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24-07-15 00:00:00黄晓玲
教育界·A 2024年16期

【摘要】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核心素养背景下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策略展开探究,先分析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再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开拓视野、立足本土、视听融合三方面入手,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趣味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趣味教学法

作者简介:黄晓玲(1994—),女,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地理课标”)立足于高中教育阶段,将地理核心素养划分为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多个维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关注的焦点。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深入贯彻新课改核心理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立足核心素养理念,运用趣味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趣味教学法应用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趣味教学法作为响应以趣激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阐述: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就第一点而言,趣味教学法通过引入趣味元素,使得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内生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第二点而言,趣味教学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地理知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通过趣味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价值认知。

(二)深入贯彻新课改核心理念

新课改理念强调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趣味教学是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具体来说,趣味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引入趣味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响应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及实践策略

(一)开拓视野:丰富教学资源,培养综合思维

1.拓展课内外教学资源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该如何立足于教材现状,运用趣味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立足于教材内容,拓展课内外教学资源,引入《地质学基础》、地区性的《百科全书》以及《乡土地理》等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地理素材,结合旅游地理和区域地理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地理知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1]。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然后再分别从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角度展示我国的自然资源利用示意图。比如,针对水资源,教师可展示中国径流量年际及变化趋势图、中国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图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量与净流量的关系,了解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

此类教学资源跳脱出教材框架,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眼界、拓展知识的机会,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2.拓展学科融合资源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历史、生物等学科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基于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深入分析跨学科资源融合的切入点。仍以“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教学为例。针对这一章的内容,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开展跨学科资源融合(如表1所示)[2]。

(二)立足本土:结合教学实际,加深区域认知

1.以乡土知识强化本土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立足于本地资源,挖掘乡土知识,利用视频、图片等呈现乡土知识,使教学更具趣味性。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的教学为例。该单元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方面阐述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各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产业的区位选择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将趣味教学法及大单元教学法结合起来,挖掘本土特色,呈现乡土知识。以贵州省第六届优质课大赛王婷老师的教法为例。王老师在教学中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区位因素入手,结合贵州省的茶文化和酒文化,选择茅台酒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茅台酒生产的水源、地貌、气候、土壤、微生物、工艺等方面展开教学,带领学生了解茅台酒独一无二的原因[3]。

2.以趣味探究加深区域认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创设“地理实践”“舌尖上的地理”等依托本地资源的社团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其中,“地理实践”主要通过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等多种地理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培养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而“舌尖上的地理”则立足于“做中学”教学理念,以特定主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行查询资料,完成食材收集、食品制作、美食分享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

(三)视听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地理实践力

1.视觉激趣,丰富学生认知

视觉激趣法是趣味教学法的其中一种形式,主要通过可视化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较常被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可视化教学素材包括多媒体课件、影音视频、实物教具、标本模型等[4]。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橡皮泥、美工刀等工具;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组成4—6人的小组,出示某座山脉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所示),引导各个小组利用美工刀和橡皮泥,通过揉捏、拼接、绘画等方式制作出立体的山体地形模型(如图2所示)。

2.听觉激趣,强化信息感知

听觉激趣法是一种利用可听型教学素材来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的教学方法。目前较常被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听觉教学素材包括历史故事、奇闻轶事、时事热点新闻、谚语、音乐等。

比如,在讲解“国际日期变更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讲述一个关于双胞胎姐妹的故事:“一天,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之上。忽然,天刮起了大风,船身剧烈摇晃。船舱内,一位孕妇临盆生产,她先生下了一个女孩,五分钟后又生下了一个女孩。孪生姐妹先后降临,但是后出生的女婴却比先出生的女婴大一天,请问这是为什么?”教师以趣味故事和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结合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知识和故事信息分析两名女婴出生的具体日期,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名女婴出生在日界线以东,第二名女婴出生在日界线以西,所以后出生的妹妹比先出生的姐姐大。通过讲故事,教师能够成功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教学关注的焦点,如何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开展地理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师研究和思考的重点。趣味教学法作为响应新课程改革而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以其趣味性、综合性等特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中地理教师可从开拓视野、立足本土、视听融合三方面入手,应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作允,沈丹丹,胡忠行.指向三维目标的地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探究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为例[J].地理教育,2024(3):66-69.

[2]朱雪梅,郭琤.“任务驱动·多维互动·评价促动”数字化教师培训模式的案例研究[J].地理教学,2024(5):4-7.

[3]付星,李小妹.地理过程知识教学:内涵、模型构建与实践[J].地理教学,2024(5):48-51.

[4]阿力木·依明,麦托合提·麦图迪,朱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