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提出了“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理论。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学生能更好地架构和领悟知识与技能,真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知识的有效勾连和迁移运用,让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与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的理念不谋而合。
逆向设计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以“大主题、大任务”去通盘思考任务群、局部与整体、课文与课程的关系,整合单元的所有内容,注重整体结构和知识脉络,构建单元课程框架,连贯一致地思索单元课程中的“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相关问题,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课标和教材,设计“竖成线、横成片、立成网”的知识架构。逆向设计既能统筹、规划单元全局,又能按步骤、有序地开展系列学教活动,让各个分立的内容构成一个单元有机体课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
一、确立核心概念,规划单元教学结构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世界各地”为主题,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单元人文主题为“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本组课文集中展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观的魅力。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一个城市厚重而亲切的灵魂。威尼斯灵动的水城风光,荷兰安静的牧场,埃及古老的金字塔,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文本背后所隐含的世界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西方文明的窗。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针对以上单元要素,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同时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已不局限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师可以扩展到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引导学生探索异域风情中的地理、人文、历史等诸多相关联的事物。
基于逆向设计的教学是指向理解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梯度的目标:(1)走进文本,夯实基础。了解《威尼斯小艇》中“小艇”的基本信息和威尼斯、荷兰、金字塔概况,涉猎其他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2)走进文学,关注表达。把握状物写景类、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分析并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表达。(3)走进文化,提升思维。以课文内容为题材,思考一个风物与一座城市(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之间的联系。领略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同时关联故乡风物,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二、前置评价方式,落实“学—评—教”一体化
逆向设计将评价进行前置是有别于其他设计的最大优势,先确定适切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再进行活动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到目标、活动与评价是否一致,“教”“学”“评”共同进行,评价融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也成为学习活动之一,学生既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为前置评价方式,学生能更明确要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具体的任务必须在真实性情境中完成,基于已设定的学习目标,结合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任务情境:今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要举办第十一届“淮扬美食文化节”,宣传淮安当地的景观和美食文化。目前在小学生中征集“我是家乡小小代言人”讲解员,希望同学们积极准备,为家乡的宣传做贡献。
在这个具体的任务情境中,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和语文要素,先问问学生:“面对四面八方的宾朋,选哪个景点?要讲什么内容?”明确内容之后才能决定讲什么、筛选哪些材料、怎么讲才能让客人感受到淮安之美。那么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怎么评价呢?按照逆向设计的思路,在进行具体的任务实施之前就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见表1)。
表 1 “我是家乡小小代言人”评价量表
三、设计活动内容,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理想的学习活动强调“做中学”,要让学生亲历语文学科特有的实践活动,获得的是可迁移的专家思维,而不是会遗忘的专家结论。“我是家乡小小代言人”的学习活动其实是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之后的拓展性深度学习活动,根据单元主题和评价标准,就要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每个活动的逐层开展,落实具体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基于已设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量表,学习活动设计(见表2)。
表 2
基于以上的逆向教学设计,通过真实情境下每个阶段的学习和持续性反馈,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此外,逆向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为学生设计典型学习活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逆向设计下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要体现生活性、真实性、实践性等要求,还要在活动现场由学生自主吸纳进入到原有的认知框架中,并完成新旧知识双向的同化与顺应。结合具体的任务情境,观照单篇学习目标,依据体验、问题、项目等组织方式,把倾听、阅读、感悟、讨论、思辨、写作、评议、展示等关键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整合,将学科综合素养的培育融入真实、有意义的开放性学习活动中,确保学生始终围绕本质问题展开探究,逐步达成学习任务的解决,将传统的学科性学习行为变为真实生活的实践活动,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21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JY14-ZB144)阶段性成果】 ■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白鹭湖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