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策划开展多元化单元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联结性与综合性,还能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对此,为了使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文章从语文要素视角出发,分析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原则,阐述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语文要素
作者简介:胡倩(1989—),女,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从单元教学视角而言,语文要素相当于学生通过单元知识学习所收获的基本要素,如单元基础知识、知识学习方法、语文核心素养等。通俗来讲,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中“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具体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教师需立足于单元整体内容,围绕单元要素,结合单元导语、单元课文、单元活动、单元习题等多个板块,策划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化学习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一、语文要素概述
语文要素包含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学科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指明了学生应当在语文课程中收获哪些知识,提高哪方面能力,以及得到哪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策划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更加高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又能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策划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整体视角出发,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细致研究,并以此为依托,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构与科学整合,使教学资源实现有效融通。另外,教师需要加强单元各板块、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单元教学更具完整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在探知过程中积累更多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情境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此,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时,需遵循情境性原则,将教材单元各个板块中的语文要素融入情境中,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三、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措施
(一)整合教材内容,挖掘语文要素
开展单元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先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单元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然后再依据上述信息策划教学活动,确保单元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细致研究语文要素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起始页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解答了学生应当在此单元“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当前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研究语文要素,使其通过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明确单元学习方向,知道自己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此单元的学习主题为“留心观察”;单元学习方法为通过细致阅读《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单元课文,以及《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了解清楚每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又是如何将所观察到的画面或场景以文字方式呈现出来的。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单元要素中的关键语句,细化单元学习目标,如“掌握正确的生活观察方法,形成较强的自主观察意识,养成良好的留心观察习惯,提高用语言文字描写事物、记录生活的能力”。
2.深度探究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板块,此板块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单元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单元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由此可见,课后习题板块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单元语文要素。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设计知识复习活动,促使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1]。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后习题的教学为例。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解答课后习题,然后再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习题的考查意图,提炼其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
例如,《盘古开天地》的课后习题为“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学生解答完上述问题后,教师可通过习题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能否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发展想象联想能力,能否精准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能否深入理解故事内涵,能否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等。
这与“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单元语文要素是相互契合的。学生反思的过程,既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过程,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
(二)创设多元情境,解读语文要素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课文,创设多元情境,如比较阅读情境、画面感悟情境等,引导学生解读语文要素,提高单元学习质量。
1.创设比较阅读情境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基于单元课文的比较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段落结构、描述语言、写作手法、内涵情感等多个角度出发,比较课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寻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深入分析文章各处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文比较过程中提炼语文要素,如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从而提高阅读学习质量[2]。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此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父母之爱”,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单元课文,从课文的感人场景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伟大的母爱和父爱,感受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教师可基于《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这两篇课文开展对比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文中的故事情节、描述性语句、人物形象等要素。例如,《慈母情深》讲述的是作者在某一个时间段与母亲相处的过程,通过讲述“去工厂找母亲要钱买书”这件小事,描绘了孩子与母亲相处的场景。作者通过对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刻画,展现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而《父爱之舟》所讲述的故事较多,时间跨度较长。作者通过描写梦中出现的七个场景,展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深沉的爱。同时,作者也借助梦境这一要素,以及对父亲各个时期行为样貌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另外,学生通过对比两篇课文的文章结构和段落布局能够发现,由于《慈母情深》只描述了一件事情,所以作者在人物细节刻画方面的描述更为详尽;而《父爱之舟》因为要叙述七个场景,所以大部分采用的是概述性语言。
通过比较阅读同一单元中的不同课文,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不同写作手法的了解,掌握多样化的人物刻画方法,还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2.创设视听动态情境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动态情境,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直观了解单元学习目标、方法和内容,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3]。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此单元包含四篇古典四大名著的节选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四个板块。教师可以围绕“走近四大名著”这一单元主题,创设视听动态情境,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影视画面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再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元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可播放与单元课文内容相符的影视剧片段,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内容对故事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不同作者描写人物外貌、性格、行为、心理等要素时采用的手法,以及叙述具体事件、描写具体6S5IF2aP93vwft4h5p8DsKKS5v7Ylc/G6oYOliVewb4=画面的方法,使其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接着,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鼓励各组学生用情境演绎的方式完成口语交际板块的任务;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读后感,从而落实“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的单元语文要素。
教师创设视听动态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三)实施读写结合,落实语文要素
在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策划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将单元基础知识、语文要素和学习方法等有机融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又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4]。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此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和“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课文策划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此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梳理每篇课文的景物描写顺序。比如:《海上日出》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太阳在海平面之下、太阳露出小半边脸、太阳跳出海面、太阳发出光芒四个场景,突出了日出时太阳的颜色、光亮、位置的变化特点,刻画了太阳升起之前、太阳升起过程中以及不同云层状态下的海上日出美景;《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是按照从洞口到洞外、从孔隙到内洞的观景顺序,对双龙洞景色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描写;《颐和园》是以园中的著名景点为线索,按照行进路线描写景物的;《七月的天山》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手法,从入天山时看到的美丽景色逐渐描写到天山深处的绝美自然景观。教师可利用单元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其次,教师可利用活动课时间策划开展校园参观活动,把班级学生分成多个游览小组,让各个小组自行规划校园游览路线。比如,从校门出发,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依次参观;或者分学习场所和娱乐场所两大模块依次参观;又或者按照校园指示牌依次参观等。
最后,教师可鼓励各组学生按照本组的参观顺序描写校园景色,并加入参观游览时的感受。
教师通过开展读写结合单元教学活动,不仅把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科学整合,还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牢固掌握单元基础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和描写所见景物,能使其掌握按顺序写景的方法,创作内容丰富、富有逻辑的作文,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单元教学内容、方法,采取多样教学方式,借助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渗透语文要素,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丽华.巧抓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245-248.
[2]徐波.落实语文要素,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2(12):54-56.
[3]张晶.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阅读质量[J].新教育,2022(35):37-39.
[4]蒋莉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语文要素的策略[J].学园,2022,15(3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