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军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个背影,诉说着父子情深;一次散步,彰显着传统美德;一位“老王”,传递着人间善良……世间万物,各蕴天地,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见世界。敞开胸怀,让我们在渺小与平凡之中寻找天地的博大。
请以“_______小,天地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身份的姓名和校名。
思路导引
一、读导语,明确题意
首先要明确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在补题前要先读题目前面的导语,以明确出题者的考查方向。导语中给出了这段话:“一个背影,诉说着父子情深;一次散步,彰显着传统美德;一位老王,传递着人间善良……”,从这句话中可以想到以下技法:朱自清《背影》的写法,用父亲穿过铁路买橘子送别儿子的背影讴歌人世间朴素而真挚的伟大父爱;莫怀戚《散步》的写法,用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展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杨绛《老王》的写法,用社会底层中平凡的小人物讴歌人性的善良淳朴。这三篇文章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用小人物、小事件体现大主题、大思想。
二、补充题目,明确中心
明确了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法,就可以围绕小和大来做文章。
这个半命题中的关键字眼是“小”与“大”,这是一对反义词,“大”的是“天地”,“天地”一词含义丰富,“天地”可以做实指理解,也可以当虚指理解。如果是实指,可以指某物理区域,某物质世界,如“山”“水”原野”“广漠”等;如果是虚指,可以指精神世界,如“爱心”“善良”“诚信”“友情”等。那么相对来说,什么又是“小”呢?什么能和“天地”相对呢?“家”“书”“教室”“学校”等,均可。
补题方向举例:
1.家庭角度:家,庭院,菜地
2.学校角度:课室,宿舍,校园
3.社会角度:三轮车,茶餐厅,菜市场,出租车
4.自然角度:梅花,苔花,蔷薇
5.阅读角度:书本,茅屋,莲花,陋室
三、立框架,明确思路
所谓立框架,就是要理清作文的结构。文章的开头结尾如何点题,如何让中间的情节丰富,记叙的事件如何设置波澜,这些都要在下笔前考虑好。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这样立框架的:先写赏花(花瀑—花穗—花朵),再写忆花(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最后写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他的文章“小”写的是紫藤萝花由衰到盛的际遇,“大”展现的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以下思路供参考:
1.舞台小,天地大
描写童年学习舞蹈生活,抓住一个小舞台浓墨重彩地描绘,表现这小小的舞台,却盛满了“我”对理想的追求和世间美好的所有认知和幻想。幼儿园时,“我”常坐在那小小的舞台下观看表演,期待自己也能上台。小学时,终于走上这方舞台,成为舞蹈队的一员,方知舞蹈的艰辛;比赛时,开始怯场胆小,屡败屡战……始终朝着梦想努力。舞台虽小,但梦想的天地很大,不懈追求的精神更可贵。
2.苔花小,天地大
模仿《紫藤萝瀑布》描写赏花的过程,针对几种不同的花,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苔花的渺小、平凡,再用由物及人的方法,展现苔花的精神。
佳作展示
苔花小,天地大
付彦铭
人生漫长,艰难、痛苦常在,但在这种种遭遇中,我愿做苔花,尽管渺小,尽管在阴暗的角落鲜为人知,依然能纵情绽放。因为我一直坚信:苔花小,天地大。
春意盈盈的岭南,空灵清幽的古镇,久居樊笼的我寻得一片天地,彳亍于青色的石阶,想一洗心灵的尘埃,忘却学业的苦闷。清新的林荫道中氤氲着淡淡的花香,路旁是成片的紫荆花,美如粉黛的紫荆与我撞了个满怀,她如同绚丽的画卷铺展开来,打开了人间的四月天。艳丽的紫荆也引得游人驻足留影,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也想留住美好。
正要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我又看见了路旁丛中的不知名的野花:青绿色、鹅黄色、酒红色……它在树脚,在石阶,在墙角,向天盛开,在天地间蔓延绽放。她虽小,但已成丛成簇。顷刻,我想起了袁枚所说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眼前的一定就是苔花了,小如米粒,花型像极了绿豆芽儿,它在属于自己的天地大放异彩。
仰望是盛装的紫荆,低头是如米的苔花,她俩都有着自己的天地。也许是对苔花的怜悯,抑或是感同身受,我选择了俯身取镜,蹲下身细细瞧她。这块天地不大,阴暗潮湿,有些逼仄,游人忘却了它的存在。这块天地又很大,绿意萌动,热烈绽放,偶尔还有几只小小的白蝴蝶正围着苔花翩翩起舞。这一切,显得那么宁静、恬然。我静静地望着,苔花这般微小,却依然能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怒放,就是因为它们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它们心中有一块大天地。
我按下快门,取下了这最美的景,陷入了无尽的遐想与沉思中……
爷爷的一生如苔花一般渺小平凡,但是他活出了自己,也寻得了自己的天地。在艰苦的动乱年月中,他不哀怨、不言苦。爷爷年轻的时候因身份原因被迫辍学,只能背起书包回家做农民。成绩优秀的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他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自己琢磨着《古文观止》。苦心人终不负,恢复高考后,爷爷终于迎来了转机,他“学有所成”,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现在,他已鬓角花白,皱纹在他的脸上自然地绽放着,但在我的眼中,他依然是如此的青春。历史的天地一定栽植着他的苔花,曾几何时,在烈日柔情的天地中,他手持粉笔,汗流浃背,滔滔不绝的教诲传响于三尺讲台;曾几何时,在寒风凛冽的天地中,他步履坚定,目光如火,青紫瑟抖的手中紧紧攥着试卷。他用平凡渺小诠释着自己的价值,于是有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赞叹,于是有了”桃李满天下”的欣慰。爷爷虽小,但爷爷的天地很大。
一阵幽香扑鼻而来,那是艳丽的紫荆花,我抬头仰望,这才发现眼前的紫荆多了几分俗气。而我脚下的苔花是那样的优雅,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大天地。我愿做小小苔花,不惧风雨和挫折,纵情绽放在大天地。
点 评
这篇作文展示的苔花,并非“灼灼其华”的精彩,而是“渺小也能绽放”的信仰,是无惧风雨的倔强精神。一朵小小的苔花在它的小世界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大天地。开篇将艳丽幽香的紫荆与平凡渺小的苔花进行对比,然后由物及人,将爷爷与苔花类比,感悟苔花的魅力,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苔花的精彩,深化了文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