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4-07-17 00:00胡嘉琪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3期

[摘要]教育部提出新文科概念,旨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戏剧与影视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新文科建设促进了该学科与人文社科的融合,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等带来新机遇和挑战。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为例,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更新课程体系、内容及考核方式提供参考,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基础写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改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1]。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2]2019年,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并提出“新文科”的概

念[3],旨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实现多学科交叉协同与深度融合,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新文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文科领域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开设跨学科课程已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这有利于加强戏剧与影视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并促进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与其他文科专业之间课程的相互融通,进一步推动新文科的发展。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基础写作课程作为其核心基础课程,需要与新文科建设相融合,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促进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应当进行跨学科内容整合,融入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剧作创作、故事构思、人物塑造、文案撰写等学科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认知。其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应注重课程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平衡,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最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应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写作工具和多媒体平台,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与新文科建设的融合发展是提升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有助于构建更加全面、深入的编导教育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编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现状与优化

(一)课程现状

写作是一项集创造性、复杂性与艰巨性于一体的脑力劳动,它涉及将内在思想通过书面语言符号进行外化,并传递特定的观念和情感,这不仅是对精神产品的制作,更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创造性表达的精神劳动[4]。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基础写作课程被赋予了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核心使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需求。

从教材内容来看,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主要依赖于传统写作学的内容体系,强调写作学原理和传统文体写作知识[5]。然而,这种传统的内容体系已难以与专业需求进行有效的融合,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要积极吸纳传统写作学实践与理论的最新成果,融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体系及新媒体网络环境,以实现教材的更新与升级。在课程教学方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需要改变过于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情形,如在部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少于理论课时,在一定程度上未能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5-6],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实践机会,不愿在课堂与教师展开交流互动,难以真正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也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还要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加强横向联系[5]。尽管创意写作和剧作创作等后续课程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体系的关联性仍然较弱。为了增强学科间的关联性并契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要与其他专业课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以便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优化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逐步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文科建设强调高校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满足服务社会的需求,这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为了适应这一变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需要优化与提升。这包括改革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改进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等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要立足专业特性,激发学生的文学感悟和创作体验,通过系统的文学创意思维训练和技能培训,将人文关怀精神、独立人格意识和创新取向的思维模式融入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其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要建立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基础写作的学术性关联。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其核心内容与基础写作技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集中体现在剧本创作、人物塑造、文案撰写等方面。一方面,剧本创作是该专业的基石,叙事结构是剧本的骨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涵盖叙事及结构等内容,可以为学生构建复杂而连贯的叙事结构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剧作则包含人物创作,而人物塑造是剧作的核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通过教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人物赏析、传授人物创作技法等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更精准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再一方面,新媒体文案创作成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涵盖写作技巧与文案设计等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撰写专业文案的能力,从而助力电影和电视项目的市场推广及品牌建设。最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要以发展为导向,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挖掘交叉学科优势与潜力,推动课程的优化与提升,并通过重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措施的实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传统课程内容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叙事技巧,还能够结合时代趋势和专业需求,为未来的编导创作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既符合新文科建设的具体要求,又在课程结构上不断突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针对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应鼓励教师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5],通过项目式学习、实践性作业等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写作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要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方式,收集课程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困惑,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二、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改革思路与实践对策

在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应从以下方面付诸行动。

(一)塑造人文情怀,创作有深度的作品

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和人文性的精神活动,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经验,促进个人精神的成长为核心,并致力于塑造更好的自我[4]。在新文科背景下,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人文精神作为新文科的核心属性,在学科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坚持和弘扬人文情怀必要性不容忽视[8],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新时代的人文内涵,融合中国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共鸣,创作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从而激发情感共鸣,体现思想见地和对社会的深度思考。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剧本创作、人物形象塑造及媒体文案撰写构成课程的核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创作剧本时深入观察社会生活,洞察人性,利用精湛的叙事技巧,通过细腻描绘人物的性格、情感及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立体生动,创作既吸引人又能触动人心的作品。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文案撰写上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以符合受众审美,创作出既满足需求又具有竞争力的文案,不仅传递信息,更触动受众情感,增强作品的传播力,进而提升作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持续提升自身的创作力和专业水平,锻炼出精准的文字表达技巧,培育叙事能力、创意思维,厚植对人文的深刻关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改革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核心方面进行。第一,教师应将课程内容融入更多的经典人物故事案例和对杰出作品的赏析,使相关的人物案例不局限于文学领域,鼓励学生从卓越的新闻报道中挖掘目标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引导学生与作品主人公建立情感共鸣,通过情感融合深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精准描绘人物形象和不同群体特征。第二,教师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引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如鼓励他们观察、采访生活中的人物,关注细节,以小见大地展示各个群体和社会层面的故事,创作出既具社会价值又富有艺术感的作品。此外,教师还应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分享经历,以丰富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开阔视野。第三,教师应促使学生关注人文情感的培养,通过引入引发情感共鸣的主题,使学生发掘细节,提高情感感知力,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化作品的人文内涵,从而提升内容的丰富度和家国情怀的表达。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家乡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使学生与家乡建立情感联系,反思家乡文化对个人认知的塑造,探讨家的概念与个人经历的关联。在新文科背景下,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有利于激励他们创作出富有深度和温度的作品,为社会进步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融合科技媒介,提升写作素养

在当今数字化和媒介化时代,写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记录,而与科技媒介紧密相连,拥有多元的表达方式[9]。在新文科背景下,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及其弘扬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科技媒介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鼓励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写作效率,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9],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引导学生创作出更符合受众需求的作品。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中适当穿插思政教育,如探讨社会责任、道德伦理等主题,强化文科教育对人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和价值。最后,教师必须警惕网络流行语等不良现象对学生写作的影响,鼓励学生在利用科技媒介的同时,尊重并传承传统语言文化,深化其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在作品中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面对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和挑战,教师应采取辩证的思维和态度,融合科技媒介与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和作品质量,使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为弘扬新时代价值观念做出贡献。

(三)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全方位学习与评价环境

在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迫切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教学设计、内容与方法,以及反馈与评价等方面施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应注重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创新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设计理念,通过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以及融合在线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如慕课、微课等,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讲解写作技巧,便于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应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加强戏剧影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10]。教师也应选取和分析与专业相关、具有时代意义的案例和范文,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东莞40年发展”为主题的写作项目,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发展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社会发展热点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11]。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真实媒体行业相结合的新闻报道写作、广告文案创作等项目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学习和应用写作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在教学的后期反馈与评价环节中,教师应构建一个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基于成果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科学和合理评价体系[12],以学习成果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作业、小组项目以及课堂演讲等形式,充分结合在线平台进行互评和自我反思,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进一步丰富评价方式,如通过写作工作坊等创新形式,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接近真实工作场景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并通过表彰优秀作品等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果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成就感。

最后,教师应通过学校展览、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推动学生作品的线上线下展示,提高作品的曝光度,促进师生及学生间的交流与反馈,为教学改革提供宝贵意见[6],构建全面、互动、反馈丰富的学习环境,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和专业技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高标准。

三、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新文科建设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提升专业竞争力,还需要在深化媒体意识、精进数字媒体技术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进而提升作品的核心价值。教师通过基础写作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叙事技巧、文字表达能力,而且要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深厚的人文内核,确保学生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式投入融媒体时代的创作与传播,创作出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作品,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岩.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EB/OL].(2020-12-08)[2024-05-14].http://

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

2020n/2020_zt25/bitan/202012/t20201208_504136.html.

[2]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

献力量[EB/OL].(2021-04-19)[2024-05-14]. https://

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eqid=bbce528a00058d7500000003647da9ff.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有关情况[EB/OL].(2019-04-29)[2024-05-14].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601/sfcl/201904/t20190429_379943.html.

[4]裴显生,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徐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桂林旅游学院传播学专业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3(07):111-114.

[6]王启东,徐大鑫.新文科背景下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拓展实践[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22-129.

[7]王艺璇.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09): 131-134.

[8]王丹.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高校新文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58-67.

[9]周菁.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教改探析[J].东南传播,2015(01): 112-114.

[10]宗晓薇.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01):70-72.

[11]李承辉,陈荣香.全媒体视野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现状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1(10):128-129.

[12]吉喆.OBE理念下新闻采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11):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