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下读者的交互体验研究

2024-07-17 00:00王欢妮夏芳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3期

[摘要]当前,对话体小说的兴起所形成的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这种阅读模式更加注重为读者提供交互式体验。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基于社交化、游戏化的功能属性,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参与互动,催生以读者为中心的多元主体交互行为,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打投、二创等行为进一步推动阅读社群的产生,并获得更深入的情感交互体验。文章以“快点阅读”App为例,从行为与情感两个维度探讨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下读者的交互体验。

[关键词]交互阅读;行为交互;情感交互;“快点阅读”App

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不仅带来阅读载体的演变,还催生出新的阅读形式、样态。虚拟社交式阅读指流行于移动互联网上的聊天对话小说、文字冒险游戏(交互小说)、语言Cosplay(以语言描写为基础进行角色扮演的一种网络文化)等新型阅读形式[1]。虚拟社交阅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时空限制,阅读载体从传统纸质文本转向移动电子屏幕,并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富媒体化形式使读者获得交互式、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对话体小说是以社交软件的聊天页面为呈现背景,小说文本内容以人物对话为表现形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手动点击屏幕而逐渐展开。对话体小说的兴起所形成的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指整个文本都以对话形态呈现,信息流涌入方式是以模仿社交媒体软件的对话体格式,这种新的文学样态让读者仿佛“滑入”至另一个人的社交关系中得以窥见事件动态[2]。这种具有交互式、游戏化特点的移动阅读方式契合当下部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能使读者获得交互式阅读体验。随着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的兴起与不断发展,对话式交互阅读平台应运而生,在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平台为Hooked、Yarn、Tap等,这些平台在产品与阅读服务层面都形成了较成熟完备的产业形态;在国内也涌现如快点阅读、迷说、克拉有读等移动应用程序。文章以下载量及用户量较高的“快点阅读”App为例,根据其阅读模式以及功能设置来分析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下读者的行为与情感。

一、以读者为中心的多元主体交互行为

“交互性”是一种用于分析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广义概念。随着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虚拟社交阅读基于“内容本位”理念,通过融合多种媒介元素以诱发多重交互行为,更加注重满足读者的交互阅读需求。“快点阅读”App以“内容+交互”的形式吸引众多读者下载注册账号,在承载多元且海量的对话体小说的基础之上,通过“条评”“同人圈”等具有互动性特点的功能,促进交互行为发生在读者与文本、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创作者之间,充分发挥读者的自主能动性并赋予其交互选择权,从而产生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多元主体交互行为。

(一)读者与文本:“点击”行为下的“流动”交互

“纸张组成的实体书页和油墨压印而成的固态文本不仅塑造了纸质书仪态翩翩的‘书卷气’与‘书香味’,更为读者营造了独特的固态化文本空间,形塑了一种纸质‘交互界面’”[3]。读者在阅读传统纸质文本时主要以“翻页”“涂鸦”等行为与文本内容进行交互,文本中的每个文字都拥有其固定的位置,字与字连接构成一个固化的文字“界面”,读者只能选择“翻页”方式来继续阅读后续情节内容。由此可见,在传统纸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内容的交互方式单一,且读者的阅读范围受文本单页空间限制。虚拟社交阅读下的文本内容不再固定于纸质书本上,而是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程序编码下的超文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交互式阅读中,文本将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惰性的资源,被动地等待技术的改造,而是成为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创造性反馈[2]。文本内容中的文字、图片、音乐等媒介元素都通过读者的阅读指令而展开或消退,这种阅读方式赋予了读者更多与文本交流互动的机会,突破了传统纸质文本的固化的文字“界面”,文本内容也以“流动”的形态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觉感知体验。“快点阅读”App中的阅读行为由读者的“点击”行为而发起,为阅读文本的内容读者须自行点击屏幕,“点击”成为读者与文本互动的主要方式。读者还可通过点击屏幕中的人物头像进入人物的专属个人界面,通过主页、印象墙等了解人物个人信息。读者了解人物个人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点击”行为作用下呈现的文本异于纸质文本中字与字之间的固定形态,读者可对文本的出现与撤回进行选择,此时的文本不再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以一种“流动”的形态刺激着读者的视觉感知,在“点击”行为触发中赋予读者交互式的阅读体验。

(二)读者与读者:“条评”功能下的“补充”交互

对话式交互阅读作为虚拟社交阅读的一种形式,因自身的社会化阅读性质而区别于具有私人活动性质的传统纸质阅读,其更注重基于文本增强读者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纸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常独自沉浸于纸质文本内容中,遇到颇有感想的文本内容只能选择以摘抄的方式记录下来,产生的阅读感悟也难以与他人分享。虚拟社交阅读从阅读的社会共享价值出发,“转发、阅读评论、分享体验、留言互动等对阅读内容进行分享和评论的过程,都是对原有阅读文本进行‘理解性续写’的活动,也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体现”[1]。国内的数字阅读平台都具有评论功能,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对部分文本内容进行注释与点评。当不同读者在阅读相同文本时产生了相似的感悟,并在评论中“偶遇”时,这种阅读上的“陪伴感”往往会加深他们对文本的记忆与理解。读者的阅读评论不仅包括对文本内容的有感而发,还有读者发挥自身的文化价值,写下对文本内容中专业词汇、名人名句等知识内容的阐释,此时的阅读评论区成了给“路过”的书友进行知识补给的“加油站”。“快点阅读”App在每一条“短消息”式的文本内容中设置了“条评”,读者能够对每一条文本内容续写个人感想,其他读者可通过点赞、回复功能对“条评”做出回应。阅读同一本对话体小说的不同读者可借助“条评”的补充功能,进一步延展虚拟阅读空间中的社交关系。同样,对话体小说的文本内容被极度压缩,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留白想象空间。读者通过人物简短对话来捕捉关键的故事信息,将“条评”作为文本续写平台,进行发散性思维创作,产生文本内容续写行为,读者在这种“理解性续写”行为中进一步强化了交互体验。

(三)读者与创作者:实时在场下的“破圈”交互

在传统纸质阅读时代,文本内容的创作主要由创作者独立完成,一旦文本内容完成并通过出版成为纸质书本,读者便能够接触到这些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被动地跟随创作者的思路,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此时,创作者对文本内容的创作拥有绝对的掌控权,而读者则处于相对被动的接收状态。文本生成到形成纸质书本再到读者阅读期间,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互动,读者产生读后感往往也只能自我消耗或在创作者的社交账号下留言,但这种阅读感悟的交流无法满足读者的实时反馈需求,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交互行为是延时甚至存在断裂空白的。而对话式交互阅读根植于一种文本对话传统,该文本对话传统致力于打破传统文本书写自我表现、自我独白的功能形态,将文本定位为“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关系的产物”[4]。数字阅读环境下不仅传统文学创作内容与创作方式发生改变,而且读者与创作者的关系也发生变化。对话式交互阅读更在意节奏感的引导和场景的引入,这需要创作者精心提炼出高度情绪化的对话内容。为了获取读者的文本注意力,创作者需要敏锐地洞察并准确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与偏好,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上述“快点阅读”App“条评”的“补充作用”体现了读者在文本内容创作中的主动性,这一设置也能让创作者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感想,甚至透过读者的文本续写而迸发新的写作灵感。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下以文本为链接的交互体验是双向的,创作者能通过软件的多种功能及时了解读者读后感,获取创作灵感并优化文本。同样,创作者突然“空降”于文本呈现空间也会带给读者惊喜之下的交互体验。“快点阅读”App中创作者会在读者实时阅读过程中自行“空降”,与读者就同一文本内容展开交流。这种“空降”行为打破了传统纸质阅读时期中创作者与读者的圈层壁垒,达成了双方处于同一文本空间之中的实时互动与共同在场。

二、对话式交互阅读下社群中的情感交互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用户越来越注重阅读时的人际交往及情感交流,建构以情感为维系的社群化阅读模式势必是未来移动阅读的发展方向[5]。读者因拥有共同的阅读兴趣而集合,并围绕统一的文本内容进行交流,最终形成阅读社群。进行虚拟社交阅读的读者不仅追求阅读中的交流与互动,而且期待阅读行为中凝聚而成的情感得到抒发。对话式交互阅读平台除了以丰富的功能来满足读者点赞、评论等互动需求,还注重为读者提供阅读后情感聚合的空间。

(一)文本中的表情符:情感交互的在场与共鸣

阅读不仅影响着读者感官认知,还影响读者的情感。读者在沉浸式阅读中会将自身的情感寄托于文本内容中,自身的情绪伴随故事内容发展而波动起伏,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因文本内容而与文本空间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振。此外,阅读实践中的读者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阅读选择、内容传播、社交互动,通过思想的碰撞引发共鸣,获得一种“身体缺席”但精神共处于同一阅读空间的“在场”阅读体验[6]。身处于对话式交互阅读模式下的读者能够跳出传统阅读中的个体阅读模式,对话体小说中的每一句文本都以“评论”形式留下其他读者的阅读痕迹,让读者感受“多人”在线阅读的氛围感。在社交媒体时代,表情包作为一种社交符号已成为读者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传统文本内容主要以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情感,读者须细细品读才能理解其中的情感。而对话体小说中创作者采用图片、表情包来直接表达人物的情感,使读者能够通过表情包增强情感共鸣。“快点阅读”App中创作者在创作对话体小说时以人物的聊天对话展开内容,还在文本内容中加入了表情包这一社交聊天必不可少的情感表达元素,真实复刻了读者在社交媒体软件与他人聊天的形式。表情包的使用更能让读者跳出旁观者的角色,通过“文字+表情符”形式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并进一步对其产生情感共鸣。

(二)阅读“讨论群”:社群式情感交互形塑“阅读共同体”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维持与他人的社交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不同于传统纸质阅读的私人活动属性,数字阅读在满足读者的社交化需求过程中更凸显社会化属性,相较于传统纸质阅读以书本、内容为核心,数字阅读更注重读者与社交。当读者处于由文本内容所构成的文本空间中时,这时的阅读行为由读者主导且具有私人性质。一旦读者产生社交需求并将文本内容作为开启社交的桥梁时,文本空间与建立于读者现实人际关系的社交圈便在虚拟空间中产生交互。读者在阅读情境中通过书评不仅能了解其他读者在阅读某一段文字时的情感,还能抒发自身的阅读情感。此时的读者在基于文本建构的虚拟空间中产生了情感交互,而跳脱出文本空间的读者也会继续寻找抒发情感的渠道,寻求与他人达成共鸣来满足自身的情感抒发需求。情感交互往往是建立在共同趣缘基础之上,当由趣缘引发的互动行为成为读者的阅读习惯时,读者将产生“抱团”心理,开始寻找阅读社群,读者之间的情感交互则是维系阅读社群的黏合剂。

作为一种“因趣结缘”“因情相知”的亚文化群体,阅读社群内部的符号互动和情感表达也遵循互动仪式链的基本规律,在情感能量的流动中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仪式场[7]。处于虚拟阅读社群的读者基于共同的阅读兴趣,开展为小说打榜、每日阅读打卡等一系列交互活动,甚至组织线下书迷见面会活动,将数字阅读的虚拟空间拓展至现实空间,实现了数字阅读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融。读者在这类阅读的仪式互动行为中不仅共享资源,还在仪式链中实现了统一的情感价值建构,这份共同的情感价值推动阅读社群中的读者成为“阅读共同体”。“快点阅读”App中任何一本对话体小说都设置了“讨论圈”,为读者围绕文本内容而展开情感交互提供活动场所,小说人物的个人界面中也设置了“印象墙”“讨论圈”,读者往往在“讨论圈”中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续写与想象、人物形象的图画设计、相似体裁小说推荐等内容,引发其他读者基于自身对文本的情感加入讨论与互动。读者也可为喜爱的小说作品“投喂”礼物以提高“粉丝值”,通过开通会员与消耗“小鱼干”来获取月票,再投出月票给作品打榜并获得平台奖励。读者在这种情感链接的交互活动中因共同的付出与回应而收获情感能量与情感价值,更有利于维系阅读社群与建立“阅读共同体”。

三、结语

对话式交互阅读基于文本内容模拟虚拟社交对话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固有文本的呈现形式,且在这种阅读期间产生多重行为交互,而且对作者文本创作逻辑与读者社会化阅读行为产生影响。同时,当前这种新型阅读模式也存在广告大量渗透的问题,要警惕商业广告突然浮现于文本空间。此外,对读者基于文本内容在虚拟空间中的二创作品的使用界限与版权问题也值得学界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黎丽华.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数字阅读变迁与数字出版革新[J].出版科学,2022(05):80-85.

[2]杨扬,王子涵.对话式交互阅读的兴起:技术背景、媒介特征、业态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22(11):68-75.

[3]于文.无可替代的实体空间:论数字时代的纸质阅读[J].中国编辑,2022(10):20-25.

[4]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二卷[M].钱中文,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5]李淼,魏文秀.空间“可阅读”:数字阅读实践中的空间重构与价值再释[J].出版科学,2022(04):92-98.

[6]张美娟,苏华雨,王萌.数字阅读空间中的信息流动、情感凝聚与虚拟互动[J].出版科学,2023(02):47-55.

[7]蔡骐,翁丽玲.情感视域下的阅读社群研究[J].中国编辑,2020(1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