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遥
摘 要:依托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是问题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为例,以“淮河流域湿地退化和恢复”创设乡土情境,并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课标要求设计任务目标、实施过程和综合评价,分别从“课前项目:乡土情境实践活动”“课中项目:乡土情境探究活动”“课后项目:学习总结展示活动”3个环节探索基于乡土情境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以典型乡土情境的问题链探究为主线、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学生为主体、教师需引导等地理项目式学习设计的注意要点,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设计项目式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乡土情境;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8-0061-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更多地尝试运用问题式教学。依托真实情境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是问题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1]。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真实情境中聚焦实际问题,整合多个知识点贯穿学习过程,教师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分析、设计、评估和改进,最终以项目作品的形式展示成果[2]。
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乡土情境包含许多家乡美景、美食、典型地区、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事件等,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提高。利用乡土地理创设项目式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身边地理知识的学习,把一些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单化,符合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查阅相关地理资料、实地考察、地理数据收集处理、撰写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和地理小论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基于乡土情境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项目式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可以分别从“课前项目:乡土情境实践活动”“课中项目:乡土情境探究活动”“课后项目:学习总结展示活动”3个环节来组织实施(图1)。
1. 课前项目:乡土情境实践活动
在课前,教师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设计课前乡土情境实践活动,并针对每个实践活动项目设计相应的活动任务。结合项目任务,组织学生设计并实施相应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工具使用、文献查找、成果收集和总结展示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任务。课前乡土情境实践活动成果可作为课中乡土情境探究活动真实问题情境的素材和案例来源。
2. 课中项目:乡土情境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基于乡土情境实践活动的成果,以此作为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依据。教师要依据课标和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活动项目,针对学生课前乡土情境实践活动中的疑问以及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在每个项目中设计具有驱动性和挑战性的任务问题。学生基于真实乡土情境,合作探究任务问题,教师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导,进而解决项目问题并形成相应的知识逻辑链。课中探究活动的成果为课后总结项目提供逻辑框架和总结对象。
3. 课后项目:学习总结展示活动
在课堂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基于之前的学习过程,总结乡土情境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成果,形成知识的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报告。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方面开展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的科学评价。
二、“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项目式学习设计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态退化与国家安全、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生态保护对于生态安全的意义3个部分。人类活动造成生态退化问题,会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如果超过某个限度就会演化成危害人类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人们可以通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的恢复能力并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且趋向良性循环。设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自身结构、功能,使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满足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
1.基于素养导向确定项目式学习的课标群
项目式学习需根据学习内容,整合多个知识点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素养导向,深入挖掘“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确定项目式学习的课标群(表1)。
2.基于课标群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目标
设计项目式学习目标要着眼于课标群,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4个维度来综合设计任务目标(表2)。
3.基于乡土情境设计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
在研读课标和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分析可以利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设计基于笔者所在安徽省蚌埠市乡土地理实际,以“淮河流域湿地退化和恢复”这一乡土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
在课前,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和对蚌埠治淮委员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淮河流域湿地现状。通过对安徽五河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对沱湖概况、生态安全问题、保护区基本情况、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及近十年保护区发生的变化有了直观的了解,为在课堂以“淮河流域湿地退化和修复以及保护区建设”为情境学习本节内容创造了条件。
课中以课前实践活动获取的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采用“一境到底”的形式,探究湿地的服务功能、湿地退化造成的生态安全问题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生态修复措施以及自然保护区设立对保持自然本底和保障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以此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等方面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形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的人地协调观。
课后以课前实践活动和课中探究活动获取的结论,构建本节课的知识逻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撰写项目式学习的成果报告,并通过学校公示橱窗、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相关量表,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方式对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表3)。
4.基于项目式学习完成情况实施综合评价
项目式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基于整个学习过程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实施综合评价。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评价量表,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项目目标达成情况和项目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量化记录,关注学生表现性评价和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达成情况。应由教师、学生共同组成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表4)和教师评价(表5)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
三、总结反思
1.基于典型乡土情境的问题链探究是主线
针对某一课标要求往往有许多乡土情境可供开发利用,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有许多乡土情境并不典型,这就使得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有些还可能起到反作用。所以在具体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乡土情境选取一定要具有典型性,所选取的乡土案例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具有代表性和自身独特特点的。
基于课标内容和素养达成的要求,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土情境,设计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习目标。依据乡土情境和学习目标,师生共同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链,并在问题链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任务群,学生通过考察、调查、实验、讨论、分析、展示等方式,完成项目式学习各个环节的任务,共同探究解决项目问题链,进而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提升是项目式学习的目标
提升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基于乡土情境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需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定项目式学习任务目标;以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依据,设计不同难度的情境链和任务链;以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达成要求为依据,设计学习评价,进而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持续的提升[3]。
3.学生是项目式学习的主体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师“教”,学生被动“学”,项目式学习的主体参与者是学生,学生在整个项目设计、实施、反馈、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中要充分发挥主导权和选择权。学生需要依据自身认知基础和兴趣与现有的地理课程资源相结合,主动参与到项目式学习的全过程中,并针对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与教师或者其他相关专家学者请教交流。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通过交流、讨论和查阅相关文献、网站等,共同突破难点问题;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在交流展示时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合理分工、各展所长。
4. 教师需把控项目式学习过程
鉴于学生在知识储备、社会协调等方面的劣势,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需把控项目实施过程。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书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定学习主题,参与并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协调实践活动场地、时间、人员安排,做好实践活动的后勤保障;组织研究性学习成果总结,协调多种媒体渠道展示学习成果;参与把控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评价,并做好相关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付江涛,黎怡雪,曾春芬.基于问题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2):19-21.
[3] 纪懿芯,王悠然,王明超,等.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思考——以“优化学校所在片区主干线公交布局”为例[J].地理教育,2024(1):34-37.