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07-17 00:00王静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3期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发现大数据有助于高职院校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促进青年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同时,大数据赋能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课教学也存在专业素养与技术融合困难、技术过度依赖与情感互动弱化、数据采集与数据安全存在矛盾等困境。对此,文章从明确目标定位,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多方协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技术规范,健全数据安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大数据赋能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育人实效、助推思想政治教学育人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思政课;高职院校;教学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精准思政建设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思政教育能够精准对接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精准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索以大数据技术推动高职院校精准思政建设的价值、实践困境以及建设路径,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化、个性化和高效化,促进思政教育与时代接轨,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数据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历史关键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转型不可避免。高职院校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中,是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优化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以及促进青年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举措,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一)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精准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有效实现了“整合资源”与“优化配置”的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思政课不仅是单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课程,更是引领学生思想、指引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当前,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正处于好奇求新的阶段,他们在闲暇时间倾向于通过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来获取信息。然而,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信息判断力,容易受到网络平台上不良信息的误导,甚至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守好网络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阵地,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高职院校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思政课的内容,拓展思政教育路径,增强育人实效。“在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它不仅能从整体上加快思政课教学方式、关系、效率与生态的变革,还能为优化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提供具象的技术路径。”[2]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应用不同,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主要通过推动技术和思政课教学的高度融合,促进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实施,以创新和优化精准思政课教学模式。一是高职院校将机器学习、虚拟仿真技术、智慧课堂融入精准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思政课教师精准掌握学情,精准实施教育教学,拓展思政课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二是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智慧思政平台,能够有效衔接课内和课外两个空间,活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仿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促进青年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举措

“思想政治教学的精准供给既是顺应大数据深入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适应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还是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需求的现实需要。”[3]高职院校在赋能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过于追求标准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实现必要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推行精准培养的理念和贯彻分类指导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导致教与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差,思政课教师很难精准捕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往往趋于同质化、标准化。而高职院校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为有效平衡思政课教师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更有利于开展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核心的精准思政课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有效实现了“整合资源”与“优化配置”相统一。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既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需要,有助于平衡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供需关系,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二、大数据技术赋能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困境

“精准”历来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然而,从相对抽象的理念到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课教学作为前沿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新事物,必然会经历较为曲折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当前,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面临专业素养与技术融合困难、技术依赖与情感互动弱化、数据采集与数据安全存在矛盾等多重困境。

(一)专业素养与技术融合困难

“大数据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与思政课教师数据水平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4]在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数据意识、数据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对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开展尤为重要。一方面,在精准施教理念的指导下,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度获取学生信息,了解学生所需;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其需要监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想观念变化等;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其需要持续关注育人效果,这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当前思政课教师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背景,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思政课教师较为匮乏。而高校要求思政课教师在短时间内实现观念转变,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学好相关的技术话语和技术工具,并将这些技术熟练运用在精准思政课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难度。

(二)技术过度依赖与情感互动弱化

一方面,人机关系异化,会使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地位有所弱化。高职院校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精准思政课教学中,既为学生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源和更便捷的师生交流渠道,也改变了较为局限的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学生通过各种公开课、网络平台课等渠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他们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上有了更多选择,这使得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逐渐消解。另一方面,如果思政课教师将过多精力放在创新智慧平台上,会对师生之间线下的情感交流产生影响。当前,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智慧课堂软件和智慧平台能够学习相关课程,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但是,如果00后大学生过度依赖大数据技术和智慧平台,可能会导致师生之间线下的交流被弱化,进而影响思政课深度学习的实际

效能。

(三)数据采集与数据安全存在矛盾

首先,高职院校在借助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收集和分析学生个人的大量数据。通过对学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高职院校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精准刻画学生的数字画像,进而推动精准思政课教学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统一,这是采集和分析学生数据的初心。然而,在收集大量数据的过程中,有关学生的学习情况、购物情况、消费习惯、各平台和App呈现的使用偏好等信息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倘若高职院校在采集过程中操作不当,则容易导致学生的个人隐私泄露。其次,大数据技术大都是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收集的,这容易产生诸多问题。例如,当学生意识到个人信息正在被收集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或者感受到个人空间被侵犯,这种感受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最后,在得知数据将被采集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刻意避免展示自己真实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这种做法实际上阻碍了真实数据的获取。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参与数据采集的人员出于个人私利而泄露学生的隐私信息,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三、大数据技术赋能高职院校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信息技术变革的应然选择,但是,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使其功能运行与优势彰显受到限制与阻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客体和介体出发,通过实施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和健全数据安全机制等举措,着力建构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目标定位,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必须着重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转变教和学的观念以及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数字化发展的态度,以技术为助力,确保思政课内容能够深入、生动、透彻地传授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因此,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既是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以及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树立精准施教理念是实现精准思政课教学和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这需要高职院校构建培育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机制,搭建提升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平台,制订全面系统的数字素养提升计划,以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解决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欠缺与思政课教育数字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推动数字化教育模式从过去的以“共性教育为主”向“个性化教育与共性化教育并举”转变,也对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这要求高职院校完善培养计划、提升学生数字理论认知和数字素养。例如,高职院校通过搭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字平台和开设相关的数字素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适应力。

(二)促进多方协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需要整合全面的教学资源和多维的数据资源,同时加强多方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策略。这既需要家校合作、社会协同,更需要高职院校内部育人部门的紧密配合,以构建多方联动的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评估激励机制,进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一是着眼整体,系统规划。高职院校通过确立和构建人工智能体系的目标、框架和相关机制,明确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任务,能够确保精准思政课教学实施全过程中目标的一致性。二是拓展教学空间场域。高职院校通过推动大数据技术和精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融合,既能够打造高水平的智慧教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又能够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的特点,使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三是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深度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能够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推动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加强技术规范,健全数据安全机制

高职院校应在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的技术规范,不断健全数据安全机制,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安全。一是实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数字资源库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建设数据收集安全管理机制,制订数据收集的技术规范,加强全过程、全链条和全员的监督和管理,落实责任工作制。二是开展大数据技术培训。为了确保精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高职院校需要对参与其中的思政课教师、学生以及技术人员开展规范的技术培训。这包括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到数据传播的整个流程,旨在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三是切实关注新型安全算法。高职院校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不应流于形式创新,而是要切实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技术支撑。这要求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刻画学生画像,课前明晰学生的所思和所惑,课中即时进行互动并生成词云,课后追踪学生的所感和所获。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育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建立安全评价和预警系统,并高度重视事前预防工作。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学包含学生、思政课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环境等多个关键要素,高职院校从教育和技术的融合角度,明晰精准思政课教学的可为、难为与何为,全方位、立体化研究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机制,能够提升精准思政课教学育人实效、助推精准思政课教学育人个性与共性相统一,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院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EB/OL].(2021-12-10)[2024-05-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12/t20211210_586253.html?authkey=boxdr3&wd=&eqid=c72e810b0016cfff00000003642aaa44.

[2]肖银洁,吕宏山.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应用价值与实践进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02):98-103.

[3]赵君,王丰昌.基于精准供给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3):56-59.

[4]张策,张耀元.大数据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困境及其破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3):28-32.

[5]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EB/OL].(2019-03-26)[2024-05-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903/t20190326_37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