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出版社做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24-07-17 00:00包惠芳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3期

[摘要]文章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例,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指出出版单位做好国家出版基金工作要立足自身专业定位,做好中长期规划工作;深入领会指南精神,在细节上下功夫;全流程管理,严把三重关;总结回顾项目,积累宝贵经验,从而确保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关键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全流程管理

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设立以来,遴选资助了75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其中有600多项成果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可以说,国家出版基金为出版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以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沪科社”)共有42个项目获得资助,名列全国出版社前茅。文章基于笔者参与的多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以及沪科社在此方面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就如何做好国家出版基金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一、项目规划: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做好中长期规划工作

国家出版基金作为国家层面的文化基金,对项目出版价值、内容质量、成熟度等有着诸多要求。出版单位承担一个甚至几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不难,难的是要形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集群,进而形成专业特色和品牌,实现优质项目可持续发展[1]。要想攻克这个难点,出版单位的首要任务是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做好中长期规划工作。

作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出版单位,沪科社秉承“专业立社、精益求精”的发展理念,紧密跟踪科技或学科前沿动态,服务国家科技战略需求,精心组织策划了一大批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为依托,并在学科领域具有奠基性质的精品力作,在学术界和出版界赢得了声誉。

出版单位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做好中长期出版规划工作,犹如建立了优质项目的“蓄水池”,为国家出版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提供“源头活水”。以自然科学领域“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的出版为例,得益于我国得天独厚的化石资源,20多年来,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古生物学关键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古生物学因此成为国内少数几个引领国际科研方向的研究领域之一。笔者所在编辑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持续关注中国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与领域内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于2001年出版了由张弥曼院士主编的《热河生物群》,获得业界广泛好评。该书不仅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奖项,版权还输出到美国、日本。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我国古生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已有足够成熟度可以进行系统化整理总结,因此笔者所在编辑部在2010年组织策划了“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以五年为一个规划周期进行持续运作,主编由两位在古生物学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学者——戎嘉余院士和周忠和院士担任,各分册作者均是该领域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该丛书先后入选“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第1辑、第2辑分别获得2015年度、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第1辑出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奖项。

出版单位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做好中长期出版规划,不仅可为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持续提供优质项目,当所申报项目为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时,还可提高申报成功率。究其原因,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国家出版基金和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规划项目的支持力度。由此,从2020年起,在申报环节上,国家出版基金对所报项目中含1个或以上国家重点规划出版物的出版单位,给予增加1个申报名额的奖励。因此,出版单位先争取将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再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可显著提高申报成功率。

二、项目申报:深入领会指南精神,在细节上下功夫

在项目申报前,出版单位必须认真研究申报指南,深入领会指南精神,因为它是国家出版基金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的重要载体。虽然项目申报每年的总体结构和基本要求大体保持不变,但是每年的具体细节和要求都会有所更新。通过对比过去几年的申报要求,出版单位可以获取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国家出版基金2021年首次对内容作出限制性规定,要求申报项目从“体现创新创造”到“突出创新创造”,鼓励原创、打造精品的政策倾向越来越明显。又如,申报项目的成稿率达60%是基本要求,但是自2022年起,申报指南增加了“鼓励申报成熟度高的项目,实施周期超过3年的,须在申请书上对其特殊性作出说明”的条款,说明提供全稿的项目将在评审中获得加分。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沪科社严格按照国家出版基金的指南精神,针对各编辑部预报的项目进行深入论证和精心遴选,并综合考量项目是否属于当年的资助重点领域,以及是否能代表国家或学科水平等多个关键要素。值得一提的是,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可以说细节决定了项目申报的成败。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和书稿电子文件,其中核心要件是项目申请书。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出版单位申报的项目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送基金办,还需要经过基金办复核、专家评审(包括初评、复评、终评)、社会公示三个阶段,每个环节都会有项目出于各种原因被淘汰。吴明华基于2009—2020年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超过1/5的申报项目因为填报“项目申请书”失误,而未通过技术性复核,无缘与评审专家见面[2],这值得引起各出版单位的注意。项目申请书中的各个栏目,都有相应的填报要求,有些细节需要重视。比如,针对作者,出版单位既要考虑其学术水平,也要考虑其是否存在因年龄过大而导致执行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同类型项目,出版单位不应回避,理应实事求是地分析比较自身项目的特色及创新之处。针对资助经费预算,出版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测算,不切实际的经费预算往往难逃评审专家的细致审核,不仅不会因此得到更多的资金,反而有损出版单位的形象。沪科社在这方面一直以严格著称,各项成本预算由财务部主任严格把关,因此沪科社获资助项目金额总体与申报金额相差不大,这也为后续结项带来便利。

三、项目管理和实施:全流程管理,严把三重关

在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后,沪科社对每个项目实行全流程管控,即将每一个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单独立项,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沪科社相关制度,制订《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进度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廉政保障制度》等,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为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沪科社严把以下三重关。

第一,质量关。为确保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高质量执行,项目负责人、执行人、各环节参与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追求精品”的意识,严格执行沪科社“书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制度。同时,社总编办公室主任和分管社领导负责各项目的质量监督,对每个环节开展质量跟踪检查、效果评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高标准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的要求下,编辑除了要完成对书稿内容的专业性把关、文字的编辑加工、体例格式的规范统一等常规工作,还需要警惕项目中是否存在政治性差错。对科技类著作来说,正文或中文参考文献中涉及政治性的内容很少,即使有也容易被发现。但是,隐藏在英文参考文献中的一些隐匿性政治性差错就不易察觉,特别是那些反映科技前沿进展的学术著作,往往有上百篇甚至几百篇英文参考文献,编辑在审校这些英文文献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格式的规范统一上,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忽略一些隐匿性政治性差错。比如,在加工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子人类学研究丛书”时,笔者仔细审查并发现了多处政治性差错。具体表现为,部分英文文献的标题错误地将西藏、新疆、台湾与其他国家并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及时采取技术性处理措施,避免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意识形态问题。书稿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编辑除了要重视正文内容、参考文献的加工质量,也要重视对索引的编制。比如,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脑研究的前沿与展望》一书,由于涉及大量的术语名称、人名等,责任编辑与作者经过多次讨论修改,花费1个多月,按主题内容编制了7个索引,以方便读者查询。

第二,进度关。为了能高质量地按期完成项目,沪科社规定由分管社领导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全面负责各环节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同时,沪科社抽调了一批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员工,组建成强有力的项目组,并细化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时间节点与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责任人须对项目全程进度进行监控,当项目实施进度与计划时间节点脱节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项目总体进度得以顺利推进。若遇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作者因身体原因造成项目延期,项目组及时按规定要求向主管单位和基金委提出项目变更申请和报批。

第三,经费使用关。在经费使用方面,沪科社财务部对项目经费使用进行单独设账,并纳入社内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核算。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项目组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集团、出版社的相关规定,提高资助资金使用效益,为高质量地按期完成该项目提供保障。

正是基于上述严格规范的管理和认真高效的项目实施,沪科社入选的42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已完成37个,其中7个获评优秀、1个获评特别优秀,同时沪科社入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绩效考评优秀项目承担单位。

四、项目回顾:总结回顾项目,积累宝贵经验

当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完成验收时,意味着本项目的结束。此时,出版单位对项目从申请立项、实施到验收的各个环节进行回顾总结,从中积累宝贵经验,以便于更好开展后续的基金项目工作。比如,笔者申报的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液态金属物质科学与技术丛书”(第1期,共5卷),在2018年进行申报时,就已经完成了其中三卷的初稿,且质量较高,因此笔者对在2019年12月前顺利完成整个5卷丛书的工作持有乐观的态度。前4卷均如期出版,在出版第5卷时,由于实验未如期完成,该项目不得不延期一年,导致项目验收时因为延期而被扣分。对此,笔者汲取了之前的经验,在该丛书第2期(共3卷)申报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时,特地在项目完成时间上预留了更为充裕的缓冲空间。这套丛书之所以两期都如愿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关键在于内容反映的是我国科学家在液态金属领域所取得的引领世界的诸多原创成果,而这正是国家出版基金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资助重点——“助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推出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自主创新成果”。

五、结语

作为当前我国出版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家级文化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在促进出版单位催生精品力作、提升管理能力、培养出版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它还是衡量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2018年,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在“文化和社会影响”一级指标中明确规定,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每种1分。因此,国家出版基金受到越来越多出版单位的高度重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做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工作,出版单位既要立足自身专业定位,着眼长远,提前布局,为项目申报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选题,又要规范、细致地做好具体的申报工作,更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进度关、经费使用关,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还要及时回顾,总结得失,由此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祁德树,吴明华.国家出版基金引领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出版,2020(08):20-26.

[2]吴明华.通过数据读懂国家出版基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