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24-07-17 00:00朱红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3期

[摘要]文章对上海图书馆广播图书馆的有声资源建设现状进行梳理,从空间建设、资源建设以及活动概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广播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存在活动内容零散、资源获取便利性有待提高和用户画像不明晰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宣传方式、资源联盟、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广播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意见,以期更好地发挥广播图书馆的功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有声阅读体验。

[关键词]有声读物;有声资源;有声书;广播图书馆;阅读推广

随着国内在线音频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声读物逐渐成为人们接收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1]。由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东方广播中心阿基米德传媒共同打造的广播图书馆已正式开馆,笔者通过对广播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声资源建设意见,以期发挥广播图书馆的功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有声阅读体验。

一、广播图书馆建设现状

(一)空间建设

广播图书馆位于上海图书馆东馆二楼,分为广播体验馆和广播活动馆。广播体验馆设置十人常坐空间,配备1200册广播类图书,并提供专业录音设备,可供读者聆听电台、体验主播、拍照打卡、有声阅读等。广播活动馆布置成广播直播间,读者、主播及馆员可利用该空间录制上海图书馆电台节目内容。

(二)资源建设

有声读物即“可以听的电子书”,英译为“audiobook”。有声读物最早是由视听材料(资料)发展而来的。一般学界认可的定义为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对“有声读物”的概念界定,即“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装磁带、高密度光盘或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录音产品”[2]。

随着有声出版行业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有声读物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形式更加丰富。除了以往的电台广播、有声书,一些播客、脱口秀、广播剧等内容丰富的音频类型节目也被归为有声读物。目前,广播图书馆内有声资源主要源自喜马拉雅、阿基米德、馆所自购有声读物数据库,内容包括主题新闻播放、讲座直播、相声、亲子故事、职业技能培训等。

(三)活动概况

当前,广播图书馆采用广播与图书结合的形式,与阿基米德、喜马拉雅等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截至2024年3月底,广播图书馆共举办了7场展览,其中以有声读物为主体的展览有6场,分别是喜马拉雅定点畅听主题展览、诗经与山海经墙面展览、“广播记忆 原声回响”、“声律启蒙 声音里的读书之美”、“认识世界 科普有声”和“声音里的宋词之美”。这些展览将阿基米德或喜马拉雅的有声资源与馆藏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相融合。除展览外,广播图书馆还积极在“上海图书馆信使”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有声书相关微信推文,以使更多的读者通过推文了解广播图书馆的有声资源。

广播图书馆开展的活动按照策划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主策划的轻量型寒暑假活动,另一类是与阿基米德、喜马拉雅等联合举办的讲座活动。

第一,寒暑假活动,主要包括“书声朗朗”活动与“宋词之美”活动。“书声朗朗”活动自2023年7月8日启动,2023年8月20日圆满结束。在此期间,每周六的9∶15至10∶45,活动于广播图书馆2074房间如期举行。活动以邀请读者录制诵读声律启蒙等经典读物为核心内容,读者们积极参与,共产生109件珍贵的音频作品。“宋词之美”活动于2024年1月27日拉开帷幕,2024年2月11日圆满结束。活动期间,每周六的9∶15至10∶45,广播图书馆在2074房间举办了6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每场活动都邀请读者诵读宋词,使读者感受宋词独特的韵律与意境。为提升读者的参与度,活动中广播图书馆还设置了抽奖、打卡等互动环节,使得整个系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本次活动共产生了30件高质量的音频作品。

第二,讲座活动。在2023年7月至9月期间,阿基米德传媒、长三角之声与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共同策划了“声音里的宋词之美”活动。活动期间,上海广播电台的知名主持人在广播图书馆共计举办了10场内容丰富的讲座。讲座中,广播图书馆摒弃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回归到了诗词的“吟咏”传诵方式,让读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亲身感受国学经典所蕴含的音律之美,领略宋词的独特魅力。从2023年8月起,广播图书馆每月举办一场“如水说史”讲座活动。截至2024年3月,累计已举办8场。活动主讲人如水讲师以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的方式讲述历史,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场场座无虚席。

二、广播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活动内容零散

目前,广播图书馆组织的相关活动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间。以寒暑假特别推出的“读者录音体验”系列活动为例,该活动主要面向放假的学生群体,但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因此不能有效吸引读者持续参与。同时,广播图书馆组织的相关活动在内容上多局限于文献的表面揭示,缺乏对深层内容的挖掘,这使得部分活动的吸引力不足。为了有效建设广播图书馆,未来相关部门需要深化内容开发,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资源获取便利性有待提高

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成年国民喜爱,2023年有36.3%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相关研究对我国成年国民听书介质的考察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23.4%;有14.1%的人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3]。目前,上海图书馆在阿基米德和喜马拉雅中分别搭建了个性化板块,为读者提供《进馆说》播客节目。然而,从关注量、播放率以及用户反馈来看,《进馆说》播客节目在两大平台并未获得预期的关注,播放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提升节目的曝光度和吸引力,广播图书馆需要考虑优化节目推广策略和用户界面设计。

(三)用户画像不明晰

通过对参与线下活动的读者的深入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参与录音体验活动的读者以中小学生为主。而参与讲座的群体年龄跨度较大,有少儿,有中青年,也有老人。笔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读者参与活动的动机千差万别。有的是出于对活动内容的好奇,有的是追随喜欢的主播。这体现出活动对象的针对性不强。用户画像不明晰可能会导致广播图书馆无法准确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无法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

三、广播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意见

(一)利用好在地资源,采用多种阅读推广方式

除了目前采用的宣传和推广手段,如设计宣传海报、组织宣传活动以及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广播图书馆还可以考虑在馆内设立专门的展示区域,以便读者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广播图书馆的定位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广播图书馆可以借鉴喜马拉雅打造的“有声图书馆”,在馆内设置一面特色墙,墙上张贴若干包含有声资源二维码的海报,读者只需扫描这些二维码,就能轻松进入“广播图书馆的有声世界”,不仅可以立即开始阅读,还能轻松获取丰富的阅读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4]。另外,面对大多数读者对广播图书馆一知半解的现状,广播图书馆要增强主题服务的多元体验性,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广播图书馆。例如,广播图书馆可以直播的形式由主播与图书作者共读好书、共做节目等,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互动。

(二)整合多方资源,建立有声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当前,人们已经对信息资源共享达成了共识,合作与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9月成立的长三角有声阅读联盟,旨在整合长三角各大公共图书馆及专业朗诵协会的各类资源,把海量丰富的阅读资源转化成有声的传播力量。该联盟联动长三角各公共图书馆及专业朗诵协会的力量,致力于打造有声阅读空间,结合数字图书馆的传播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声阅读推广活动,让更多读者感受到有声阅读的魅力[5]。通过组建图书馆联盟,广播图书馆可以实现有声资源的共建共享,在联合采购有声资源时可以形成强大的议价能力。同时,各馆馆藏资源侧重也各有差异,通过馆际合作,广播图书馆在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有声读物建设的成本[6]。

(三)细分读者群体,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学界有关广播图书馆的研究很多都强调要把服务对象重点放在视障、老人等群体。诚然,这部分群体是有声读物天然的服务对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声读物也成为纸质图书阅读一种补充,服务范围也不局限于上述人群。广播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因势利导,分门别类地制作有声读物,满足低幼儿童、学生、视障人士等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低幼儿童虽然文字阅读能力较弱,但对童话故事类的内容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广播图书馆对有声读物的推送要偏向故事类的容易让孩子接受的读物[7]。完善的服务还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广播图书馆当前在举办活动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专业人才的缺乏。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录音设备、录音场所以及丰富的有声资源,广播图书馆亟须提升馆员的专业素养。馆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须具备操作先进录音设备、管理录音场所和整合有声资源的能力,以确保活动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广播图书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制订相关的培训标准,在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上下功夫、多投入。同时,法律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有声书内容资源涉及多方版权,这要求馆员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尊重原创版权。

(四)突出有声资源“伴随属性”

有声资源具有“伴随属性”,相较于纯文字阅读,它允许人们在收听时,投入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精力去处理别的事情。有声读物通过其生动的音效,增强了听众的在场感,从而为听众提供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有声读物无须读者识字,这一特点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有声读物的受众范围变宽,涵盖从老人到儿童等各个年龄段,特别是对视障人士来说,有声读物更是一种极其友好的阅读方式。如淮安书房喜马拉雅流动有声图书馆就抓住了这一特点,以有轨电车为载体,共设计了40个有声书单,用户乘车时通过扫码即可畅听[8]。因此,广播图书馆在建设有声资源方面,要抓住有声资源的伴随性特点,让服务泛在可及,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收听[9]。广播图书馆须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读者服务体系,推动电脑端、微信端、App端联动及功能升级,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同质,有声服务触手可达。

四、结语

通过有声阅读,读者不仅能深入感受文字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更能在听觉的享受中沉浸于一种独特的“聆听”体验之中。有声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有力支撑,契合现代社会大众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成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建设好广播图书馆不仅是上海图书馆责任的体现,更是上海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刘仕杰.流量密码:新媒体内容创作技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

[2]杨航.我国“听书”产业在网络下的发展和标杆性策略分析[J].编辑之友,2011(08):73-76.

[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24-04-23)[2024-04-28].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wzzt/2024qmyddh/cgfb/202404/t20240424_844854.html.

[4]上海市邮政公司闸北区分公司.有声图书馆 为你打造一面会发声音的书墙[EB/OL].(2020-04-24)

[2024-04-28].https://www.sohu.com/a/390716433_

783051.

[5]读者活动推广部.用声音传递阅读力量:长三角有声阅读联盟成立[EB/OL].(2018-09-04)[2024-04-28].https://www.zjlib.cn/zxbghd/55006.htm.

[6]李晓宁.公共图书馆面向视障人士开展有声阅读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国内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问卷调研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0(13):96-100.

[7]李晓宁.公共图书馆有声读物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01):67-71.

[8]杨尚,杨丹丹.全省首家流动有声图书馆在淮安开馆[EB/OL].(2021-12-26)[2024-04-28].https://www.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huaian/202112/t20211226_7363108.shtml.

[9]吴申伦.适应平台经济:我国有声书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J].编辑之友,2022(0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