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开展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体能游戏,关注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开展体能游戏时,教师可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一起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混龄混班体能游戏,让幼儿享受游戏快乐,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和身体素质,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混龄混班;混龄游戏;混班游戏;体能游戏;幼儿身体素质
作者简介:方婷婷(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城东镇立发幼儿园。
在混龄混班体能游戏中,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能够实现多方面的交流互动,积极且充分地展示自己,并相互提供个性化的建议;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为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创设条件。因此,教师需要为混龄混班体能游戏赋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做好混龄混班体能游戏的准备工作
(一)了解幼儿,建构小组
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在体能游戏上的所展示出来的兴趣与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为设计出适合不同成长阶段的幼儿参与的游戏,教师需要了解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游戏。教师划分小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体现混龄混班的特点;具有层次感,将不同能力的幼儿组合到同一小组;组内的幼儿在性格上互补,幼儿之间能够相互欣赏。总之,教师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有机会参与体能游戏,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1]。
以拍球的体能游戏为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拍球游戏的需求和兴趣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儿大多只能适应更简单的拍球规则,中班与大班幼儿往往能适应更多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拍球游戏。当小班与中班幼儿一起开展拍球游戏时,教师可先开展简单的拍球活动,再开展有一定难度的双手轮流拍球活动。首先,教师根据拍球的情况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使每个小组既有中班幼儿也有小班幼儿,并保证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能完成双手轮流拍球动作的幼儿。接着,教师让幼儿共同练习、相互探讨,以掌握如何用双手轮流拍球。而后,教师再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基础薄弱的小组,教师可让两个中班幼儿辅导一个小班幼儿。如此,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练习、探讨、展现以及进步的机会。
教师要充分发挥混龄的优势,实现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流互通,让小班的幼儿获得中班或大班幼儿的帮助。大中班的幼儿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社交与助人为乐的意识。
(二)挖掘兴趣,明确主题
教师在开展体能游戏时要根据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忍耐性等选择游戏主题。体能游戏的主题是多样的,一般可分为球类运动主题、舞蹈主题、探险主题等。教师应基于幼儿兴趣或体能情况选择具体的游戏形式,以确保游戏设计与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相符。
例如,有教师发现自己班级幼儿的忍耐性不足,不愿意参与持续时间较长的体能游戏。在与其他老师交谈中,该教师发现同年级另一个班级的幼儿喜爱参与忍耐性较强的运动类游戏。基于此,教师组织两个班级混合起来进行游戏,促进两个班级幼儿的发展。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项目,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能游戏。因此,教师选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让自己班级的幼儿扮演小鸡的角色,另一班级的幼儿扮演老鹰的角色。这样的游戏互动性强,代入感强,幼儿会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运动起来,锻炼身体的耐力。此外,当幼儿与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得更积极,更愿意进行协作配合。
教师要明确混班体能游戏的主题,挖掘主题与幼儿兴趣的联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能游戏。如此,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促使每个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让幼儿提出自己喜欢的主题,根据幼儿提出的主题以及实际情况,教师对游戏形式进行优化与调整,使其适合更多幼儿。
二、让幼儿和同伴协作互助
(一)建立信任,有效互动
参与游戏时,幼儿之间的协作互助越好,越容易完成游戏目标。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在良好的信任关系中,幼儿能够更好地互动、分享和协作。基于此,教师需要提供稳定、温馨和友好的游戏环境,让每个幼儿感到安全;需要引导幼儿相互信任,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合作;需要鼓励幼儿尊重和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引导他们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和能力。
教师可设计“拍球障碍接力赛”,设置不同的关卡,每一关的难度由易到难,每组幼儿自由选定每一关的闯关人员,相同时间内先抵达终点的小组获得胜利。在比赛前,教师可向幼儿解释比赛的具体规则和目的,让幼儿明白比赛的重点不是输赢,而是学会合作,一起锻炼身体,一起享受互助的快乐。此外,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和沟通,如分享体会、提醒注意事项等,从而提高互信程度。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相互支持和合作。例如,当同伴在闯关时,幼儿可给予其必要的指引或实用的工具,助力其顺利闯关。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可让每个幼儿说出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贡献,增强幼儿的感激意识与合作意识。
在混龄混班体能游戏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让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当幼儿之间相互信任之后,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合作,将体能游戏推向纵深[2]。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幼儿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从而实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让信任之花在体能游戏中绽放。
(二)不断轮换,提升能力
在混龄混班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轮换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轮换的过程中,幼儿会参与不同的游戏活动,拓展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例如,幼儿可通过跑步锻炼速度和耐力、通过跳跃锻炼协调性、通过投掷锻炼力量和准确性等。此外,通过轮换,幼儿可与不同的伙伴进行合作和互动,从而提升社交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师可设计游戏“重走长征路”,让幼儿模仿“红军过草地”的场景,在室外的毯子上匍匐前行。首先,教师可让幼儿轮换“队长”的角色。幼儿轮流担任负责带领往前爬行的队长,体验队长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队员顺利通过困难的过程。其次,教师可让幼儿轮换不同的位置。每隔一段距离,幼儿重新排列队伍,交换位置,体验不同位置的爬行难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游戏的难度,给予幼儿真实且丰富的游戏体验。比如,教师可增加“草地”的长度,培育幼儿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此外,教师可通过轮换活动内容和幼儿同伴,增强游戏的新鲜感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体能游戏的兴趣。新的活动、新的伙伴为幼儿提供驱动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混龄混班体能游戏时,要制订轮换计划,给予幼儿参与不同游戏和进行角色扮演的机会。
三、让幼儿自主选择体能游戏
(一)提供环境,尊重选择
在开展混龄混班游戏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以支持他们自由活动。教师可选择开放的场地,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奔跑、跳跃、爬行等活动。教师还可提供爬绳、小型障碍物、轮胎等材料,给予幼儿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在良好的环境中参与体能游戏,幼儿能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实现多样化发展。
例如,教师可围绕“万能工匠”这一建构主题,为幼儿设计丰富的混龄混班体能游戏。具体而言,教师可将建构主题与数学、艺术、运动等元素融为一体,并将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聚集起来,引导幼儿参与各种建构类体能游戏,如用废弃的纸杯搭建城堡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供一个开放且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同时每个游戏区域都有明确的划分,以便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幼儿除了选择废弃的纸杯,还可自主地选择彩带、贴纸等,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分工上,幼儿也可自主地选择。比如,年龄稍大的幼儿可选择担任负责规划和协调整个城堡搭建的领导角色,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选择担任负责搬运纸杯、粘贴彩带等具体的搭建角色。此外,为了体现体能发展,教师可设计“纸杯搬运接力赛”。幼儿自主建立四人接力小组,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快跑、单足跳、在地上匍匐前行、将纸杯放在头上前行中的其中一种方式,进行纸杯搬运接力。如此,幼儿能在适切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并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身体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
由此可见,在混龄混班体能游戏中,教师应重视环境的营造,设计合适的幼儿体能游戏,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多方面的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选择,遵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混龄混班游戏的优势,给幼儿带来多样化的体验。
(二)观察反馈,优化体验
在幼儿自主选择体能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模式,给予幼儿更多的发挥空间。教师可扮演观察者角色,并根据观察结果来优化游戏设计,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在混龄混班体能游戏中,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跑动、跳跃、攀爬等动作,评估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体能表现;可观察幼儿与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同伴合作、分享和沟通的过程,评估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以及解决冲突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兴趣爱好。
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选择[3]。若观察到部分幼儿的体能较好,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游戏;若观察到部分幼儿的体能较弱,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些注重协调性的游戏;若观察到幼儿的社交互动能力不强,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游戏;等等。此外,当发现幼儿对某个游戏很感兴趣时,教师可引入新的相关游戏元素,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观察到幼儿对蝴蝶很感兴趣,于是带领幼儿用纸片制作假蝴蝶尝试引着真蝴蝶飞。为了跟上蝴蝶飞行的节奏,幼儿需要不断地跑动起来,从而锻炼跑步能力。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幼儿的跑动量过多、体能不足,教师可带领幼儿前往蝴蝶多的区域进行活动,减少跑动量。此外,如果发现幼儿的动作不够协调,教师可增加一些提升动作协调性的游戏活动选择,比如让他们模仿蝴蝶飞行,或者让他们观察其他幼儿的动作。
由此可见,在混龄混班体能游戏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游戏活动,优化幼儿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开展混龄混班体能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与提升活动参与度,促进幼儿与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同伴的交流互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需要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参与的混龄混班体能游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并提升身体素质。总之,教师应借助混龄混班体能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社交和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陈钦英.幼儿园户外混班自主性游戏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22(30):143-146.
[2]张学英.快乐大本营:户外混班区域运动的创设与实施[J].儿童与健康,2022(8):14-16.
[3]刘露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混班自主性游戏的实施与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6):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