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游戏元素融入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基于此,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幼儿园德育课程实施的可行策略,旨在优化园本课程建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课程;课程游戏化
作者简介:倪洁(1997—),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进步与成长的阶梯。幼儿能从玩耍中获得生活启示,形成稳定情绪,训练多元领域能力。可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能为幼儿发展带来积极作用。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需重视幼儿园德育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创设德育教育活动,为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助力。
一、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园德育课程的概述
(一)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是将游戏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使课程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教学优化策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具有趣味性、互动性、自主性和情境性的特点。通过课程游戏化设计的幼儿教育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幼儿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促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二)幼儿园德育课程
幼儿园德育课程是针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德育课程应具有感召性、实践性、综合性及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需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涵盖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以完整的幼儿德育教育体系作为保障,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二、课程游戏化对于幼儿德育教育的价值
(一)提高幼儿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能够充分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游戏化的课程设计能使得幼儿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升对道德品质教育的兴趣和认同感,还能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所学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幼儿合作与沟通能力
幼儿园德育课程游戏化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沟通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配合、协商,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如此一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能理解和尊重他人,与他人有效沟通、和谐相处。可见,课程的游戏化设计对于幼儿社会领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幼儿道德情感体验
实施游戏化的幼儿园德育课程,能够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使幼儿更容易对正确的有关道德的观点形成认同感,从而轻松接受和理解道德规范。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进行道德抉择,或从榜样的行为中收获感动。此举有助于激发幼儿积极的道德情感,使幼儿加深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印象。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德育课程实施策略
(一)创设游戏化场景,突出主题
搭建游戏化场景是幼儿园落实课程游戏化理念的重要举措。在游戏化课程设计前期,幼儿教师可以为德育课程创设游戏化场景,将有关道德的教育内容或主题融于游戏化场景中,使幼儿在自然、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德育教育。游戏化德育场景的设计的注意事项如下:一是场景需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需求;二是场景需富有创意和可探究性,可以借助一些用于互动的道具等,激发幼儿对德育主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启迪幼儿对德育内容的思考;三是场景需便于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1]。
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活动“好朋友连连看”为例,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在交流互动中为他人着想的意识,促使幼儿形成友善、宽容、奉献等美好品质。在游戏化德育场景的设计环节,幼儿教师可以将活动主题中的“好朋友”作为场景的构成要素,并设置各种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环节,以突出主题。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好朋友分享区”,在该区域内摆放多个玩具,让每名幼儿选择其中的一个,之后在自主游戏环节尝试相互沟通,交换玩具进行游戏,以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和合作,获得关于分享与奉献的感受。幼儿教师还可以设计“好朋友帮助区”“好朋友沟通区”等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帮助他人、关心他人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友善等品质和责任感。可见,在指向性强的游戏化场景作用下,德育教育得以有序开展。
(二)投放游戏化材料,激活兴趣
在德育课程游戏化设计过程中,为幼儿投放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投入探究,获取相关信息,丰富对德育内容的认知。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德育课程中投放具有游戏化特点、富含教育元素的玩具、绘本、动画视频等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操作和互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教育。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性的游戏化材料,如印有榜样照片的玩具等,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提问和实践探究来激发幼儿参与相关游戏的热情,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2]。
例如,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活动“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旨在让幼儿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道德观念,了解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基于此德育目标,幼儿教师可以投放如环保主题的绘本、模拟垃圾分类场景的模型、关于海洋生物的动画片等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明确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如此,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进行垃圾分类等。可见,投放游戏化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应用材料开展游戏活动,能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激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通过引导与互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组织游戏化活动,丰富情感
游戏化活动是游戏化德育课程的核心。设计指向性强的游戏化活动能引发和增进幼儿对德育要素的思考和认同。因此,在游戏化德育课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各类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化活动,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道德规范的内涵,如:开展角色扮演类游戏,让幼儿在模拟的真实生活场景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开展团队协作类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开展竞技类游戏,引导幼儿在公平竞争中形成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幼儿通过参与上述活动,既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又能丰富自己的体验,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3]。
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活动“童话世界小舞台”为例,本次活动旨在向幼儿讲述经典童话故事,通过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来培养幼儿辨别善恶的能力,并借助情境演绎、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幼儿体验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为激活幼儿情感,落实德育目标,幼儿教师可以讲述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在讲述过程中,重点强调善良、勇敢、诚实等美好品质,让幼儿对道德行为产生认同感。而后,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搭建舞台,对幼儿分组,引导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白雪公主、小矮人、皇后、王子、猎人等)进行情境演绎,并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出各种道德行为。例如,幼儿在扮演王子、解救扮演白雪公主的同伴的过程中,可以懂得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游戏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互动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分享,幼儿能进一步理解道德行为的内涵,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可见,通过参与游戏化活动,幼儿能感受到德育课程的魅力,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加强游戏化指导,启迪思想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需加强游戏化指导,以启迪幼儿的思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善于挖掘和发现游戏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其次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产生情感共鸣,理解德育内容;最后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幼儿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通过加强游戏化指导,幼儿教师能够为幼儿逐渐成长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奠定基础[4]。
例如,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活动“我的小家”旨在培养幼儿热爱家园、关爱家人等道德观念。在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家庭角色扮演”“家庭责任分配”等游戏。在“家庭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需要扮演家庭成员,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进而体验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意义。在“家庭责任分配”游戏中,幼儿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家庭场景,让幼儿学会公平分配家务,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公平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指导,引导幼儿理解所学内容。幼儿教师如果在游戏中发现有的幼儿不愿意承担家务,就可以引导幼儿换位思考,理解家庭成员的辛苦付出,并且引导幼儿讨论家务分配的合理性,使幼儿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可见,恰当的游戏化指导有利于幼儿精神品质的发展。
(五)实施游戏化评价,规范行为
教学评价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能起到引发幼儿自主思考、培养幼儿反思意识、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效率等作用。在德育主题下的游戏化课程中,幼儿教师需实施游戏化评价,评价幼儿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规范幼儿的道德行为。游戏化评价应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的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评价;还可以设计评价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实施游戏化评价,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道德发展状况,为其进一步接受德育教育提供有力支持[5]。
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活动“爱心传递”为例,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爱心,引导幼儿践行关爱他人的道德行为,使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提升道德品质。为达成教育目标,幼儿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计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游戏时,幼儿教师需要拿出一张爱心卡片,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对他人的感谢和祝福;然后需要将卡片传递给一名幼儿,让该幼儿写完感谢和祝福后将卡片传递给下一名幼儿。在此期间,幼儿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每名幼儿的表现,判断幼儿是否主动关心他人、是否乐于帮助他人,以此对幼儿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游戏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于游戏的想法,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德育学习。可见,通过指向德育学习的游戏化评价方式,幼儿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德育课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课程游戏化策略,幼儿教师需创设游戏化场景,投放游戏化材料,组织游戏化活动,加强游戏化指导,并实施游戏化评价。通过多元教育举措,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课程游戏化理念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效达成优化幼儿园德育课程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施燕燕.基于德育视角的幼儿园劳动教育[J].新教育,2023(34):57-59.
[2]张琴月.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体系构建和实施[J].早期教育,2023(44):33-35.
[3]张玉.基于PBL模式的幼儿园游戏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3,12(27):111-114.
[4]朱桢.融德育于快乐,携幼儿共成长:关于童谣与幼儿游戏互融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5):137-139.
[5]陆云凤.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德育课程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3(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