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阶段,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科学领域内容作为幼儿园中班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提升幼儿的科学能力。在中班科学领域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用好教学语言,以提升中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质量,值得当下幼儿园中班教师关注。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教学语言
作者简介:余民菊(1989—),女,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中心幼儿园。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中班阶段,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日益增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容易乱跑、乱叫。而教学语言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工具,对维持教学秩序、促进幼儿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春游去”为例,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教学语言,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质量,从而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的使用步骤
(一)在活动导入时使用
在导入阶段,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具备引导性、启发性、情感性等特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好奇心,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1]。具体而言,活动导入教学语言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精彩的活动导入教学语言有助于聚焦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第二,激活幼儿的认知经验。基于幼儿最近发展区导入教学语言,有助于幼儿回想起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运用,更好地学习新知。第三,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活动导入教学语言能够激活幼儿的学习动力,促使幼儿利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讲解知识时使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关键概念、现象原理或事件原因等进行深入解释。此时教师所使用的语言需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形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原理或现象。比如,教师通常会说“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这个物品的作用是……”“当我们……,就会……”等,这些话可以让幼儿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识,明确学习方向。此外,对于需要幼儿重点记忆的知识,教师还可通过教学语言进行强调,如说“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相关”[2],这样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使用旧知理解新知,进一步巩固知识。
(三)在组织活动时使用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时,需要使用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教学语言。这些教学语言有助于维持教学秩序,如教师常说“现在我们开始……”“请大家……”等,以确保幼儿能够按照规范的教学步骤和程序开展活动,避免出现混乱或安全事故。这些教学语言还可以促进幼儿思考,如教师常说“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今天我们发现了……”等,从而引导幼儿完成具体的探究活动,回顾活动中的所见所得,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四)在启发思维时使用
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时,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备探究性、开放性、针对性等特点,能够促进幼儿深度思维的发展,实现师幼的有效互动。如在探究性提问中,教师会说“大家发现这个现象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大家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等,以引导幼儿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初步探究。在开放性提问中,教师会说“除了这个方法,大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吗?”等,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案,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同时,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性提问中,教师会说“在……中,你能发现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等,以引导幼儿关注活动细节,发现知识奥秘[4]。
二、中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的运用实践
接下来,笔者以中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春游去”为例,分析教学语言的运用策略。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在活动导入环节,教师往往喜欢用提问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走入知识殿堂。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两种导入提问教学语言,即“情感态度提问类”和“低认知提问类”。“情感态度提问类”教学语言主要关注幼儿在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旨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营造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比如,教师会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帮助幼儿建立起科学知识与生活日常的联系,从而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低认知提问类”教学语言主要关注幼儿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旨在帮助幼儿巩固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师会用比较简单的内容提问幼儿,让幼儿比较轻松地答出答案,从而引导幼儿探索新知[5]。
比如,为了导入活动主题—“春游去”,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关于春天的知识,这样使用提问教学语言(如表1所示)。
(二)活动讲解,答疑解惑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受到自身思维能力、认知经验等影响,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教师需要用准确的教学语言给幼儿答疑解惑。笔者将教师答疑解惑的语言分为“解释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两类。“解释性语言”是对事物现象或概念做出说明或阐释,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解释时,需要简洁明了,循序渐进,同时配以生动形象的实例或比喻。“描述性语言”主要用于描述科学现象、实验过程或实验结果,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听讲、对比等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描述时,需要具体生动,并发挥引导作用[6]。
比如,在开展活动时,天空出现了彩虹。教师顺势问幼儿:“大家看到天上的彩虹了吗?”幼儿纷纷看向彩虹,并问道:“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教师据此给幼儿解释彩虹形成的知识,说道:“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每个水滴都会像一个小小的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不同的颜色,使阳光在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桥梁,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这样的语言结合了解释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的特色,可以帮助中班幼儿理解彩虹的成因、彩虹的特点等,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活动组织,引导提问
幼儿天性活泼,在探究活动中思维容易分散,导致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需要使用引导提问教学语言与幼儿互动,将幼儿的思维引到教学活动中。笔者将引导提问教学语言分为“质问型提问”和“对话型提问”。“质问型提问”是一种直接、明确的教学语言,具有明确性、针对性、引导性等特点,旨在引导幼儿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明确的答案,从而确定幼儿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或理解了某个概念。“对话型提问”是一种更为开放的、互动性更强的教学语言,具备开放性、互动性、探索性等特点,旨在激发幼儿思考和探索的欲望,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7]。
比如,幼儿在欣赏彩虹的时候,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有的说“彩虹好像自己的七彩画笔”,有的说“自己的画笔有十几种颜色”,接着幼儿将讨论主题转移到了画笔上。教师见状,通过使用引导提问教学语言,即“质问型提问”或者“对话型提问”(如表2所示),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来。
(四)活动探究,转问探问
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后,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学习语言与行为做出反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深层次的知识。中班的幼儿比小班的幼儿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更强。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仅让中班幼儿知道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将理论付诸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使用转问、探问的教学语言深入启发幼儿,让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由浅显到深刻。具体而言,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现象时,从具体的操作、观察和感受出发,逐步过渡到对抽象原理的解释和概括,从表面的、易于观察的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对现象背后原理的探索和理解。
比如,教师在提出“你们能够选择道具制作彩虹吗?请大胆猜测一下‘人造彩虹’可以怎么做?”的问题后,可以进行转问,引导幼儿自制彩虹。具体问题为:“小朋友们,如果需要大家自制彩虹,你们需要准备哪些道具呢?”接着,教师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造彩虹”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并进行收集与准备。有的小组回答:“我们小组准备了喷瓶、镜子、阳光、纸板等。”教师进一步探问:“哪个小组能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有的小组介绍道:“我们在喷瓶中装水,然后用喷瓶在空中喷出水雾,同时用镜子将阳光‘引’到水雾上,但是没有出现彩虹。”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转问道:“哪个小组的实验出现了彩虹现象?能不能结合你们的经验将这个小组的实验改进一下?”如此一来,教师鼓励实验成功小组对实验失败小组提出改进建议,落实了“用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由此促进幼儿思维的共同发展。
结语
科学领域作为幼儿园中班教育的主要内容领域,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载体,通常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中班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如何用好教学语言提升中班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是当下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点。在活动导入中,教师可使用教学语言进行激趣;在活动讲解中,教师可使用教学语言为幼儿答疑解惑;在活动组织中,教师可使用教学语言聚焦幼儿的思维;在活动探究中,教师可使用教学语言引导幼儿正确开展实验。如此一来,有助于教师提升中班幼儿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探究空间。
【参考文献】
[1]韩玉华.西南地区中小幼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现状与提升策略[J].语文建设,2024(2):76-80.
[2]甘晓敏.暗示、容错和诱发:教师课堂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运用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2):55-58.
[3]夏洋,唐雅琪.内容语言融合课程教师实践性知识与自我效能感发展个案研究: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23,44(6):42-53.
[4]吴涛,李瑶,马辰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现状分析:源于西安市幼儿园的调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1):199-201.
[5]王雨菲,吴迪. 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11-13.
[6]卢莹.科学领域环境创设实操的问题与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4):136-138.
[7]赵芳珍.基于儿童本位视角的学前教师教学语言考察分析:以湛江市3所学前教育机构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