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基础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它渗透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学习任务群旨在用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其开展也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学习任务群中学习任务的设计进行课程的整体规划和架构,依据思维能力培养可训练的特征,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创设真实情境,筑牢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奠基石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活用生活资源,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时,教师利用学校离农村很近的地理位置优势,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时间到周围农村去看看大白鹅的样子,了解白鹅的习性。课堂上,根据学生已知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学生自由说说对白鹅的印象,然后抓住契机让学生带着这些生活体验走入文本,看看作家丰子恺对白鹅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整堂课都带着核心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寻找,让课堂更加生活化,思维大门迅速打开,创新的火花瞬间被点燃。
2.善用教材资源,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将知识点的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的落实融为一体,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在教学时,教师先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人的样子,并根据这一真实情境,提出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1)结合要求讲述自己最熟悉的人;(2)阅读课外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想想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3)读教材中的人物,找出相关的描写方法。这种任务群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依据课本讲课本的机械模式,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人着手,把最真实的体验感受融合到文本的学习中,自主寻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综合概括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立足生活实践,找准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主心骨
开展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信息,把握课堂学习要点。五年级上册《太阳》是一篇条理清晰的科普说明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先分层讲解,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分析文本内容,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文本内容,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2.妙用辩论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2年版课标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设计思辨性学习任务:用辩论的方式展开对人物的了解,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中,学生认识了一个谨慎多疑的曹操。教学后,教师却出示了“鲁迅先生把曹操奉为英雄、郭沫若先生为曹操翻案”的观点,那曹操究竟是奸雄还是英雄?教师引导学生分为正方反方,查阅资料,整合资料,结合认知进行辩论,明确观点,从而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同样让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群开展辩论赛的方式说说武松打虎究竟对不对,然后形成一致观点,从而得出武松算不算英雄,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学生妙语连珠,环环相扣,思维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无痕中得到提升。
3.创编故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实践活动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背景、掌握诗意、体会诗情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将这首古诗改编成小故事。学生要编写故事,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地整合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巧妙融合,想象力、创新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4.设计实践作业,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个性化学习途径,改变单纯抄写、做题的传统作业模式,实现深度学习的情感体验。
在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综合性实践作业:与竹节人的美丽邂逅。先让学生完整地写出竹节人的制作说明书,然后让学生找来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材料,完成竹节人的制作,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展开活动,在玩中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综合性实践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与实践兴趣、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寓教于乐,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构综合学习,画好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同心圆
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整本书阅读,挖掘高阶思维深度
在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学习任务群的出现明确了整本书阅读的方向,指明如何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来达到阅读核心目标。
《芦花鞋》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故事情节很容易引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师按照学习任务群制订了以下阅读计划:(1)根据课文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给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也列一个小标题。(2)因篇幅限制,原文中很多细节被删减,思考这些删减的细节,你对青铜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变化?(3)续写《芦花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续写。整个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概括总结、有条理表达、辨别善恶美丑、展开想象、创作文学作品等深度思维能力。
2.跨学科学习,拓宽高阶思维
广度
跨学科学习是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上,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核心,通过学科整合、问题对接、探究交流,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成长”为主题,介绍了不同人物的成长故事。教学中,教师把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综合实践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语文知识的延伸,结合美术学科的审美、创造等特征让学生绘制出一张张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卡片,如“小雨来名片”“车胤人物卡片”等,感受人物成长历程。继而让学生参加生活中的实践,在学校实验室学会了新技能、在家庭帮助大人做家务、在课堂上主动分享成长小故事等,通过实践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此刻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感悟,学会了自我反思,学会了自我提升,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学习任务群的落地,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创设真实情境,筑牢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奠基石;立足生活实践,找准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主心骨;建构综合学习,画好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同心圆。点滴微光,可成星海,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挖掘了高阶思维的深度,拓宽了高阶思维的广度,让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城北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