此,政府应鼓励有条件建立但尚未建立数据开放平台的地区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开放平台,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网站、电视、报纸等宣传数据开放的重要性、意义和影响,为企业以及其他数据利用者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以企业的发展进步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确定数据开放的标准和格式,降低数据的搜索难度

统一、规范的数据开放标准和格式有助于数据利用者的信息检索和查询。但目前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公共数据开放尚未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开放格式,导致数据查找困难、利用率低等问题,例如,在地方政府公共数据平台中,存在数据下载量为0,浏览量低等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开放公共数据的基础上,也应在开放标准、开放格式等方面做好规范。

一方面,在开放数据时将数据整理成同时面向人和机器的多种格式,包括HTML、PDF、EXCEL、交互式网页等。既可以使数据被直观地访问,也便于机器理解。此外,也应尽可能在同一地方发布相同的数据,避免数据在不同地方分散,造成搜索成本增加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开放公共数据时,设置一些明显的标签和元数据,帮助企业及其他数据使用主体快速理解和定位到所需数据,节省时间成本。例如,提供各种关键词和摘要,降低数据的搜索难度。通过对数据开放的标准和格式进行规范,提升企业利用数据的积极性,释放数据的更大价值。

(四)积极引进数字人才,增强数据开发利用能力

公共数据开放为企业提供关键的市场信息,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扭曲等问题。然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私企而言,由于对数据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数据的全部价值。因此,在地方政府积极进行数据开放工作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也应着力引入数字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而提升数据要素的综合利用能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优惠奖补政策、创新激励政策等为地区招揽数字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人才的聚集和供给为数据开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地方政府也应与科研院校等机构之间建立紧密联系,通过科研院校的专业型和科学型人才培养为数字化人才的供给注入原动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应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人才的工资待遇、福利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加快与数据开放平台的对接,提升对原始数据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开发利用能力,最终达到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以企业创新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数据要素作为基础性资源,是助力企业进行变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公共数据开放不仅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助于通过数据要素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变革和创新发展,最终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大数据开放的力度,强化数据资源的供给,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以数字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赵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2021,42(07):114-129.

[2]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 中国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报告——城市(2023年度)[R/OL].(2023-11-01)[2023-12-25]. http://ifopendata.fudan.edu.cn/report.

[3]王锡锌,王融.公共数据概念的扩张及其检讨[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3,26(04):17-27.

[4]赵需要,姬祥飞,樊振佳.政府数据开放到公共数据开放的嬗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4,47(04):50-58+83.

[5]张震宇,侯冠宇.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西南金融,2023(11):32-44.

[6]王宏伟,张静,贾扬帆.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2023,42(11):120-131.

[7]邹丰华,安子伟,张晨.政府数据开放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税务与经济,2023(06):93-101.

[8]夏杰长.数据要素赋能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和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23,43(07):84-96+207.

[9]赵丽丽,郝文强.政府数据开放对数字经济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3,39(18):67-72.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