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数字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的作用动能,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必须紧紧抓住数实融合的发展机遇,把握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演进方向,加大改革创新步伐,提升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激发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数字技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促进了资源的广泛共享和流通,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加速了全球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推动了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在于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数据驱动、人才培养和智能化生产,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
1.创新引领。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源泉,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旨归在于推动数字技术以及数据产业化发展,赋能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促进民营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传统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数据驱动。随着数字技术纵深发展和数据要素的广泛运用,数据作为新的经济增长要素被纳入生产函数,生产要素体系得以重构,产业组织形态也发生巨大变化。工业经济时代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的单一线性模式转变为数字经济时代多个供应商之间合作的网链关系。数字技术为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零售场景多样化、服务内容高阶化、智能应用集成化、数据驱动生产融合化等众多发展新机遇。在数字经济范式下,民营经济产业组织呈现出网络化、平台化、无边界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改变了产业经济的运行规则与逻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3.提升效率。通过智能决策和智能化生产实现效率提升。数字技术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更科学的战略决策。智能化生产利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线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营企业迈向数字化时代,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创新与持续发展。
4.融通资金。中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主力军,面临融资难题。数字经济时代提供的低成本、可控风险的金融创新服务,解决了融资问题。普惠金融通过数据赋能,提高服务水平,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整合各类数据最大化内在价值。数字技术助力融资服务平台发挥作用,促进金融支持全面覆盖产业链各类企业需求,实现高效资产数字化。
5.开放合作。开放市场机遇能够促进企业拓展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全球竞争力。面对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新使命要求,民营企业必须立足全球配置资源,勇攀创新、价值链高峰,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数据广泛地参与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增强技术支持和信息透明渠道,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减轻风险。数字技术无疑为民营企业产业升级转换、技术变革、市场竞争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6.人才培养。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应用需要企业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以确保技术的有效运用和持续创新。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推动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力。企业需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员工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技术应用。这包括提供相应技能的人才支持,培养适应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实现持续发展和优势竞争。
二、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经过近三十年的储备与积累,当前数据资源大规模聚集,其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凸显,进入到数字信息技术引领新经济范式形成的黄金爆发期。但数字技术运用对经济社会形态、价值伦理体系、企业生产流程组织的冲击较为激烈,民营企业在要素替代、产业转型、组织变革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1.技术壁垒制约。许多新技术需要高投入和专业知识,但企业可能面临获取和运用先进技术的挑战。缺乏技术储备和专业人才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应用数字技术,限制了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为了克服技术壁垒,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
2.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制约。高质量数据供给、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安全等问题制约了数据要素市场的整体性开放和成熟,导致数据要素价值激发不足。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共享权等产业发展必须具备的前置政策尚未取得明显突破。数据交易市场在权属不清晰的情况下以何种身份角色介入交易尚待讨论,导致我国数据交易市场主体积极性、交易活跃度不高。中小微民营企业受困于资金和技术约束,信息化基础差,内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普遍不高。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数据利用率低,系统间整合共享程度不高,导致产能、效率未见提升,制约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3.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发掘制约。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的应用场景有待深入挖掘。政策导向着重于产业升级改造,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然而,各级政府间的目标、政策和考核机制并不一致,需要更细化的实施。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基础薄弱和信息安全顾虑,成本较高且投资意愿下降。此外,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专业能力不足,服务商多为通信企业,难以满足需求,需要提升服务商的专业能力和标准化程度,确保输出的方案对企业实施改造有效果。
4.资金短缺制约。数字化转型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许多民营企业可能面临融资难题,资金短缺成为限制技术升级和创新的障碍。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需要加强金融支持,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同时鼓励企业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人才匮乏制约。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支持,但许多企业可能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缺乏专业人才限制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了克服人才瓶颈,企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员工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管理体系不完善制约。数字化转型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持,包括数据管理、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然而,许多企业可能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流程,影响了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支持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7.政策环境不稳定制约。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频繁变化可能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由于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和应对政策,可能导致增加经营成本和风险,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投资决策。面对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企业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风险评估,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同时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建言献策,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新动能、新优势的塑造,支撑驱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1.应对技术壁垒制约措施。一是加强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三是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技术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五是建立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技术资源,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六是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壮大。
2.应对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制约措施。一是解决数据权属不清晰问题,建立明确的数据产权制度和管理规范,保障数据所有权及其合法使用。二是提升数据利用率,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加强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产业协同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确保数据价值的持续释放。五是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3.应对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发掘制约措施。一是政府可细化相关政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强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培训,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加强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能力建设,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技能的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服务,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四是鼓励产业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数字技术在不同行业间的跨界应用,创造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4.应对资金短缺制约措施。一是加强金融支持,通过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等方式,给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帮助企业多样化获取资金。三是鼓励创新融资模式,如供应链金融、众筹等,以满足企业不同阶段和需求的资金需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5.应对人才匮乏制约措施。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员工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新技术应用的需求。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四是为应对创新文化的缺失和供应链整合的困难,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积极构建和培养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激励员工探索数字技术的新用途和新方法,拓展其在数字技术领域的探索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加大力度整合供应链资源,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大力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经济中的场景应用,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民营企业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创新文化缺失和供应链整合的困难,还能在数字化时代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
6.应对管理体系不完善制约措施。一是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培训和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技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管理和决策分析的能力,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智能化运营。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民营企业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7.应对解决政策环境不稳定制约措施。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和风险评估,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因应措施。二是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根据政策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降低经营风险。三是积极参与政策制定,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途径向政府反映企业需求,争取有利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空间。这样,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降低不确定性,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共生融资模式与协同决策研究”(20BGL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宏新型城镇化发展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