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课程方案鼓励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探索大单元教学,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的整合和组织,设计相应的情境任务。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以单元整体统筹安排,参照课标的六个学习任务群要求,创设大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整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各种教学资源等,加强单元知识间的内部联系,使知识结构化,创新作业方式和评价方式。
大单元教学怎么做,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来谈。
一、单元解读,提炼大概念
对照2022年版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以划归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课标对此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学段的教学目标,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提炼学习主题为“乡村快乐行”。此单元安排的内容有《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以及口语交际“转述”、习作“我的乐园”和语文园地。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特点,能使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迷人和和谐。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一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从大单元视野来规划整个单元,以语文要素为引领,梳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并作整合,以“乡村快乐行”为大情境统领整个单元,情境任务一确定,后面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置就围绕它来创设和开展。
二、依照课标,确定目标
解读文本,根据所属学习任务群特点和单元语文要素,制订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积累、运用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
3.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4.学习围绕关键语句,写自己喜爱的地方,初步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能理清要点,根据要求转述。
5.有条理地写清乐园的样子和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三、确定两个任务,设置三个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基于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分层确定两个学习任务,层层推进,再根据每个学习任务设置三个学习活动,这两个任务、三个活动就是线索,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素养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体现在“做事”上,也就是必须在完成任务当中体现出来。
例如,根据本单元课文首页的语文要素,我们确定该单元的学习任务为两个:其一,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二,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围绕这两个学习任务进行思考,设计三个相关的学生学习活动。
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我们经过思考和研讨,确定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为以下三个:
活动一:这里风景独好。分为“诗词话乡村城市和古诗朗诵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背景,理解内涵,感悟诗词的美,在此基础上开展古诗朗诵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我们在学习内容上进行了整合。
整合的学习内容有:词句段运用、《古诗词三首》、日积月累和《卜算子·咏梅》。把这个单元的古诗词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将题材和内容归类,易于学生掌握。这项活动大概用2~3课时57e3749384789346489d0ba5bf5725f6e4634d0420f2451967e0fb69c203a307完成。
活动二:迷人的乡村。分为“参观乡下人家、天窗,我的万花筒及赞美三月桃花水”,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整合学习除古诗词外的主题相近的现代文。
整合的学习内容有:《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和交流平台。课文的这些内容全部是讲述乡村美景,表达对乡村的向往和喜爱之情,从“参观”的角度,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这项活动大概用4课时完成。
活动三:为乡村代言。分为“我的代言”“春游通知”和“乐园分享会”,通过前面两个活动的学习,学生把情境和生活结合起来,再通过个人代言感受主人翁精神,学生容易升华情感。春游和乐园分享部分,设置比较有趣,环环相扣,学生学得真实,学得开心。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完全掌握了单元的学习内容,这项活动大概用1课时完成。
四、整合教学,“教—学—评”
一体
2022年版课标中设置的评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结合课堂实际,或采用教师评价,或采用同伴互评,或采用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以生为本,以评促教。
如何确定恰当的评价方法,我们从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可以得到相关教学建议或启示。首先我们可以评价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侧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其次,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文章的重要段落、重点语句的理解,包括对文章的语言、人物形象等的具体感受;最后,以学生对文章表现的情感和主题思想的感悟,来评价学生对文本的欣赏水平。因此,本单元评价方式可以这样设计:
1.过程评价。设置教学评价,教什么,评什么,立足重点抓评价,及时改进教与学。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重点检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显现的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例如:
活动一“这里风景独好”。这项活动可以这样设置评价:(1)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认识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画面,描绘情景,感受古代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活动二“迷人的乡村”。这项活动可以这样设置评价:(1)认识
生字新词,读通读懂课文。(2)找出关键词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活动三“为乡村代言”。这项活动可以这样设置评价:(1)为喜欢的地方代言。(2)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准确转述“春游通知”。(3)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2.课堂评价。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比如“古诗词朗诵会”这部分,可以设置朗诵要求:咬字清晰、读音准确、声情并茂、感情充沛等,让学生进行自评,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作业评价。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的目标出发,结合课堂所学以及学生个人生活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设计真实参与考察、写游记、体验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年级越高越应该加强作业的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开阔学生的创造空间。
基于单元解读、围绕“乡村快乐行”学习主题设计学习框架,使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结,形成一个整体,发挥大单元教学合力。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课标要求,整合、重组、补充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任务、有活动、有评价,让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揭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