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教学实施策略

2024-07-16 00:00:00王茂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6期

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制订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人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是内隐的、综合性的。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可视化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变得看得见,让学生对自己需要达成的目标更加明确,真正实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及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可视化教学的探索。

一、把握学生学情,让学习起点可视化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学情,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视化,为教师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奠定基础。预学单作为一种了解学生学情的手段之一,是对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疑难困惑的测评,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重点更加明确,并且使课堂教学集中到学生掌握薄弱的地方,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结合课文特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预学单:

(1)我会写。通过学习,我能正确读写 这些生字词。我发现 这些生字容易读错(写错)。

(2)我会猜。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我能猜出 这些词语的意思。

(3)我想问。我想问的问题是 。

(4)我理解。理解“三碗不过冈”的由来。武松为何不听店家劝告要执意上冈?

(5)我会做。如果穿越时空和武松相遇,你会和他说些什么呢?找一找《水浒传》中的其他故事读一读,把你读到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借助这个预学单,教师对学生了解课文知识点的程度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学习疑难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为学生的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中,教师在立足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借助预学单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路径更加明确,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提供了条件。

二、细化达成标准,让学习目标可视化

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当师生双方对教学目标及达成标准都非常明确的时候,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大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确定的,学生对需要达成的目标并不清楚,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步伐的现象。如今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任务群对学生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可视化。

以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为例,传统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3)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4)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从这些教学目标可以看出,采用的大多是学会、理解、领会、感受、了解等描述性和内隐性的词语,这些感受、体会一般存在于学生内心,教学中是否达成了目标,教师难以进行衡量和判断。对照课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可以发现,本课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范畴,结合《威尼斯的小艇》在本单元中的功能定位,教师可以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借助课文注音读好本课生字词,并能够联系文本语境说出自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内容,感受课文动、静结合描写的好处。(3)学习课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

从完善后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细化后的达成标准可以将原有目标中隐性的学习状态转化为具体明确的显性指标要求,把原本隐性的学习要求变成一个具体明确的学习达成准则要求,在清晰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动力会更足,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在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标准进行细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行为,让学生的学习在可视化的学习目标驱动下,真正沉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逐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创设真实情境,让学习任务可视化

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怎样才能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教学时,教师要围绕单元核心素养主题和单元教材的功能定位,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来实现学生学习任务的可视化。

以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结合课标理念可以看出该课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范畴,要求学生能够在主题学习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学会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与感受。基于此,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通过刚才的朗读,我看到许多同学都被草原的美好风光所吸引,并对草原产生了无限向往之情,现在有一个亲自走进草原的机会,你们想参加吗?”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对学生说:“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想在我们学校招收几个小导游,宣传当地的美好风光,选拔的要求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形象解说或者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心中的草原风光展示出来。”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宣传着草原的美丽风光,学习任务变得可视化,实现了学生真实的学,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案例中,教师真实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内隐变为外显,还可以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和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更好地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

四、梯度展示成果,让学习成果可视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梯度展示,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进而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以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本次习作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两件小事的描写,把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清楚,并能够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把文章写生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梯度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习作要求和习作提示完成初稿,初稿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展示,互相指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习作初稿进行第一次修改。在第一次修改完成之后,可以采取自我推荐为主、小组推荐为辅的形式将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进行第二次展示,让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并把它张贴在“佳作展示区”,接下来学生再依据教师和同伴对自己习作的评价意见进行二次修改。在学生对习作进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对自己二次修改后的习作进行最终展示,并把优秀习作展示在班级公众号上,供家长和更多的人对习作进行评价与欣赏。从小组展示到班级展示再到公众号或者朋友圈的展示,展示的范围逐渐扩大,在学习成果展示的活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为学生提供了梯度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学习成果进行完善,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与调整,进而使学生能够进行管理自我,提升自我,真正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预学单让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视化;细化达成标准,让学习目标可视化。通过真实情境任务的创设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在可视化的学习氛围中,真正沉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实。■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